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雄云集“双雄会”

 阿里山图书馆 2021-11-24

图片

文 | 陈智鹏

威尔第和瓦格纳,同一年(1813年)出生,同样一生几乎只致力于歌剧创作,并以他们各自的方式,将意大利歌剧和德国歌剧都推向了顶峰。11月13日,上海歌剧院将这两位大师代表作的选段集合于一台音乐会中演出,实在是叫人兴奋又极富意义的做法。

“歌剧双雄会——威尔第&瓦格纳歌剧集萃音乐会”的上半场全部是威尔第最知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具体为《西西里晚祷》序曲、《命运之力》中女高音咏叹调“安宁、安宁”、《弄臣》中男高音咏叹调“女人善变”、《纳布科》中的合唱“飞吧,让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以及《茶花女》中精彩的“折子戏”连缀。这样的编排,正好通过歌剧艺术的不同侧面或者说元素(管弦乐序曲、声乐咏叹调、合唱)以及它们的集合(“折子戏”)来全面展示威尔第辉煌的音乐才能与戏剧天赋。

图片

在上海歌剧院院长许忠的执棒下,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在《西西里晚祷》序曲中,由歌剧第三幕开始处阿里戈和孟福尔二重唱的美丽旋律改成的第二主题,在重复演奏时的弹性节奏处理得十分自信干净且充满了张力,让笔者印象很是深刻。而上海歌剧院合唱团在唱到“飞吧,让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这首已成为意大利“第二国歌”的最后“Virtu”(意大利语“美德”)一词时,八十余人做出的带有明显渐弱的延长处理,在现场听来是那样感人。

《茶花女》的“折子戏”选粹无论时长还是分量都是音乐会上半场的重头戏。演出选择了从阿尔福莱德表白爱情开始的整个第一幕后半部分,前加序曲,后续第二幕开场阿尔福莱德连续唱出两首咏叹调,最后再回过头来演唱第一幕里著名的饮酒歌。这样的编排不可谓不用心,因为它既让歌剧的部分剧情有了完整清晰的交代,又很好地照顾到了音乐会演出的效果。在之前分别完成了“安宁,安宁”及“女人善变”这两首知名咏叹调之后,女高音宋倩与男高音石倚洁“相聚”,将薇奥列塔与阿尔福莱德间的真挚爱情娓娓“唱”来。虽然宋倩在薇奥列塔令人胆寒的“卡巴列塔”部分稍有失误,但瑕不掩瑜;而石倚洁演唱“哦,我的耻辱”一段时虽然取消了反复,但奉献了令观众最为期待的极高质量的High C。

图片

音乐会下半场,许忠指挥上海歌剧院带观众进入瓦格纳的歌剧世界。那是一片和威尔第完全不一样的瑰丽、奇幻的天地。节目构成与上半场相比也显得颇为简洁:以《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第二幕爱情二重唱以及第一幕序曲搭配剧末的“爱之死”为主体,再缀以《罗恩格林》中“婚礼进行曲”与《唐豪瑟》中“宾客进场曲”这两段著名合唱作为补充。

如果只能选择一部戏作为瓦格纳代表作的话,那必须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特》剧的出现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歌剧乃至古典音乐的创作方向。但在看到曲目单之前,我是真没想到上海歌剧院这次会将这部关于爱与死亡的史诗音乐戏剧的选段作为重头戏。迄今为止,全本《特》剧在北京演出过为数不多的几次,上海则一次都没有(包括音乐会形式)。而北京的几次演出,剧名主角均由西方歌手担任。原因很简单:它实在太难了(对歌手、指挥和乐队在内的所有人)。特别是男高音,要知道国外有多少身壮如牛的男高音现场演唱特里斯坦这个角色,都是雄赳赳亮着嗓子上场,灰溜溜哑着嗓子下台。

哪怕不谈全剧只说选段,在国内现场听《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第二幕那段长达半小时的爱情二重唱似乎也是没有过的,何况还是我们自己的歌手演唱。因此,当戏剧女高音王威与上海歌剧院青年男高音韩蓬不仅唱下来,而且应该说是以相当高的完成度来演绎完这段感天动地的伟大二重唱后,坐在观众席里的笔者真是激动得无以言表。在接着听完“爱之死”的精湛演绎后,笔者认为已有“中国瓦格纳女高音第一人”称誉的王威彻底拿下伊索尔德这个角色指日可待,而韩蓬也极有可能成为“中国瓦格纳男高音第一人”。另外,女中音王潇希也绝对值得一提,虽然她独唱的乐句并不多,但每一句也都极见功力,令人回味。

图片

之后,在指挥许忠与乐队有效的烘托下,上海歌剧院合唱团献上了“婚礼进行曲”与“宾客进场曲”。第一首温柔浪漫沁人心脾,第二首雄健激越震荡人心,直观又立体地向观众展示了作为目前上海惟一一支职业合唱团,同时也是中国最好之一的合唱团的专业素养和过人水准。“宾客进行曲”在最后合唱爆发出High C前的那个长长的休止,绝对是经过了精心考量与准备的。这个休止也在笔者“最佳现场体验记忆簿”里留下了深刻的一笔。

曹家苗 陈玉麟/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