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peowei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教案
2021-11-24 | 阅:  转:  |  分享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五章第七节《能追上小明吗》。第七节的主要内容为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行程问题本来就比较复杂,教材还设计了一道只有情景没有问题的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结论多,所花费的时间自然增多了。为此,我把它单独设计为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二、学生情况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行程问题的相关内容,在前一个课时又学习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行程问题的内容。可以说学生对于行程问题这个背景是十分熟悉的,因此减轻了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心理负担。另外,本次创设的结论十分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从技术上给学生提供了“可完成”的心理暗示。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实现从文字语言到图形语言,再到符号语言的转换。

四、教学目标

近景目标:

1、能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提问,并能初步分析哪些问题可以自我解决。

2、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3、能利用相遇与追及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转换能力。

远景目标:

1、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经历“建模”过程,发展其符号感、抽象思维能力、方程的思想,感受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2、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对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决定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的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小彬和小明每天早晨坚持跑步,小彬每秒跑4米,小明每秒跑6米。那么:

①如果他们站在百米跑道的两端同时相向起跑,那么几秒后两人相遇?

②如果小明站在百米跑道的起点处,小彬站在他前面10米处,两人同时同向起跑,几秒后小明能追上小彬? 所谓的复杂问题,往往是由若干个简单问题的叠加或者融合而成的。所以从简单问题入手,熟悉相关简单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互动探究

思维扩展 【题目】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1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千米/时,2班的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千米/时。前队出发1时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2千米/时。根据上面的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答!

【学生活动】

1、根据题目给出的情景和数据,提出合理的问题,并尝试解决。10分钟后进行小组讨论。

2、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尝试解决。

【教师活动】

1、参加小组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并做出适当的提醒和引导。

2、分已解决和未解决两部分,归纳各小组提出的问题。

3、挑选1-2个比较集中提出的未能解决的问题,利用“线段图”与学生共同分析等量关系并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联络员用了多长时间追上(1)班?

2、(2)班用了多长时间追上(1)班?

3、联络员多长时间停下来?

4、联络员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5、联络员追上(1)班时,(1)班走了多少千米?

6、联络员首次追上(1)班后回头与(2)班相遇,用了多长时间?

7、联络员首次来回所需的时间?

8、联络员首次来回所走的路程? 1、设计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产生强烈的思考欲望,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去。



2、开放性的结论,可以开阔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3、设置讨论环节,让学生学习如何与人合作,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1、行程问题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s=vt

2、行程问题的应用题要借助“线段图”分析,寻找数量关系。

3、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正确审题,然后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正确求解方程。 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 布置作业 1、在【学习报告】里把本小组已解决的问题整理出来,并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

2、在【学习报告】里把课上未解决的问题整理出来,通过小组讨论尝试解决,能解决的,写出详细的解答过程。两天后上交【学习报告】,

3、批改后,各组的【学习报告】将张贴于“学习园地”,学习其他小组的【学习报告】 本节课提出的问题比较多,速度有点快,所以安排这个作业,让学生有机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和提高。

献花(0)
+1
(本文系peowei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