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与大肠病辨证要点速记及歌诀

 xueyongqi555 2021-11-24
一、肺与大肠的生理病理


肺居于胸中,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合称肺系。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其经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与大肠互为表里。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其吸入清气,积于胸中,参与宗气的生成,并贯注心脉以运行全身气血,故有“肺为气之主”之说。肺又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输布津液,宣散卫气,滋润皮毛,并主嗅觉和发声。大肠具有传化糟粕的功能。
二、常见证型
(一)肺气虚证
1.含义 肺气虚证是指由于肺气虚弱,呼吸无力,卫外不固,肺失宣降,以咳嗽无力、气短而喘、自汗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 咳喘无力,少气息短,动则尤甚,咳痰清稀,语声低怯,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脉弱。
3.证候分析 本证多由久病咳喘,耗伤肺气;或因脾虚失运,化生不足,肺失充养所致。
4.辨证要点 有久病咳喘病史,以咳嗽无力,气短而喘,自汗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肺气虚证少气力,咳喘无力痰清稀,
自汗畏风易感冒,舌淡苔白脉来弱。
(二)肺阴虚证
1.含义 肺阴虚证是指肺阴不足,虚热内生,以干咳少痰、潮热、盗汗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口燥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燥热伤肺,或痨虫蚀肺,或汗出伤津,或素嗜食烟酒、辛辣燥热之品,或久病咳喘,年老体衰,而致肺阴亏虚。
4.辨证要点 本证以干咳或痰少而黏及阴虚内热并见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肺阴虚证肺痨多,久咳伤肺虚热灼,
干咳无痰或痰少,痰中带血不易咯,
口咽干燥津液亏,声音嘶哑为金破,
形体消瘦午后热,骨蒸盗汗夜间作,
虚火上炎两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
(三)风寒犯肺证
1.含义 风寒犯肺证是指风寒袭表,肺卫失宜,以咳嗽、咳痰稀白、恶风寒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 咳嗽,咳少量稀白痰,气喘,微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喉痒或见身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风寒外邪,侵袭肺卫,致使肺卫失宣而成。
4.辨证要点 本证以咳嗽、咳痰清稀及风寒表证表现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风寒束肺邪在卫,发热恶寒身体疼,
咳嗽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
咳痰稀薄呼吸促,无汗喉痒兼头痛。
(四)风热犯肺证
1.含义 风热犯肺证是指风热侵袭肺系,肺卫失宣,以咳嗽、发热恶寒等为主要症状的证候。
2.临床表现 咳嗽,痰少而黄,气喘,鼻塞,流浊涕。咽喉肿痛,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风热外邪侵袭肺卫,致使肺卫失宣而成。
4.辨证要点 以咳嗽及风热表证表现并见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风热犯肺有发热,微恶风寒又伴咳,
痰黄鼻浊咽喉痛,舌红苔黄脉浮数。
(五)燥邪犯肺证
1.含义 燥邪伤肺证是指外感燥邪,肺失宣降,以干咳少痰、鼻咽口舌干燥等为主要症状的证候。燥邪有偏寒、偏热的不同,而有温燥和凉燥之分。
2.临床表现 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甚则胸痛,痰中带血,或见鼻衄,口、唇、鼻、咽、皮肤干燥,尿少,大便干结,舌苔薄而干燥少津;或有发热恶风寒,无汗或少汗,脉浮数或浮紧。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时处秋令,或干燥少雨之地,感受燥邪,耗伤肺津,肺卫失和,或因风温之邪化燥伤津及肺而成。
4.辨证要点 以干咳少痰、鼻咽口舌干燥等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燥邪伤肺秋季生,微恶风寒发热轻,
干咳无痰或痰少,痰中带血或胸疼,
鼻衄尿少大便干,脉浮数紧汗少无,
口唇鼻咽皮肤干,舌苔干燥薄少津。
(六)肺热炽盛证
1.含义 肺热炽盛证是指火热炽盛,壅积于肺,肺失清肃,以咳嗽气粗、鼻翼煽动等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
2.临床表现 发热,口渴,咳嗽,气粗而喘,甚则鼻翼煽动,鼻息灼热,胸痛,或有咽喉红肿疼痛,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风热之邪入里,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蕴结于肺所致。
4.辨证要点 以发热,咳喘,痰多黄稠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肺热炽盛里热证,表邪不解入内成;
咳嗽气喘鼻煽动,发热烦渴咽喉疼;
胸痛汗多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洪盛。
(七)痰热壅肺证
1.含义 痰热壅肺是指痰热交结,壅滞于肺,肺失清肃,以发热、咳喘、痰多黄稠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 咳嗽,咳痰黄稠而量多,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喉中痰鸣,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邪热犯肺,肺热炽盛,灼伤肺津,炼液成痰;或宿痰内盛,郁而化热,痰热互结,壅阻于肺所致。
4.辨证要点 以肺病常见症状与里实热证的表现并见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痰热壅肺热停胸,发热喉痰胸中痛,
气喘胸闷身烦躁,咳痰黄稠带血腥,
脉滑舌红苔腻黄,尿黄便秘鼻煽动。
(八)寒痰阻肺证
1.含义 寒痰阻肺证是指寒饮或痰浊停聚于肺,肺失宣降,以咳喘、痰白量多与寒象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 咳嗽,痰多色白,质稠或清稀,易咳,胸闷,气喘,或喉间有哮鸣声,恶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或滑。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素有痰疾,复感寒邪,内客于肺;或因外感寒湿,侵袭于肺,转化为痰;或因脾阳不足,寒从内生,聚湿成痰,上干于肺所致。
4.辨证要点 以咳喘、痰白量多与寒痰内盛的表现并见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寒痰阻肺咳嗽喘,痰多色白稀或稠,
易咯胸闷喉哮鸣,恶寒肢冷舌质淡。
素有痰疾复感寒,脉迟或滑苔白腻。
(九)饮停胸胁证
1.含义 饮停胸胁证是指水饮停于胸腔,阻碍气机,以胸廓饱满、胸胁胀闷或痛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 胸廓饱满,胸胁部胀闷或痛,咳嗽,气喘,呼吸、咳嗽或身体转侧
时牵引胁痛,或有头目眩晕,舌苔白滑,脉沉弦。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中阳素虚,气不化水,水停为饮;或外邪侵袭,肺失通调,水液运行输布障碍,停聚为饮,流注胸腔而成。
4.辨证要点 以胸廓饱满,胸胁胀闷或痛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水饮停胸碍气机,胸胁饱满胀或痛,
咳嗽气喘牵引痛,头眩苔滑脉沉弦。
(十)风水相搏证
1.含义 风水相搏证是指风邪外袭,肺卫失宣,水湿泛溢肌肤,以突起头面浮肿及卫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 眼睑头面先肿,继而遍及全身,上半身肿甚,来势迅速,皮肤薄而发亮,小便短少;或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或见发热重恶寒轻,咽喉肿痛,舌苔薄黄,脉浮数。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风邪外感,肺卫受病,宣降失常,通调失职,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泛溢肌肤而成。
4.辨证要点 以眼睑、头面水肿及表证见症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风邪外袭卫失宣,头面先肿遍全身,
肤亮尿少来势汹,风寒风热皆可能。
(十一)大肠湿热证
1.含义 大肠湿热证是指湿热内蕴,阻滞肠道,以腹痛、暴泻如水、下痢脓血、大便黄稠及湿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 身热口渴,腹痛腹胀,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暴泻如水,或腹泻不爽,粪质黄稠秽臭,肛门灼热,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夏秋之际,暑湿热毒之邪侵犯肠道,或饮食不节,进食腐败不洁之物,湿热秽浊之邪蕴结肠道而成。
4.辨证要点 以下痢或泄泻与湿热见症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大肠湿热食不洁,里急后重便脓血;
或见暴注肛门灼,腹痛腹胀身热渴。
粪黄秽臭尿短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十二)肠热腑实证
1.含义 肠热腑实证是指里热炽盛,腑气不通,以发热、大便秘结、腹满硬痛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
2.临床表现 壮热,或日晡潮热,汗多,口渴,脐腹胀满硬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大便恶臭,小便短黄,甚则神昏谵语、狂乱,苔黄厚而燥,或焦黑起刺,脉沉数(或迟)有力。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邪热炽盛,汗出过多,或误用发汗,津液耗损,肠中干燥,里热炽盛,燥屎内结而成。
4.辨证要点 以大便秘结,腹满硬痛与里热见症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肠热腑实热结流,腹满硬痛渴便秘,
大便恶臭尿短黄,舌红苔燥脉沉数,
日晡潮热高热汗,甚则神昏谵语狂。
(十三)肠燥津亏证
1.含义 肠燥津亏证是指津液亏虚,肠失濡润以大便燥结、排便困难及津亏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 大便干燥如羊屎,艰涩难下,数日一行,腹胀作痛,左少腹或可触及包块,口干,或口臭,或头晕,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涩。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素体阴亏,年老阴液不足,嗜食辛辣燥烈食物,或汗、吐、下太过,或久病、温热病后期等耗伤阴液所致。
4.辨证要点 以大便燥结,排便困难与津亏证并见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肠燥津亏大便难,燥如羊矢数日行;
口臭咽干头晕眩,左腹包块腹胀痛。
舌红少津苔黄燥,津亏嗜辛脉细涩。
(十四)肠虚滑泻证
1.含义 肠虚滑泻证是指大肠阳气虚衰,不能固摄,以大便滑脱失禁及阳虚为主要表现证候。
2.临床表现 泄泻不止,或大便滑脱失禁,甚则脱肛,腹部隐痛,喜温喜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白滑,脉沉弱。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久泄、久痢,失治误治,以致大肠阳气虚衰,传导、排便失于固摄而形成。
4.辨证要点 以泄泻无度,大便失禁与虚寒并见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寒滞面青急暴痛,遇寒则甚得温轻,
畏寒肢冷口不渴,苔白脉弦或沉紧。
恶心呕吐后痛缓,泛清泻稀或胀秘。
(十五)虫积肠道证
1.含义 虫积肠道证是指蛔虫等寄生肠道,耗吸营养,阻滞气机,以腹痛、面黄体瘦、大便排虫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 胃脘嘈杂,时作腹痛,或嗜食异物,大便排虫,或突发腹痛,按之有条索状物,甚至剧痛,呕吐蛔虫,面黄体瘦,睡中齿,鼻痒,或面部有白色斑,唇内有粟粒样白点,白睛见蓝斑。
3.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进食不洁的瓜果、蔬菜等,虫卵随饮食入口,在肠道内繁殖滋生而成。
4.辨证要点 以腹痛、面黄体瘦、大便排虫等为辨证要点。


速记歌诀
虫积肠道食不洁,脐腹时痛脘嘈杂,
痛时腹部有条索,面黄体瘦杂白斑,
嗜食异物睡牙磨,蛔虫钻顶痛剧烈,
大便排虫或呕虫,鼻痒睛蓝唇白点。

编辑:栀子  核对:百会

▶ 【本文由培医教育整理发表,摘自《中医诊断学速学素记》,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