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山走水】游九水

 行者老鱼 2021-11-24

九水有路耶?

有,从大崂观到太和观,不宽而平坦的路绕山而行,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深邃的峡谷。每到曲折狭窄,皆有一凹处,无法相向通过的车可停下,有负责安全的人告知下一个可继续通行的时刻。

这路是可通行汽车的,游人大可吃着零食唱着歌,玩着手机闭着眼悠哉悠哉的进入。

当然,这是说外九水!内九水是没有汽车路的,需要人工的行走。世上大多需要行走才能到达的地方都成了景区!

人真是奇怪,同样的深壑幽谷,同样的九曲弯折,坐着车前行的时候不屑一顾,只能靠自己行走的时候就成了景区,愿意花钱进入。

游山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到达某个地方? 是获取某种体验?如果是前者,坐车看来是最快的方式,如此人生有什么乐趣,直接坐着车奔向终点!如果是后者,为何不从大崂观就开始行走,岂不获得更多!为何都喜欢寻找捷径,为何都愿意出生在天花板上?

其实,九水原本没有路。

无路如何前行?其涧中“大石累累万状,当涧横卧斜,人寻其易履者,转折渡水。”

黄宗昌记曰:“从此东南入,无人家居止,两山夹涧,水曲折出。游人穿石渡涧,石或直来或旁受,或近或远,远则以杖力跃过,骑不得入。”

现代人的路是汽车,古人的路是骑乘。与汽车不同,骑乘甚至可以行走大多数的小路,“骑不得入”,就意味着无路。

因为无路,所以前人游北九水,从最近的村落到太和观需要一天的时间。到达了目标,就到了夜间,至于鱼鳞口,则基本上只能“遥望”了!

这个与今天一天从巨峰来回当不可同日而语,而其人生的体验当有别乎?

张允抡曾约好友黄宗崇、王僧虔骑马游九水。自张村东南行,三十余里抵华阴,至此已到午间。从华阴再到大崂,到达一水,呼其人问路,云:“九水去此近十里,皆大涧中行,石崎岖不可骑也。”

三人不顾日暮,溯流而上“至二水尤幽峻,以日暮不可久留,疾行至三水、四水,遂昏夜”,“峡益深,滩益峻、弦月倚山,映光取路,咫尺之间前后相失,以呼为导”后又“历五水、六水,夜静无风,万籁俱寂”。

同游者黄宗崇所记更详细,一行三人走完四水迷路了,“日暮迷道”只好“乃攀山南麓而上”,在山麓上跌跌撞撞,终于走到七水,“遥闻犬吠”,找到一个山居者居然愿意作向导,否则这三人的九水之行基本到此结束。

过了八水又里许,张允抡记载“钟声寥寥出半山”,黄宗岳则记曰:“隐隐磬声发石岚间”,所谓仙古洞者是也!

惜哉,如今游人进山,再无人可听到仙古洞的磬声了,即使仙古洞的钟声重新响起!,

前人所谓游九水,到了太和观基本结束了,三人“抵九水庵而休,早起乘微阴而返!”前行无路,甚至“踏涧亦不可得!”黄宗昌记曰:“游人不知深入,多失之。”

入九水要踏石而行,每个前行的人踏的石都不相同。涧中的石头没有编号,也暂时没有人总结出第一步走几号石,第二步再踏几号石的攻略,所以说真正的九水是没路的。

如果今天还有这样的九水,当在涧石中凿字为记,或为一、二、三,游人踏数而行;或为诗经九歌,游者依歌而前,当为一大快也!

九水最终还是有路的!弯弯的涧水就是路,永远不会迷失的路。即使中间偶尔有迷道,也大可攀山麓而上,只不过拨云根,披荆棘而已。经历了千辛万苦,达到七水,自有接引的向导,当达到目的地的时候,仙古洞的磬音响起,仿佛是昭告寻道的完成。

溯流而上,有引导方向的激流,有可以暂时憩息的山麓、有接引的导者、有达到道者的磬音。山中岂有如此妙处耶?

有,这就是无路又有路的九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