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湖往事】问世间情为何物

 行者老鱼 2021-11-24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首《摸鱼儿.雁丘词》开篇便道出了情之无奈,情之凄恻。作者因:“获一雁,杀之矣。其爱侣不去,自投于地而死“而震撼,于是便有了“情为何物”的发问。其实这发问是没有答案的,谁知道情为何物?抓不住,理还乱,可生、可死,可度,可伤、可喜、可悲,或大欢喜、或大哀恸。情之一物,佛也无奈,所以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看透了世间变幻的佛也看不透情,而只能“离”于爱! 这其实是典型的逃避主义吗?既“离”于爱,又何来“情”,不过是一块石头而已!莫非那“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石头记》便是如此,怪不得最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当是如此。   

       情之一出,当真是花见花开、人见人爱,同时也见人杀人、遇佛灭佛。但人生世间,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渴望挡不住人们飞蛾扑火似的追逐自己的感情,其结果或有情人终成眷属,或为伊消得人憔悴,更多的人不过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寸相思一寸灰了。江湖多少事乃由爱成恨、由爱生痴、由爱生忧,由爱生怖?金大侠《神雕侠侣》中的李莫愁就是一个由爱生恨、由爱生痴的代表人物。她对情的理解就是完全的占有,否则就是毁灭,不但毁灭爱人也要毁灭自己。她一生之中只爱一个男子,这个男子却辜负了她。她因此而遮蔽了双眸,再也看不见世间所有美好的东西,只为自己相思无着落而黯然销魂,到最后,终于身中情花毒,为“情”所毁,自投焚烧着的情花丛中,全身着火,但立不动,至死犹歌:问世间,情是何物?此情此景,又如何评说?李莫愁发乎情,又毁于情,令人可叹!但那个辜负了她的男子更是可恨,我想。

       看金大侠的小说,常跟随者主人公的爱情波折、悲欢离合或喜或悲。但其中一些所谓配角的爱情故事更令人缠绵悱恻。《天龙八部》的三个主人公都各有自己的姻缘,其中的悲情人物萧峰的情最令人心醉。萧峰是顶天立地的男儿,对其倾心的女子自然不少。最能体现情之痴,情之怖的便是阿朱、阿紫姐妹了。阿朱是萧峰第一个倾心的女子,这也看出萧峰与段誉的不同,段誉是一个喜欢花瓶的男子,谁漂亮他喜欢谁,跟他名义上的爹一个德性。王语嫣像个花瓶,天天一副痴情的样子,表哥长表哥短的,智商堪忧。阿朱则不同,爱上一个人边义无反顾的陪着他,甘冒天下之大不韪,陪爱人在聚贤山庄与群雄决斗,对也错也,无从得知。只要爱的人认为是对的,就去做!从雁门关到小镜湖,山一程,水一程,千里奔波,往来求索。只要与相爱的人一起,或死或生,都不去考虑。上天给了她一生最美丽的时刻,情已尽,爱已深,边悄悄的收走了她,还是以她爱人之手!多么残酷,对死者生者皆是如此。孤星冷月,暮天荒野,大漠风寒,爱人魂去,英雄泪残,这是她的不幸还是幸运?谁人又可承受如此之痛,也只有那萧峰了! 

      阿紫比她的姐姐,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阿朱对萧峰的爱是到了心里,则阿紫对萧峰的爱则已深入骨髓,无可剔除。在我看来,阿紫对萧峰之爱,只有那人可以媲美(那人一会再说,先说此女)。但阿紫对萧峰的爱与那人又有不同,那人是痴爱,阿紫则是“毒爱”。何谓毒爱,那是一种想剔除爱人所有的个性,无论优点、缺点、无论善恶喜悲,无论爱恨情仇,统统都剔除,天底下爱人的身上只有自己对他的爱,没有任何其他的。这真是一种疯狂到极点的爱,这种爱即使萧峰这种奇男子也无法承受。有人说阿紫刁蛮、任性、不讲情理,根本配不上萧峰。但在阿紫心中,什么配上配不上,她知道萧峰深爱的是自己的姐姐,那有如何,如果爱边深爱,我不说我就是爱,谁不让我爱,我杀谁,萧峰不让我爱,我连萧峰一起弄残,就是这么疯狂!什么江湖道义,什么人伦法理,统统去她娘的蛋!

      阿紫为了把深爱的人留在身边不惜用伤害的方法。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两个情节:其一是为将萧峰永远留在身边,其在雪地中一卧不起,逼萧峰近身,再用一枚毒针射他。后来反被打伤,差点追随阿朱而去,这是一种多么致命的爱,让鬼神心惊。我想,阿朱即使在世,也必将是个悲剧,她永远抢不过阿紫。  其二在雁门关外,萧峰自杀,阿紫亦不愿独生.为爱殉情本是小说中常有的情节。可是阿紫在临死前还不忘萧峰生前嘱托她要好好照顾把眼睛给她的游坦之,为了不被呵斥离开,挥手挖出了自己的眼睛,还给游坦之,另一个因情而伤的人。这两人对爱的执著都是无人可及?!说其任性也好,刁蛮也好,这世间如此的女子又有几个?所谓萧峰的绝世武功,天下无敌都是假的,他这一生最最幸福的莫过于有阿朱阿紫爱他!不过勇如萧峰也无法承受罢了。天下又有几人可以承受?对于情来说,阿紫就是一只飞蛾,情就是那一点火,阿紫最后飞向了自己的心火,她毁灭了自己,化成了灰,她真是一寸相思一寸灰了。 

      虽然阿紫之情鬼神皆惊,却不为社会所承认,人世间也几乎无人可以接受,所以大多数只能敬而远之,她也一直被当做反面人物看待。而还有另两人的爱,同样深入骨髓,却堂堂正正而更显壮丽绝伦,那就是《连城诀》丁典与凌霜华的爱情。丁典、凌霜华何人?此两人不像郭靖黄蓉那么有名,也不是书中的主角,但他们俩的痴情挚爱金庸小说当排第一。只有四个字可以描述:“生死相依”。金庸小说描写爱情的不少,华丽的、凄美的、婉约的,其中写得最凄美的就是丁典和凌霜华。此两人的爱情描写,着笔不多,但寥寥的文字,却几乎让人落泪。其中细节又从丁典的口里简单的道出,些许文字,打动人心,让无数人记住了这无悔的爱恋。 

      丁典与凌霜华之情自花而始、因花而续,又因花而终于,可以说其情就是一枝情花的含苞未放、盛开、枯萎与凋落,最终化为春泥。丁典初见凌霜华正是两人之情含苞未放时,这是在一次赏菊的菊花会上,喜欢菊花的丁典初见凌小姐,而对凌霜华的描写只用了四个字“人淡如菊”,可说简之极矣。就是这四个字让丁典一见倾心,而丁典对菊花的见地也让凌家小姐一见钟情,两人如此便开始了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情花之恋。

       当日开始从当天午后到天快黑,丁典徘徊于凌府前,不能自持:“那天晚上,我在凌府外的石板上坐了一夜。” 每当看到这儿,我的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多情少年傻傻的坐在心爱之人窗下,不言不语,只有痴痴的等待的情景,”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就是说的这个吧。此时故事是美丽的。两人如此便开始了花之恋。其恋情也得到了凌小姐父亲凌知府的承认,可以说两人的情花已经盛开。后来因为人性的丑恶和扭曲,为了什么财宝和神功,凌知府是通过一种被称为恶魔的花:““金波旬花!”将两人迷倒,丁典被下狱,凌小姐也囚居楼上不得出门。此时每日一盆盆窗台上的淡淡的花朵成了穿透两人情感的唯一媒介,有了那盆花边有了一个姑娘对于爱人的遥望,便有了狱中人对爱人唯一的期盼。此时丁典神功已成,本可以轻易越狱,可为了这盆花的坚守,他一直默默的在狱中享受着肉体的煎熬和心灵的快乐,他的人生所有的意义仿佛都静止在一盆花里面,在漆黑的牢狱里绚丽多姿。

       终于某一天花枯萎了,再没人去更换,主人公唯一活着的意义终于被击碎在现实的世界里。丁典最终选择了越狱,而此时他的爱人已因被逼而自毁容貌。这时的丁典想的却是容貌及得上心吗?你为我毁容,在我心中,你比从前更加美上十倍,百倍。这岂是常人的境界。凌小姐为了丁典性命发下毒誓,此生不与丁典相见,她真的兑现了诺言,没有睁开眼睛看看心爱之人,只是紧紧的拥抱!两枝情花相遇了,相拥却不能相见,这是何等奇异,又是何等凄美的情。这样的情注定无法留驻人间,特别是《连城诀》所描写的尔虞我诈的世界里,所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凋谢。

      霜华是被父亲活活闷死在棺材里的,她死前还用手指甲刻下“丁郎丁郎,来生来世,再为夫妻。。。”双手都是竖抵着棺盖死去的,她死前是受了多大的痛苦呢!霜华为不嫁他人,宁愿自毁绝世的容貌,天下几个女子能做到这个?当丁典因凌小组之死,再次中了金波旬花的毒后,说道:她为我死了,现下我也就要为她死了。我心里很快活,别说我中毒无药可治,就是医治得好,我也不治。才华横溢的东邪,深情于亡妻,要与之共沉海底,但是终未能行。也许是时间冲淡了他的记忆?潇洒飘逸令狐冲,情根深种于师妹,终于人亡情移,也许是新人掩盖了旧人?纵然是孤傲不羁的杨过对小龙女不离不弃的情感比之丁典亦要逊色三分。

     当两枝花都凋谢了,最终他们化成了春泥。狄云最终将他们合葬一处,用几百棵菊花,陪伴两颗相守的心。风,轻轻拂过他们的坟前,几片菊花叶飘落……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连城诀》中所写到的人心险恶及人性卑劣,达到了淋漓尽致的高度。在这本书中,每一个人都那样正直却又那样阴险,因此读《连城诀》常会让人不寒而栗。在此书中,惟有丁典和凌霜华的悲惨爱情故事,显现了人性的光辉,就像漆黑暗夜的一点星光。“人淡如菊”,在书中是丁典用来形容凌霜华的,其实,这用来形容他们的爱情、他们的人生态度也许更为恰当。

      读诸如李莫愁、阿紫、特别读丁典凌霜华常常让人无法从那一片伤感脱身而出,好在世间还有郭靖和黄蓉、张无忌和赵敏、杨过和小龙女这样的故事,虽有悲欢离合,但有情人终成眷属。人世间情男爱女还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闲愁,再漆黑的夜,也有人仰望星空,世间总归是美好的,有再多的忧、怖,爱更是美好的,没有人愿意离于爱、离于情,成为一块石头。原来是一块顽石的宝玉在尝遍了人间的合合离离,最后却 “似喜似悲,忽被一僧一道左右夹住飘然登岸而去”。可见宝玉最后也没有离于情、离于爱!否则怎么还需要被人夹住才而去?!老虎再凶,小和尚也喜欢,真挚的情爱是人性的本源,是人心中永远的梦想和追求,这就够了。

     行笔至此,早已无言,还是用开头的一首词结尾吧: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