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苍鹰走山水】花桥古道,一条集历史、书法于一体的文化长廊

 昆仑行者45 2021-11-24

图片

花桥古道,是一条人工开凿的石壁古栈道,位于鼎龙乡麦鹅村,美丽的白云峰峡谷旁,它高悬于河岸的石壁上,一侧是峭立的陡壁,外侧是数丈深的峡谷溪流。道路最宽的地方不过一米,最窄处不足一尺。如两人异向而行,须有一个侧身闪让。行走十分艰难,让人毛骨悚然。湍急的溪流源于方山,一路往北汇入濊水。花桥的名字,是因这峡谷两端的大小两座石拱桥而来的。据《潋水志林》记载:“花桥之山无名,以桥而名。有大小两花桥,相去里许。中间崖壁,东西对峙,或十丈、或数十丈。石色或黝、或赭,势皆狞恕如搏斗者……”

图片

图片

大花桥、小花桥分别始建于明成化三年和五年。它俩横卧在白云峰峡谷两岸的硝石上,相距千米。小花桥为单孔石桥,大花桥为双孔石桥。小花桥由杨村罗秀峦始建,万历四十七年(1619)冲毁后,罗秀峦的第四代世孙延源重修。明成化三年(1467)杨村罗秀华始建了大花桥。弘治年间冲毁,经过了她的侄子宽柔和宽柔的孙子延源几代人几次的重修。清乾隆六年(1741)再次冲毁。十二年(1747)田南钟伟土倡又再次重修。乾隆四十九年(1784)槎岭曾文元重建了大花桥。大花桥桥面平坦,桥边建有桥亭,亭内有石柱、石凳,两厢桥栏都镶有石刻浮雕花边图案,所以有了“花桥”的名字。

图片

图片

1784年,曾文元重建这大花桥的同时,与田溪黄上轩等村邻一起,捐造,开凿拓宽了这河畔的石阶古道。也就是我们现在脚下的花桥古道。据同治十一年《兴国县志》记载:“此乃通往庐陵(吉安)、永丰的古驿道。”“南北之官轺、商贾之货物、马夫诸夷朝贡,皆取道于斯。”可想而知,当年这里是何等的繁华。

图片

图片

千百年世态的变迁,花桥没了踪影,凶猛的河流,也变成了现在干枯的小溪,但这古道却一直坚守着它的使命。直到1960年开公路以前,枫边、南坑、良村、城冈的村民,进出县城都还走这里过往。路旁石壁之上“四个伟大”的巨幅石刻,是文革期间留下的。'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二十五个两米高的大字,两行排开,足有几十米长。石壁虽开始风化,但这些字仍然能依稀可辩。一段岁月的痕迹,一代人抹不去的记忆。成了这古道旁是一处难得的景观。

图片

图片

回望往事,花桥古道自明清以来,历经了沧海桑田,也见证了辉煌灿烂。是一条集历史、书法于一体的文化长廊。如今,繁华虽已萧条落幕,古道却依然默默守望着这白云峡谷。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文参考资料:《同治兴国县志》、《潋水志林》、《鼎龙乡志》

图文:胡祥英

摄制:胡祥英

编辑:胡祥英

审核:黄贻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