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赋论集结之二

 一凡书馆 2021-11-24



秦世不文,颇有《杂赋》。汉初词人,顺流而作。陆贾扣其端,贾谊振其绪,枚(尚存《菟园赋》《柳赋》)马(尚存《子虚赋》等六篇)播其风,王(王褒)(杨雄)骋其势,皋(枚皋)朔已下,品物毕图,繁积于宣(汉宣帝)时,校阅于成(汉成帝)世,进御之赋,千有余首,讨其源流,信(确实)兴楚而盛汉矣。



秦代文学不发达,但是也有《杂赋》。汉代初期的词赋作家,继前代而起:陆贾发起了汉赋创作的开端,贾谊接着发展汉赋创作的事业,枚乘、司马相如继承了这个风气,王褒、扬雄扩大了这个势头。枚皋、东方朔以后,各种事物都用赋来描绘。到西汉宣帝的时候赋作已经很多了,汉成帝时刘向加以组织整理,进献给皇帝的赋就有一千余首。探讨赋的起源和演变,可以看出它确实是兴起于战国末期的楚国而盛行于汉代的。


夫京殴苑猎,述行叙志,并体国经野,义尚光大。既履端于倡序,亦归余于总乱。序以建言,首引为本,乱以理篇,写送文势。按《诗经·商颂·那颂》之卒章,闵马(春秋鲁国人名)称乱《乱曰》,故知殷人辑《商颂》,楚人理赋(楚辞)。斯并鸿裁寰域,雅文之枢辖也。至于草区禽族,庶品杂类,则触兴致情,因变取会,拟诸形容,则言务纤密,象其物宜,则理贵侧附,斯又小制之区畛,奇巧之机要也。



有些赋描写京都宫殿,叙述园林狩猎,或者记载出征远行,叙情述志,这些都关系到国家的大事,意义比较广大了。这些作品,开头往往有“序言”,结尾以“乱辞”结束。“序言”用来说明写作的意义,“乱辞”用来总结全篇的要旨,可以进一步增强文章的气势。从前《诗经·商颂·那颂》末尾的一章,闵马父称之为“乱曰”,可见殷人编辑《商颂》和楚人创作赋,都要整理要点作出“乱辞”。上述这些都属于大赋领域内的问题,也是写作典雅的主要特点。此外还有描写各种草木、各类禽兽、众多种类繁杂物品的赋,它们触动作者的兴致而引起作者的感情,在事物的变化中同感情和物象结合。比拟它们的形态容貌,语言务必周致细密,象征事物的意义,那道理贵在从侧面去说明。这些又是属于小赋区域内的问题,这也使小赋能够写得新奇精巧的主要特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