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磨房夜话——(一)孙额点朱

 大美洛宁 2021-11-24

大约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三年自然灾害,内忧外患,农村生活紧张,弄点儿粮食,自己出力加工成面粉,能挣些麸子吃,所以几乎家家推磨。初冬,一个星期六的晚上,父亲领着我们弟兄在磨子窑推磨。当时老大上高中,老二上初中,老三上完小,三个半桩子壳篓娃儿真够爹妈操心料捋的。年轻人有股子冲劲儿,但没耐力,那股三分钟新鲜劲已过,慢慢就懈怠下来。三尖尖儿开始撒娇,央求父亲讲故事。父亲这个被划为“右派”开除公职、遣返回乡的教书匠(后又复职),没有了用武之地,只得瞅教我们兄弟聊以释怀。他干农业活不在行,可有一肚子两肋巴讲不完的故事,引经据典的,是我心目中的精神丰碑。他提问:上一次讲的“佩璋弄瓦”谁还记得?“当然记得:璋是半月形佩玉,代表公子哥儿,瓦是古代纺花车锭子上的瓦挡,指纺花织布,谁家生个男孩就叫弄璋,生个女孩就叫弄瓦,典型的男尊女卑。”小不点卖弄自己的“学问”,抢先回答。“孺子可教也!”父亲满意地拍拍箩面的双手,装上旱烟袋抽上一口,眯着眼睛说:今天就讲一个郭姓家的故事吧!

一、 孙额点朱
今天就先讲一个“孙额点朱”的故事吧!
盛唐中期,天下并不太平。朝廷唐中宗李显生性孱弱,管不住老婆。皇帝的老婆叫皇后娘娘,武则天皇后本事大野心也大,竟然篡位称帝,国号武周。重用酷吏,制造了不少冤假错案,弄得宫廷紊乱,民不聊生。此后,发生了“安史之乱”。当时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叫郭子仪,率领官军,征战三十余年,收复河北、河东,复克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平定天下,劳苦功高。被唐代宗李豫封为“汾阳王”。五年后,又被代宗尊为“尚父”。薨后追赠太师,谥号“忠武王”。八十五岁,寿终正寝,可谓耄耋高寿。洛河北城郊乡冀庄村、西山底乡(现景阳镇)洪岭村、底张乡草庙岭村,还有不少村的郭姓都自誉“汾阳世第”,就是郭子仪的后裔。
对,对!就是豫剧河南梆子《打金枝》中的汾阳王郭子仪。皇帝为了笼络兵权在握的郭子仪,就把宝贝女儿下嫁给郭子仪的儿子,做了儿女亲家。不过戏文中把当时的唐朝皇帝代宗李豫,弄成了太宗李世民,错了,这与史实不符。郭子仪的第六个儿子小郭暧,应该招的是唐代宗李豫女儿昇平公主的驸马。郭子仪生下来的时候,李世民已经驾崩五六十年了,在时间上,两个人够不着做儿女亲家。《打金枝》剧情中所演义的“小郭暧醉打金枝”是郭子仪七十大寿发生的事,今天我要说的是郭子仪庆八十寿辰发生的一段插曲。
“汾阳王”郭子仪要庆八十大寿了!汾阳王府张灯结彩,盛况空前,好一番热闹景象。唐代宗李豫以皇帝和儿女亲家的双重身份,仪仗龙辇,亲临道贺。寿礼的豪华丰盛自不必说,还御赐六名宫廷歌舞侍女助兴。当朝的三公六卿、各部大臣、封疆大吏、皇亲国戚,悉数车马顾往,礼揖拜贺。郭子仪侍奉过四任皇帝,两次出任宰相,朝廷多次封赏,权倾天下,炙手可热,加之其六子郭暧又是当朝驸马郎。更不必说一杆附炎趋势之辈,平时无缘巴结,谁不乘机拜访,套近乎、混个熟脸?
这可苦了老寿星!皇帝亲临,慌得他府门外大礼参拜相迎,老亲家李豫赶忙亲自搀住,携手步入寿堂,共叙秦晋情长。王公大臣,同朝俸君,共襄国是,情同手足,酒盏交璜,不遑细说。武盔簪缨,共赴疆场,出生入死,患难与共,寒喧问候,互道珍重。国戚皇亲,缘薮纵横,盘根错节,荣辱相通,礼尚往来,不容稍怠。郭子仪历来礼贤下士,不以位显自居。虽然戎马一生,身体倒还健朗,怎奈老迈年高,迎来送往,一天下来,也累得腰酸腿疼,疲惫不堪。

郭子仪一生中至少娶颜氏、方氏、张氏、韩氏、赵氏、李氏、王氏七房夫人,仅有李氏、王氏为其生育了八子八女。他的八个儿子,各自妻妾成群,孙男孙女几十个;八个闺女,俱适宦富家,外孙、外孙女一大群。他的父亲祁国公郭敬之有四个老婆,生了十一个儿子,郭子仪排行老二。也就是说郭子仪亲弟兄十一个,个个都非等闲之辈,娶妻生子,亲骨嘟嘟的侄男侄女数十名;侄男侄女们又成家立业,侄孙侄外孙们众多,可能要超过三位数。外客已毕,家宴摆开,几十名子侄们参拜已罢,孙辈们开始参拜。孙男、孙女、侄孙、侄孙女、外孙、外孙女、外侄孙、外侄孙女,哎呀呀有点绕口,大的已须发斑白,小的还在襁褓之中,高高低低,靓衣鲜裳,闹嚷嚷拥挤厅堂。都说看戏的台子底下人屁股摸不清,给郭子仪八十拜寿孙辈的人头,也可是着实弄不清啊!正当众人们惶惶无计之时,寿星郭子仪发话了,他一声断喝:“拿笔来!”挽袖出臂,接过朱砂红笔,挨个给孙男、孙女们的前额眉心上边点上一个朱砂红圆点,作为标记,然后由下人发放“红包”。接过红包的孙男孙女们,个个都喜笑颜开,欢腾雀跃。以致于现在普通人家过喜庆红事儿,也都喜欢给孩子们额头点个红点点,以誌喜庆。
“这个典故应该叫什么?”“孙额点朱!”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这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但至今还记忆犹新。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封建社会规定,不同身份的人的死,说法是不同的。皇帝之死,称之为驾崩、晏驾;诸侯之死,称之为薨;大夫之死,称之为卒;将军之死,称为殒;文士之死,称之为不祿(不能够再领取国家的俸禄了);庶民百姓之,才称之其为死;为气节而自杀称为殉,他杀称之为就义;意外之死,称之为罹难;幼童之死称为夭,未成年人之死称为折、亡;成年人之死,称为去世、逝世、谢世、故去;年纪高迈者之死,称为作古、驾鹤西游、仙游、百年。父亲之死,称为失估依靠),没了父亲自称孤子;母亲之死,称为失持(依赖),没了母亲自称哀子;父母双亡,自称孤哀子。这些都是常识,读古书时有用处,记住它没坏处。
未完待续......
杨小沪作品集锦:
洛宁县洛河桥(一)
洛宁县洛河桥(二)
洛宁县赵村镇大沟口水库建设花絮——(一)放炮取石
洛宁县赵村镇大沟口水库建设花絮——(二)打凿料石
洛宁县赵村镇大沟口水库建设花絮——(三)知识的力量
洛宁县赵村镇大沟口水库建设花絮——(四)杨贵视察
关于贯彻落实《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章程》的通知!

作者简介:杨小沪,男,洛宁县景阳镇人,1947年生,中教一级教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