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中医分享:史上最全祛湿中成药 困扰你的湿邪,克星都在这里

 呵呵8909 2021-11-24

湿气被称为“万病之源”,在致病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邪气”中,中医最怕湿邪

因为湿为阴邪,易阻碍气机、损伤阳气,阳虚则湿气更难祛除,加上湿性重浊粘滞。而且湿邪从不“孤军奋战”,会与其他“邪气”勾结在一起,危害人体。湿邪与寒结合在一起,成为湿寒;与热结合在一起,成为湿热;与风结合在一起,成为风湿;与暑结合在一起,成为暑湿

人体湿气过重时,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湿邪侵袭皮肤、肌肉,会出现斑点、疮藓、甚至皮肤肿瘤;湿邪痹阻经络,会产生四肢关节酸麻胀痛;湿邪侵入血脉脏腑,会导致各种疾病如:三高、贫血,甚至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肺结节、子宫肌瘤等肿瘤的发生。

研究表明,有超过60多种疾病与湿气有关,如肥胖、水肿、腹胀、湿疹、皮炎、痤疮、泌尿系统感染、女性白带增多等。因此,去除湿气刻不容缓。

那如何分辨自己体内的“湿气”类型呢?

这一种类型是最容易调理的类型,是单纯由于脾虚或脾胃受损导致体内湿气增多,此时湿气仅以湿邪的方式危害人体健康,但尚未与风、寒、暑、热等外邪相结合。

具体表现:

1、口腔发黏,舌头比较甜,早晨起来症状最明显,好像含着一块糖一样,舌苔比较厚、比较腻。

2、身体困重,周身像被一块湿布裹着一样,做事没有力气。

3、头晕,总觉得脑袋上像扣了一顶帽子,总困、想睡觉。

4、大便比较黏,不成形,总是黏在马桶壁上,用水冲不容易冲掉。

5、吃饭没有胃口,看到很多东西就觉得饱。

调理方法:

1、清淡饮食,少吃肥甘厚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2、戒酒,酒精助湿热,大量饮酒会加重体内湿热。

3、食疗养生,红豆薏米粥,长期服用可以除湿。

4、加强锻炼,运动排汗,本身就是一个除湿的过程。

5、借助于中成药“参苓白术散”,驱散体内湿气;也可以找专业大夫开方调理。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

具体表现:

1、舌苔发白,反复患口腔溃疡;爱咳嗽,咳嗽时痰是稀白的。

2、手、脚长年冰冷,身体经常有地方麻、痛,经常腹痛、腹泻,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3、流清鼻涕,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

4、流出的汗是凉汗,常感胸闷气短、头晕眼花。

5、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疼痛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调理方法:

1、多吃温热性食物(注意进补不宜过量),少食或不食寒凉之物。

2、食疗法,生姜大枣茶(大枣5、生姜2片、红茶适量)或是生姜黑糖汤(小黄姜3片、黑糖适量),健脾暖胃祛寒湿。

3、刮痧、拔罐或者艾灸,温通经络,驱散体内寒湿。

4、适当运动,适当出汗。

5、寒湿较重,可以服用中成药“苓桂术甘丸”,温阳化饮、健脾祛湿;症状严重者,建议找专业大夫开方调理。

三、湿热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口苦、口干、口黏,烦渴、渴不欲饮,头身困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且身热不扬(初扪肌肤不觉得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

具体表现:

1、肝胆湿热:自觉时冷时热,口苦,肋胁痛,腹痛,恶心,呕吐,腹胀,厌食,小便颜色深,严重者出现目黄、皮肤黄等黄疸表现,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有阴部潮湿、瘙痒、湿疹,外生殖器肿痛,带下黄稠臭秽等。

2、脾胃湿热:身体热,心烦,总想吐,口苦,口中黏腻,口渴、但不想喝水,腹胀,吃饭不香,腹痛腹泻,泻下急迫频繁,或泻后仍有便意,大便颜色黄褐臭秽,肛门灼热感,小便量少而排出困难、颜色深,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3、膀胱湿热:小便量少色黄、频数、急迫,排尿时有灼热感,或排出困难且疼痛,或小便浑浊、尿血、有砂石,或腰部、小腹胀痛,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调理方法:

1、肝胆湿热:症状轻微,可服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症状较重,建议找专业大夫开方调理。

2、脾胃湿热:症状轻微,可服用中成药“甘露消毒丸”,症状较重,建议找专业大夫开方调理。

3、膀胱湿热:症状轻微,可服用中成药“热淋颗粒”,症状较重,建议找专业大夫开方调理。

四、风与湿

风和湿两种病邪结合所致的病症,症见头痛﹑发热﹑微汗﹑恶风﹑身重﹑小便不利﹑骨节酸痛﹑不能屈伸等。除疼痛外,关节病变还伴有肿胀和运动障碍,最终甚至会引起关节功能障碍和内脏衰竭。

具体表现:

1、出现关节炎,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包括手腕等小关节,膝、踝等大关节。

2、出现肌肉酸痛、肌无力或者是肌肉压痛,伴有全身乏力、发热等不适症状。

3、出现面部以及皮肤的损伤,主要是以皮疹、脱发、口腔黏膜溃疡或其他的黏膜糜烂等症状。

4、影响人体内脏,包括心脏、肺脏、消化道、血液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等等,影响到不同脏器,患者会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比如影响到肾脏,表现为眼睑水肿或双下肢水肿、尿中泡沫增多或者尿色发深。

调理方法:

1、提高生活质量,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防寒保暖,注意饮食合理,减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采用中医推拿方法来缓解。

3、采用膏药进行治疗,主要采用膏药外治法,达到舒筋活络、调肝益肾、散寒定痛、通利关节的功效。

4、同时配合中药辨证治疗。风湿热型以清热、祛风除湿、通络为主,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风寒湿型以祛风除湿、温通经络为主,选用麻黄、芍药、黄芪、炙甘草、川乌加减气血两虚以益气补血为主,选用当归补血汤加减

中药知母

暑湿就是暑热加湿,一般表现是高热烦躁、身重头痛、口渴欲饮、腹部胀满等症状,一般多发生在夏季,可以口服清热祛湿颗粒、暑湿感冒颗粒等予以调理。

暑湿要与暑热(中暑)区分开来,暑热是指人体外感暑热邪气的一种热症,一般表现为发热、口干舌燥、多饮多尿、出汗较少等症状,一般服用复方金银花颗粒、清热解毒口服液等来调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