分享

佛说十二因缘

 小木屋hz0q19ye 2021-11-24

何谓十二因缘?即使以十二个因果的关系来说明众生的连续生死,所以叫十二因缘。 

具体如下: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 老死。

图片

图片

无明:就是迷惑众生之根本,也可以叫无知,就是贪欲, 嗔恨,愚痴等的烦恼。

行:就是行业,由五明所产生的意识行为,就是对贪欲,嗔恨,愚痴等所做出来的行为叫“行”,这个“行”是前世造出来的恶业和善业。识:是前世的行为所累积的业体,这个业是业体的本能,意思就是说只要有行为就会留下来,这不是空的,是事实存在的。投入母胎的那一念,就是每个人从投胎这个业就会随着母胎进去。 

名色:投入母胎之后,业体的精神和胎体的肉身,相结合的状态。

六入:就是胎儿的器官,眼,耳,鼻,舌,身(脚和手),六种感觉器官,叫六根。因为一切的善,恶行为都要靠这些器官去产生的, 诸业的六个入口,所以叫六入。

触: 是我们出生之后,我们身心的六入(就是六根),和外在环境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有了接触,就是我们人的器官眼睛看到了色,耳朵听到了声,鼻子嗅到了香,嘴巴尝到了味,肢体触摸到了物质,脑子会去思考一切的问题。

受:我们得主观的六根和客观的六尘有了接触就会产生这其中苦和乐的感觉。就比如说,今天有人说我不好,我耳朵听到了说我不好的这个声,然后心里就会产生不快乐,很痛苦啊!

爱:由于我们产生了苦和乐得感觉之后,我们就会喜乐厌苦,求乐避苦。就比如我上班好辛苦啊,我要找一个轻松的工作,这就是求乐避苦。并且贪念财,色,名,食,睡等五欲的心里活动。各位你们有这强烈得五欲吗?

取:对自己所贪的欲求的事物,生起执著不舍的心里!比如我们女同志买化妆品,那个什么杂牌的不要,我哟喜欢名牌的非要买香奈儿,买欧莱雅。执着啊!

有:上面的爱和取,是人生存得欲望,正因为有此生存的欲望,就造下了种种恶行为的有漏(生死)之因,所以将来要接受未来的生死果报。这个“有”是指的生死因素,善恶行为的有漏之业。

生:今生造了生死的业因,将来必定接受生死的再度出生的业果,那还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构成人的身心,和此身所处的环境。前面我们得身心是六根,身心所处的环境是六尘,同为五蕴构成,同为所感受的业果报应。如果区分,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是主观的身心,名为“正报”,色(眼所看到的美,丑,明暗等),声(耳朵听到的一切声音),香(嗅觉所接受的一切气味),味(舌头所接受的一切滋味)触(身体所接受的冷暖,粗细,软硬,涩滑等),法(接受一切知识,思想,方法,观念)等客观的环境,名为“依报”。这里所说的“业”和通常所用的“孽”字,不一样,大家不要理解错了,佛教称为业是善恶留下一种无形而有力的能量,它是行为留下来的一种余势,是前一行的余势,引出后,一种现象的发生。

老死:既然我们得身心是五蕴所组成的,那必定将来衰老死亡。

图片

图片

 释迦牟尼认为这十二个环节是互为因果的,构成了人生因果循环的总链条。因为人的无明,所以造就了过去的行,产生了惑和业,招致了现在的识、名色 、六入、触、受的苦果,人因受到爱的诱惑而去索取,产生了今生的惑和业,招致了未来的生、老、死的苦果。这个链条一直循环反复,使我们在生死之间流转,在六道中轮回而不得解脱,因而佛教将这种由无明到老死的循环称为“流转门”因为十二因缘流传不止,所以释迦牟尼将其比喻为众生颈上的一副无形枷锁, 众生长期被这副枷锁所束缚,承受了无尽的烦恼和痛苦。 但是这些痛苦并不是无法摆脱的, 如果我们从流转门的老死往上推溯,这种反向推究十二因缘循环的推算也被称为“还灭门” 。通过“还灭门” 的推究,无明被看做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只要我们破除无明, 就可以不再被十二因缘所束缚,就可以跳出六道轮回,摆脱无休止的生死循环, 这也是我们参悟十二因缘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