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铣:湿疹】

 昊晟堂 2021-11-24

湿疹常见皮肤病之一,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变态反应性的皮肤炎症,皮疹呈多形性,瘙痒剧烈,易反复发作。

 一、审症求因,精益求精 



湿疹是皮肤科门诊最常见病 ,但亦是最容易误诊的疾病之一 。许多皮肤科医生 ,尤其是中医皮肤科医生 ,见到瘙痒 、水疱 、渗出就会给出“湿疹 ”的诊断,缺乏甚至忽略鉴别诊断。

许老则十分强调根据病因及基本损害细分湿疹皮炎类别。致病原因不同的湿疹皮炎 ,应当归属不同类别,治法则大相径庭;基本损害相同的湿疹皮炎 ,治疗时亦需整体考虑 ,分阶段治疗 。

许老强调“经典湿疹”急性期的皮疹特点为密集的,粟粒大的小丘疹及丘疱疹 ,基底潮红,明显的点状渗出,小糜烂面,边界不清 ,皮疹呈多形性 。

慢性可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而对于其他皮炎类 ,如自身过敏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接触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脂溢性皮炎 、瘀滞性皮炎等 ,许老十分强调应与经典湿疹的鉴别。因为这几种疾病还伴有感染、遗传、全身性变态反应 、维生素B缺乏、下肢静脉曲张等各自不同的病因。

其次 ,临床上许多湿疹还可能合并有毛囊炎,局部淋巴结炎等。慢性湿疹因常年发作,瘙痒剧烈,给患者带来较大情绪影响 ,还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性皮炎,诊断上需通过细致人微的观察逐一区分。



 二、西学中用,宏微结合



许老厉行中西医并举 ,一直致力于将中医、西医从诊断到治疗相结合 、相借鉴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比单纯中医或单纯西医更好的临床疗效。

对于湿疹患者,许老常常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中医辨证。

宏观角度 ,一方面是皮损辨证:表现为小水疱 ,丘疱疹 ,渗出,是“湿 邪”浸淫的表现;基底潮红 ,是“热邪 ”壅于皮表的表现;浸润,肥厚的皮损常是“气滞”、“血瘀 ”的表现 ;干燥 ,鳞屑是“伤阴”的表现;瘙痒,抓痕,或有外感“风邪”,或为“肝风”内动。

另一方面四诊合参:对于湿疹患者,饮食 、二便 、睡眠、情绪 、女性月经是每每必问的要点 ,尤其是大便是偏干还是黏腻不爽 ;小便是否溺黄、灼热 ;情绪波动对皮损和瘙痒程度的影响以及是否影响到睡眠 ,都对辨证和治疗有着重要参考价值。湿 、热、风 、瘀是湿疹辨证几大要点 ,通过四诊资料可以判断几种症候的轻重程度。

微观角度 ,许老将西医组织病理学表现与中医辨证有机结合起来。湿疹的组织病理主要表现在:(1)细胞间及细胞内的水肿。许老将其作为中医“湿”证的物质基础 ,认为是水湿泛溢肌腠的表现 ;(2)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许老认为这是“益 以火力,亢阳鼓荡 ,血脉贲张”所致 ,辨证为“热”证 ;(3)慢性期棘层增厚 ,可伴有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 。其有形可征 ,甲错增厚, 正是“瘀 ”证的表现。

因此,许老在临床上十分强调“湿”、“热”、“瘀 ”三个基本证素在辨证中的作用,而每一证素的占比不同,在遣方用药上亦有所侧重 。

因此,湿疹微观皮肤病理表现是宏观中医辨证论治的物质基础 ,也同时引申出了急性湿疹的治疗以“清热祛湿”为基本法则,慢性湿疹在此基础上还需注重“化瘀 ”。



  三、中西并重 ,标本兼顾



(1)注重病因治疗

湿疹易反复发作 ,皮损表现多形态 ,且临床上常常合并 毛囊炎 、苔藓样改变 ,或因不同的致病原因发生自身过敏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接触性皮炎等 ,也可能伴有多形性日光疹、脂溢性皮炎、淤滞性皮炎等。患者的临床表现除瘙痒之外 ,还可有发热 、皮肤肿胀、干燥、静脉曲张、脱屑等不同症状。

因此 ,许老在解决患者主要湿疹症状的基础上,强调抓住病因、“治病求本”。

例如 ,针对传染性湿疹样皮炎需进行抗感染治疗;脂溢性皮炎补充B族维生素 ;瘀滞性皮炎需改善下肢静脉曲张;多形日光疹给予硫酸羟氯喹口服抗光敏,并嘱患者避光防晒等;特应性皮炎多有遗传因素,平素为过敏体质 ,中医考虑为先天不足,可加强健脾益气 ,滋补肝肾方法治疗。

上述方法因为简单 ,往往被临床忽略,许老却不厌其烦 ,反复强调 。许老擅长以最普通的西药来配合中医药治疗,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2) 止痒防变为先

无论哪种类型的湿疹皮炎 ,瘙痒是给患者带来最大痛苦的症状,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瘙痒剧烈影响睡眠,导致患者情绪失调 ,引起肝阳上亢或肝气郁结。

另一方面 ,瘙痒患者不断搔抓 ,进一步加重皮损 ,甚至出现全身变态反应或继发感染 ,使单纯湿疹演变成为自身过敏性皮炎或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加重病情。亦有患者情绪波动 ,长期反复搔抓 ,皮损肥厚浸润 ,出现神经性皮炎样改变 。

因此 ,许老常常中西医药并用,强调使用中药的同时,早期施以抗组胺药物。一方面快速止痒,减少对皮损的进一步刺激 ;另一方面,抗组胺药物可以阻断变态反应的发生途径 ,防止疾病进一步加重。

同时 ,对于慢性湿疹皮损干燥 ,肥厚呈苔藓样变患者,许老常同时嘱患者每日晨起用硅霜外涂患处,增强皮肤的滋润程度 ,避免过度干燥加重瘙痒,帮助皮肤恢复屏障功能 。

(3)标本缓急论治

中药治疗方面,许老强调标本缓急 ,分步分层治疗 。

第一步“急则治标 ”,表现为急躁 、易怒 、焦虑 ,脉弦数等肝阳上亢证患者 ,采用重镇安神法,常用药物有生龙骨 、生牡蛎 、磁石 、珍珠母等。表现为情绪抑郁 、低落 、腹胀 、食纳不佳 ,便溏等肝气郁结证或肝郁脾虚证患者,采用疏肝解郁健脾法,常用药物有柴胡 、郁金 、白芍 、茯苓 、炒白术 、枳壳等 。

进一步 “缓则治本”,许老结合皮损及四诊辨证 ,在“清热 祛湿 ”的基本法则基础上 ,根据 “湿 、热 、瘀 ”的程度不同,随证加减。这里,在“热”证的辨证上,许老特别注重“实热”和“虚热”的区别 。

除了皮损潮红的程度 ,许老依据是否有皮温升高 ,来判断“热” 的程度。还有一部分患者,描述自己常常有一种全身“热乎乎”的感觉 ,不同于大热汗出的实热 ,却类似于更年期妇女“烘热”的感受。

许老将此类患者辨证为“虚热”,认为是阴不敛阳,虚阳外越越所致,常采用银柴胡、地骨皮、五味子等药,滋阴清虚热 ,疗效颇佳。



  四、核心处方,随症加减 


许老总结多年临床经验 ,确立湿疹急性期“清热祛湿”的基本治法 ,并自拟“龙芩除湿方 ”为基本方化裁 ,用于湿疹急性期发作 。 

此期患者湿热并重 ,皮肤潮红,水疱多 ,瘙痒明显 ,心烦急躁 ,口苦 ,大便偏于或便溏 ,小便色黄 ,舌红,苔黄厚或黄腻,脉弦滑,治疗以泄热除湿止痒为法。

方药组成:龙胆草 10g、黄芩 10g、茯苓 10g、泽泻 10g、车前草 10g、苦参 10g、白鲜皮 15g、滑石 15g、甘草 6g、藿香 10g。
方中君药龙胆草,味苦性寒,清热燥湿,并有息风止痒之效 。臣药黄芩、苦参 、白鲜皮 ,苦寒清热燥湿,可增强龙胆草清热除湿之功。其中苦参 、白鲜皮主治疮毒疥癣 ,皮肤痒疹 ,且均有祛风之功,为许老治疗因“湿”所致瘙痒性皮肤病常用药。

《药性论》记载苦参可“治热毒风 ,皮肤烦躁生疮”,白鲜皮可“治一切热毒风 ,风疮 ,疥癣赤烂”。二者合用, 亦可增强龙胆草泻肝经湿热之功效。佐药茯苓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以除湿 ;滑石、泽泻、车前草清热利湿,使湿邪从小便而出;藿香芳香化湿 ,除肌表腠理之湿,亦可增强茯苓健脾功效。甘草补脾同时调和诸药,为全方使药。此方是在“龙胆泻肝汤”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 ,增强了化湿之效 ,同时,急性湿疹患 者瘙痒剧烈,心烦急躁,龙胆草、苦参、白鲜皮共用可增强清肝泻热之效 ,助患者情 绪平稳 。另方中祛湿诸法共用 ,苦寒燥湿 ,淡渗利湿 ,健脾除湿 ,芳香化湿并用 ,使“湿邪”从不同途径“代谢”出去。

慢性湿疹,病情迁延 ,搔抓日久 ,皮损浸润,肥厚,干燥,患者情绪焦虑,睡眠失调,虚烦躁热,进一步加重病情。许老强调从血瘀伤阴论治,针对这类患者。

许老在 “过敏煎 ”的基础上加减,常用柴胡 10g、银柴胡 10g、地骨皮 10g、五味子 10g、乌梅 l0g。其中乌梅、五味子经现代药理研究亦有抗过敏之功效。

随症加减,对于
渗出明显患者 ,予白茅根 、生薏苡仁 、赤小豆增强祛湿之力 ;
瘙痒难忍,予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重镇止痒 ;
皮损干燥 ,皲裂 ,予石斛 、玉竹、麦冬、玄参 ;
发于下肢 ,予牛膝 、萆薜 、黄柏引药下行 ;
发于面部 ,予升麻 、连翘 、荆芥引药上行头面



  五、小结 


湿疹虽然是皮肤科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诊断容易,常规治疗大部分患者疗效颇佳。但其反复发作,许多患者随情绪、季节病情反复,严 重影响生活 。西医皮质类固醇软膏长期外用易产生耐药性 ,系统用药有反弹风险,且不能解决复发的难题。

此时单纯止痒 ,抗过敏治疗难以取得满意疗效。在临床中,医者还需对患者进行生活调护指导,以及心理上的疏导 ,更助于疾病恢复。许铣教授经常强调 ,中西医并 举,中西医诊断 、治疗相结合 、相借鉴 ,是每一个现代中医临床医生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并通过其自身长期的临床实践得到了证实 。中医治疗安全有效 ,从“治病求本”的角度出发 ,辨证准确 ,可从根本上减轻复发程度 ,治病兼治 “心”,使患者长期受益。


参考文献:《环球中医药》 2015年 1月第 8卷第 1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