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国王的崛起(下)

 张苏君 2021-11-24

接上回。

叁:有战绩——

能谋善战,战功赫赫

李俊属于典型的“内战外行,外战内行”。梁山时期,业绩平平。等到招安之后,对抗辽国、征讨三大寇,立下赫赫战功。不仅能打,而且打的很有谋略。

征讨辽国,首战是攻打檀州。马军张清立第一功,斩大辽上将阿里奇。水军则是李俊立功,从水路进军,藏身于粮船,让辽军中计。遂攻入檀州,大长宋军士气。

征讨田虎,李俊本跟随关胜一路,连克城池,势如破竹。听闻卢俊义攻打太原不下,于是有了主意。他辞别关胜,冒雨奔赴军中,出谋划策,以水攻之计,水灌太原。之后,李俊再率领水军,夺取四处城门。卢俊义副帅攻打的何其艰辛,李俊打的何其洒脱,高下分明。

自己(李俊)同了二张,三阮,带领水军二千,戴笠披蓑,冒雨冲风,间道疾驰到卢俊义军前,入寨参见。不及寒温,即与卢俊义密语片晌。卢俊义大喜,随即传令军士,冒雨砍木作筏,李俊等分头行事去了,不提。

征讨王庆李俊率水军大战瞿塘峡,杀其水军都督闻人世崇,贼兵大败。义释其状貌不凡的副将胡俊,胡俊感恩,于赚开云安水门,夺取了云安州。然后料敌先机,巧作伏兵,生擒王庆。

须知,王庆与宋江起名,当年同方腊、田虎等人,并称四大名寇,被朝廷光荣的纳入黑名单。梁山宋江最牛,先后活捉其他三人,马军骠骑将张清捉到田虎,水军头领李俊活捉王庆,步军头领鲁智深生擒方腊,马、步、水三军各有建树。

混江龙李俊,料着贼与大兵杀,若败溃下来,必要奔投巢穴。因此,教张横,张顺镇守城池,自己与童威,童猛,带领水军,扮做渔船,在此巡探;又教阮氏三雄,也扮做渔家,守投去滟润堆,岷江,鱼复浦各路埋伏哨探。

张、鲁二人,只是单纯的军事胜利。李俊做得更深入,擒拿王庆后,又顺利招降东川、安德,使得“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这仗打得就很有政治水平,从根本上平息了王庆之乱,堪称第一功。

云安,东川,安德三处,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皆李俊之功。王庆占据的八郡八十六州县,都收复了。

征讨方腊,地处鱼米之乡,李俊率水军再立奇功,先是收复江阴、太仓,再是协助宋江攻占苏州、杭州。受组织委托,李俊诈降,后来在清溪城中纵火,协助大军破城,方腊被赶到最后的据点——帮源洞。

方腊御驾,回至清溪州界,只听得大内城中,喊起连天,火光遍满,兵马交加,却是李俊、阮小五、阮小七、童威、童猛,在清溪城里放起火来。

宋江等诸将,四面八方,杀将入去,各各自去搜捉南军,打破了清溪城郭。方腊却得方杰引军保驾,防护送投帮源洞中去了。

肆:纳忠言——

当机立断,海外称王

李俊具有很强的领导才能,眼光长远,是一位领袖型人物。同为水军统领的童威、童猛,但凡出场,就跟着李俊,死心塌地。犹如元朝末年,起义军中的千夫长汤和,总跟在十夫长的朱元璋屁股后面那般。

宋江内心也很纠结,一山不容二虎,梁山也不例外。所以,在排座次之时,将揭阳三霸6人的顺序,略作微调。屡次营救宋江的李俊,排在26位,当年追杀宋江的穆弘,排在24位。要知道,三霸中,李俊才是真正的大哥。这与宋江对登州派的处理手法,极其相似。武力最强的孙立,排在解珍、解宝兄弟之后。

平定淮西王庆之后,李俊对宋江的做法,已不甚认可,甚至完全对立。因为班师回朝,梁山诸将驻扎在东京城外,朝廷却颁下诏令,禁止诸将擅自入城。大家怨言很盛:我们为国尽忠,拼死卖命,谁知朝廷依然将我们当贼防。李俊等水军头领去找吴用,表示要劫掠东京,复回梁山。

李俊,张横,张顺,阮家三昆仲,俱对军师说道:“朝廷失信,奸臣弄权,闭塞贤路。俺哥哥破了大辽,灭田虎,如今又平了王庆,只得个“皇城使”做,又未曾升赏我等众人。如今倒出榜文,来禁约我等,不许入城。我想那夥奸臣,渐渐的待要拆散我们弟兄,各调开去。今请军师自做个主张;若和哥哥商量,断然不肯。就这里杀将起来,把东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倒好。”

不讲信用,奸臣弄权。赏罚不明,处事不公。拆散兄弟,各自调开。李俊总结的很到位,后来朝廷也确实这般做的,将梁山剩余人员调开任职。李俊也猜到宋江不同意,但没想到激烈到以死相逼,次日宋江召开干部会议,开篇明旨道你们众人,若嫌拘束,但有异心,先当斩我首级,然后你们自去行事”。

二人理念差别,内心生分,分别自是难免。此次事件之后,宋江等被朝廷派出攻打方腊。李俊在一次太湖侦查时,在榆柳庄巧遇费保等四人,这是极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史称“太湖小结义”。


费保四人承诺出手相助,但谢绝了做官升级的能诺。费保很有见识,为兄弟义气可以相助,但要给顶官帽,我还瞧不上呢。原话如此:

四人协助李俊,攻下苏州,建立战功。他们谢绝了宋江的邀请,再回榆柳庄。在庄上,费保对前来送别的李俊,说了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这段话的意义,对李俊而言,比攻下苏州更重要,坚定了李俊另起炉灶的念头。

为何小弟不愿为官?为因世情不好。有日太平之后,一个个必然来侵害你性命。自古道: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此言极妙!今我四人,既已结义了,哥哥三人,何不趁此气数未尽之时,寻个了身达命之处,对付些钱财,打了一只大船,聚集几人水手,江海内寻个净办处安身,以终天年,岂不美哉!

李俊心动。承诺待方腊剿灭,宋江恩义报答后,定来相聚。果然,方腊征讨之后,大军班师回朝,行至苏州城外,李俊假装中风,倒在床上。

宋江亲自领着医生来看治,李俊以“哥哥休误了回军的程限”为由,建议宋江先行,留下童威、童猛看视,待病体痊愈,随后赶来朝觐。李俊三人一行,寻见费保四人,不负前约。

七人都在榆柳庄上商议定了,尽将家私打造船只,从太仓港乘驾出海,自投化外国去了,后来为暹罗国之主。

无怪乎对李俊的评价,都出奇一致的中肯。

明末著名出版商,冯梦龙的好友袁无涯说:燕青去得伶俐,李俊留得隐秀,俱得高人一着。 

清初小说家,顾炎武的好友陈忱总结:梁山泊先起者亡,王伦也;继起者强,晁盖、宋江也;后起者王,李俊也。

诚如斯言。

致敬:

@ 施耐庵之大作《水浒传》

@ 戴敦邦戴老先生之绘图

@ 赵成伟先生之绘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