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崂山民俗】村落的名字

 行者老鱼 2021-11-24

崂山是一座文化名山,这不仅体现在它是僧道的洞天福地、神仙窟宅,而且更是历代大儒的挚爱之地,凝聚了僧道儒各类文化流派。

崂山的山顶是易的文化,山间是道的文化,山脚则是儒的文化。易文化的体现是遍布巨峰的乾坤坎离、震艮巽兑。道文化的体现是散落在山间林中的九宫八观七十二庵。而儒文化体现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星星般点缀在山谷中的村落和建筑以及凝聚其上的文化之气,特别是这些村落的命名更是体现了山脚之中隐含的儒气。

 行走崂山,山峦叠嶂、峰奇石秀自不必说,水甘泉冽也不必提,单是那依山而建,顺山起伏的一个个美丽的村落就让人着迷,特别是这些村落还大多有着诗意、美丽的名字,更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其原因在于明清以来,即墨的读书人多隐居崂山,在山脚下修建了不少的别墅、读书楼,如镜岩楼、太古堂以及上庄别墅,大崂草堂、一水山房、玉蕊楼等等。围绕这些建筑也自然形成了不少具有文化底蕴的村落,另外还有以古迹、传说、象形石等命名的村落,所有这些聚合起来,形成了崂山别具一格的村落命名文化。

 崂山村落的命名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大量的村落自然以立村人的姓氏或聚居的大族而命名,如蓝家庄、姜家庄、曲家庄等,此类命名与别地相同,不再赘述。

除此以外最常见的是以读书地为村落名称:如有很多叫书院的村落,其中位于三标山下的“书院村”源于东汉郑康成所建之康成书院,石门山下的上下书院缘于明兵部尚书黄嘉善所建读书之所,北宅的书院缘于即墨蓝氏所建之华阳书院,后由民国市长沈鸿烈命名。

也有以曾经存在的古迹建筑命名的,如李村有数个叫文昌阁的村子,是以原来建有的供奉文昌大帝的文昌阁而名。城阳的仲村,是因其村内原建有钟鼓楼后演化而成现名。超然村内原建有一草庵,本命草庵村,因村名不雅改现名。楼南头村很显然在什么楼(玉蕊楼)的南边。华楼山脚的莲台村是因为村内建有莲台寺,其他还有砖塔岭、福泰庵等也属此类。

有类村庄以传说而名,最有名的如驯虎山下的叫儿埠,来自即墨县令童恢训虎的传说,与此传说相关的还有童真宫边的宫家村,原先是为看护童真宫而立村,故名宫家。惜福镇来自童大人歇佛的传说;当然也有村庄以象形石命名,诸如此类有卧龙、响石、晖流、燕石、双石屋、雕龙嘴等等。  

 有很多村的名字因不雅为后人所改,其中最成功的感觉是沈鸿烈将“猪窝”改为“竹窝”,真是一字之变雅俗立现;还有“窝落”改为“我乐”,也极妙,我的老家也有一个村庄叫“窝洛子”,就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了,所以至今也没有发达起来。还有太和村,原名猪头石,因民国初年青岛永太和汽车行经理郭俭先出钱兴建太和小学而移名,瞧瞧人家这村名改的。

  最有意蕴的村名如乌衣巷,是附会金陵王谢聚居之地而名。还有登瀛原名登窑,因立村时周围很多窑,故名,后传说徐福为求仙药,由此登船去瀛洲,故改为登瀛。后因春天时节,漫山的梨花开放,轻风吹过,花瓣会像雪花般飘落,形成崂山著名的景色  "登瀛梨雪"。

有一个名字曾经很困惑我,就是宅科,后来查了才知道原来相传明初姜氏迁此定居,村前有莲花湾,村南有山顶平如莲蓬,北面有鲁度山如莲朵,西面有莲花山如盛开之莲花,在此立宅居住,主后人中科做官,故名宅科。看看这名字,学问还真不小。

 崂山有趣有意蕴的村名还有很多,如青山、小蓬莱、观崂等,名字本身就是景点。行走崂山,观山乐水之外,走进这些村落,抚摸那些斑驳粗糙的石墙,体味其中浸透着文化意蕴与历史的名字,自有一番别样的乐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