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驻马店:驻马店有着怎样的历史变迁?古代曾有11个国家在驻马店建都

 世界历史网 2021-11-24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这句话准确地描述了河南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可以说河南就是中国的缩影,而同样的,如果你问在河南的18个地市中哪个最能代表河南,我的答案是驻马店。

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有着“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区位优势,也同样有着内陆城市的发展困境;有着农业大市的先天条件,也有着被农业深深束缚的局限;有着庞大的人口优势,也有着人口流失的严峻现实;更别说还有“地域黑”,等等。所以说,驻马店可以说的太多。

驻马店的名称由来

据考古发掘,早在五六千年前,驻马店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根据清末安增的《重修延禧明弘治辛酉碑记》、全履愫的《重修东岳庙碑记》、《汝宁府志》及《确山县志》等资料记载,明朝天顺元年(1457年),安、张等姓氏居民开始在这里建房造屋,初具规模。因此地生长大片苎麻,即野麻,就取村名苎麻,隶属确山下隗保。明朝成化十年(1474年),崇简王朱见泽就封汝宁,建庄苎麻。因交通及政治需要,在苎麻设置驿站。

由于交通便利,周围群众大批前来从事贸易,苎麻驿站日益繁荣。随着驿马飞驰,驿差穿梭,投宿苎麻驿站的人也越来越多,苎麻便被谐音驻马所代替。又因驿站周围有不少马帮客商投宿的马店,故渐俗称“驻马店”。

1974年10月,驻马店力车厂发掘出明朝一古墓群,其中一墓砖上刻有“明弘治元年河南汝南府确山县驻马店”字样,弘治元年即1488年。可见驻马店名称的由来自1488年以前就开始了。

驻马店历史悠久,自古为中州腹地。据《尚书.禹贡》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这里属豫州。西周初年,周公在营建东都洛邑时,派人到各地用土圭测影。经测定,“豫州为九州之中,汝南尤在豫州之中”。于是人们就在这里聚土垒石以标天中,名天中山。此后,“天中”作为驻马店地区的代称而名扬天下。

驻马店的历史变迁

地处中原之中,驻马店同样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驻马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盘古创世纪活动的核心区域,是轩辕黄帝夫人嫘祖的故乡,是战国时代的兵器制造中心和蔡氏、金氏、江氏家族的故里。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辖1区、9县。

新石器时代

驻马店人类活动的遗迹,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泌阳蒋庄遗址属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根据遗址断壁地层叠压关系和包含遗物不同,可分为上下二层,下层属于曲家岭文化类型,上层属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类型。该遗址为研究长江流域的曲家岭文化和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在此交汇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传说中约8000多年前,伏羲氏曾画八卦于蔡水之滨的蓍草圃上(今上蔡县城东白圭庙)。蔡这个名字自史前始。

夏禹时期,境内为蔡地(今上蔡县)、吕地(今新蔡县)、挚地(今平舆县)和柏皇氏活动地(今西平县),《尚书·禹贡》中夏禹分天下为九州,地属豫州。夏朝初年,炎帝裔孙、华夏凿井术的发明人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在新蔡县所在建立吕国。

西周

西周地域分属蔡国(今上蔡县、新蔡县,治今上蔡县城)、沈国(今平舆县及汝南县东部、正阳县北部,治今平舆射桥)、江国(今正阳及确山南部,治今正阳县大林镇涂店村)、道国(今确山县北、驿城区南,治今驿城区古城)、房国(今遂平县,治今遂平县文城)、柏子国(今西平县,治今西平县西)、申国(今泌阳县属之,治今南阳)。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以国为氏,传18代近500年,史称上蔡。后屡受楚国侵犯,一再迁都,初平侯迁至新蔡,后昭侯迁至州来(今安徽凤台),改州来为下蔡。

春秋

春秋时地域分属楚、江、沈、蔡、道、房、柏子等国所辖。东周时(前506)蔡灭沈,后蔡、道、江、房等国均为楚所灭并,柏子国也在春秋末期归楚。

战国

战国时大部地域属楚,今西平县和泌阳县地域属韩。楚文王二年(前688年),楚在其北部边境修筑长城。由今泌阳县白云山经付庄、象河出境,境内长约30千米,称楚长城。楚怀王二十八年(前301年),秦,齐,韩,魏四国联合攻楚,“夹沘而军”,楚溃败。盟军取重丘(今泌阳县付庄乡政府驻地)。此后,泌境属韩。

公元前221年,秦灭楚,统一全国,废封建设郡县,始置新蔡县。秦时,大部地域先属颍川(治今禹州)、南阳(治今南阳)、楚(治今江陵)3郡,后属陈(治今淮阳)、南阳(治今南阳,今泌阳县属之)2郡。境内置上蔡、新蔡、平舆3县。

西汉

西汉分属汝南郡治上蔡县和南阳郡治今南阳市,大部分地区属汝南郡隶豫州刺史部,舞阴县(治今泌阳县羊册镇)、比阳县(治今泌阳县泌水镇)属南阳郡隶荆州刺史部。西汉末,归德县省入新蔡县。

东汉

东汉沿袭西汉行政划分,汝南郡郡治移至平舆县。汝南袁氏为东汉时期的著名世族,祖籍在汝南郡。自袁良以后,至其孙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安子袁敞及袁京皆为司空,京子袁汤为司空、太尉,汤子袁逢亦至司空,逢弟袁隗亦至三公、太傅。四世中居三公之位者多至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袁绍袁术败亡后,袁氏湮灭。

三国-魏

三国属魏,沿袭东汉划分,汝南郡郡治一度移至新息县(今信阳市息县)。魏明帝景初二年(238)置汝阴郡,郡治汝阴县(今安徽省阜阳市),新蔡县属之。今汝南县东南设安成县,一度为豫州州治所在。

西晋

西晋,境内置汝南郡、汝阴郡和南阳国。汝南郡、汝阴郡属豫州。太康二年(281年)汝南郡改国,南阳国属荆州,舞阴、比阳县属之。晋元康元年(291年),析汝阴置新蔡郡,治鲖阳(今新蔡县北),区境内鲖阳县、新蔡县属之。

十六国-后秦

东晋十六国,境内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后复为东晋所属,归豫州汝南郡管辖(治今息县)。东晋大兴二年(319年),后赵分立隶属豫州的新蔡郡,次年被东晋收复。废新蔡郡,属东豫州汝南郡。咸和四年(329年)复归后赵,重置新蔡郡(治今新蔡县城),新蔡县属之。前燕、前秦沿之。太元八年(383年),归东晋,新蔡郡并入豫州汝南郡。后秦时,复置新蔡郡,后秦亡,仍为东晋属地。义熙十四年(418年),汝南郡治所由息县迁至悬瓠城(今汝南县城)。

北朝-魏

南北朝建置演变频繁。南朝宋于境内置隶属于豫州的汝南郡、新蔡郡、初安郡和绥城郡,隶属于雍州的南阳郡和广平郡。北魏时,绥城郡并入初安郡,增置襄城郡(治今西平县师灵)、东荆州、城阳郡(治今泌阳县高店乡)、江夏郡(治今泌阳县付庄乡)、西汝南郡、北义阳郡(治今泌阳县西北)等。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为东、西魏后,东魏置引台(中央代表机关)治悬瓠(今汝南县),改东荆州为鸿州,北周时改为淮州;将鸿州并入淮州。北齐时,废初安郡,侨置荆州,襄城郡改置文城郡,北周改荆州为威州,将设在悬瓠城的总管所改为舒州。

隋开皇初,废威州、文城郡、舞阴郡,改舒州为豫州,淮州为显州,由州直接辖县。至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将州改为郡,实行郡辖县,仍是两级地方政区。隋时境内置汝南郡(治汝阳,今汝南县)和淮安郡(治比阳,今泌阳县泌水镇)。

唐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唐初改汝南郡为豫州,改淮安郡为显州。贞观九年改显州为唐州(治比阳,今泌阳)隶山南东道。宝应元年(762)改豫州为蔡州(治汝阳,今汝南县)隶河南道。五代时,蔡州改为防御州,所辖县境无变。

宋,地方行政区划分为路、府(州、军、监)、县三级,境内置蔡州和唐州。蔡州治汝阳,唐州上马县改称泌阳(今唐河县)移为州治,原州治比阳(今泌阳县)为下属县。大中祥符五年(1012),郎山县改称确山县。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金兵攻陷蔡州,改蔡州属南京路。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议和,唐州归金,隶南京路。金泰和八年(1208年),升蔡州为镇南节度,镇南军治蔡州汝阳县,新蔡县改属息州。

元设行中书省,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至元三十年(1293年),升蔡州为汝宁府(治汝阳县,今汝南县)。泌阳属南阳府唐州。

明,境内为汝宁府和南阳府所辖,隶河南布政使。汝宁府治汝阳县,南阳府泌阳县改唐县(今唐河县),撤唐州,唐县为下属县,比阳县改为今名泌阳县。明朝天顺年间,驻马店始建镇,隶属于当时的确山县下隗保。明宪宗成化十年(1474年),崇简王朱见泽就封汝宁,在此建庄并设驿站。由于这里自古交通便利,八方辐辏,官宦过往,商贾云集,驿差穿梭,其驻马投宿的客栈马店甚多,驻马店的称谓由此而来。1974年10月,当时的驻马店镇力车厂发掘出明朝一古墓群,其中一墓砖上刻有“明弘治元年河南汝宁府确山县驻马店”字样,证明驻马店这一名称至迟是在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约定俗成或确定的。

清朝时期,驻马店市仍为汝宁府和南阳府所辖。雍正元年(1723年),为避雍正胤禛名讳,改真阳县为正阳县。南阳府境内有1县为泌阳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南阳、汝宁二府议定:在泌阳县沙河店设“南、汝分府”衙门,负责泌,确、遂、舞4县边境民事诉讼、缉捕等。

曾在驻马店建都的11个国家

驻马店位于河南中南部,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位于全国第三级地貌台阶上,横跨南阳盆地东缘和淮北平原。驻马店东与安徽省阜阳市相依,西与南阳市相连,南与信阳市毗邻,北与平顶山市、漯河市和周口市接壤。驻马店下辖驿城区、确山县、泌阳县、遂平县、西平县、上蔡县、汝南县、平舆县、正阳县和新蔡县共1区9县。驻马店自古为兵家争夺之地,古代一共有十一个国家在驻马店建都,现在进行一一详解。

蔡国: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其弟姬叔度于蔡而建立的蔡国。蔡国地跨汝河、淮河两流域,是当时淮河流域疆域较大的诸侯国,国都在今河南上蔡县芦冈的东坡。后因姬叔度跟随武庚反叛,被周公放逐于郭邻。蔡叔度死后,周公旦封其子姬胡于蔡,重建蔡国。春秋时,蔡国地处四战之地,经常受到楚国等大国的逼迫。公元前531年,楚国灭蔡国。公元前528年,蔡平侯复国,迁都新蔡,在今河南新蔡县。公元前506年蔡国曾随吴国伐楚,并攻入郢都。公元前493年在楚国的逼迫下,蔡昭侯迁都于州来,在今安徽凤台县,称为下蔡。公元前447年,蔡国被楚国所灭。

挚国:挚国为先秦时期的任姓小国,都城在今河南省平舆县古槐镇西塔寺。商朝末年,挚国国君次女太任嫁给季历为妻,生周文王。西周建立之后,周文王第十子封到沈国,挚国并入了沈国版图。

沈国:西周初年,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季载被封于沈,在今河南驻马店市平舆北。公元前624年,晋、鲁、宋、陈、卫、郑等联合伐沈,沈国从今一蹶不振。公元前506年,沈国被蔡国吞并,沈国的后人就称为沈氏。

慎国:慎国为西周初年分封的姬姓侯爵国,慎国南靠江国,北边靠沈国,商朝时曾为挚国地。正阳南境属江国,北部属沈国,县本部为慎国。春秋时曾被蔡国吞并,后又复国,战国时归于楚国。

江国:江国为殷商时期建立的诸侯国,国都江邑位于今河南马店市正阳县附近。春秋时,江国介于楚、宋、齐三国势力之间,经常受这些大国操纵,加之淮水泛滥,往往淹没江国的中心地带,所以江国一直没能强盛起来。公元前624年,楚穆王出兵伐江,晋国出兵为江国解围。公元前623年,楚国再次出兵,江国终被楚灭,子孙以国为氏,称江氏。

柏国:柏国为先秦时期在今河南西平建立的诸侯国,也叫柏子国,国都在今河南驻马店市西平柏亭一带。春秋时柏国为楚所灭。

道国:道国为周天子在汉水流域分封的汉阳诸姬之一,道国都城在今河南确山县北10 公里处的道城。春秋时期,道、黄等淮汝间的小国,因惧怕楚国而联合起来,依附于强齐,但是在齐桓公死后,齐国内乱势弱,楚国则乘机北扩,控制了淮汝间地区。后来,楚国曾一度将道国迁到荆地,到楚平王时又迁回原地复国。道国最终为楚国所吞并,道国的国民子孙就以原国号为姓氏,称道氏。

房国: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尧帝后裔丹朱建立的房国,祁姓,侯爵,在今河南遂平县境。丹朱子陵以父封邑为氏,称房陵,为房姓的始祖。公元前529年,房国为楚国所灭。

东吕国:在南阳的吕国于公元前688年被楚文王灭亡后,楚王将其遗族的一支东迁至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西南,建立了一个小国,为楚国附庸,史称东吕,以区别于南阳之吕。后东吕国被宋国吞并。

金国:公元1232年,迫于蒙古军队的侵逼,金哀宗放弃汴京,迁都归德府,在今河南商丘。公元1233年,因归德形势恶化,金哀宗又逃往蔡州,在今河南汝南。蒙将史天泽一路紧追不舍,蒙古军约宋将孟拱、江海率军联合围攻蔡州。公元1234年正月,蔡州岌岌可危,金哀宗不愿当亡国之君,将皇位传给统帅完颜承麟,是为金末帝。此时蔡州城陷,金哀宗自杀,末帝死于乱军中,金朝覆亡。

东荆州蛮:东荆州蛮为南北朝时东荆州地区诸民族的总称,以地名为族称,分布在今河南泌阳东南。公元503年,在今河南泌阳的东荆州蛮酋长樊素安,率领族人起兵反叛北魏,自称皇帝。樊素安与南梁军队联合,多次大败魏军,北魏派李崇率军镇压。公元504年七月,樊素安被李崇和杨大眼击斩。后樊素安之弟樊秀安亦起事,后为左卫将军李崇等所平。其后裔大多与汉族融合。


 河南开封:曾是“八朝古都”的第一大都市开封有着怎样的历史变迁?

 河南新乡:新乡有着怎样的历史变迁?春秋时期曾有五国在此立国

 河南鹤壁:“鹤壁”名称的历史来源?古代曾有五个国家在鹤壁建都

 河南许昌:许昌有着怎样的历史变迁?古代曾有九个国家在许昌建都

 河南安阳:安阳有着怎样的历史变迁?曾是七个王朝的古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