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佩荣: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帮到另一个人,如何化解痛苦?你需要靠四件事

 傅佩荣 2021-11-24

我们这一生,有谁可以和别人的生命完全重叠呢?不可能的。
——傅佩荣

第一种思路,不要把灾难扩大。

你本身发生任何灾难都不要扩大。

因为人间的灾难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停过。

你说你悲惨,我就能找出许多比你更悲惨的遭遇,让你觉得很幸运。

通常我们只看失去什么,没看拥有什么。

这种观念转变本来很容易,但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会怎样呢?

朋友钱借的时候多么诚恳,要钱的时候好像我欠他一样。

这种事我从年轻到现在一直发生,发生之后怎么办呢?

发生之后把它放在一边。

我已经损失了金钱,还要损失我的精神吗?

这种朋友不要再继续交往就是了。

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从最没有希望的地方重新开始。

第二种思路,凡事有因必有果。

我们经常在事件发生后学到一些教训,事件发生是原因,学到教训是结果。

这个教训让我们预防下一次的灾难,这就是从因果中学会,从失败中学习。

人的本能就是,通过学习增加自己的经验,经验就是做出更好的选择,以后避开不必要的灾难,这叫从因果中去学习。

我有个朋友被车从后面撞到了。

他住医院想通一个道理,就是从今以后走路一定要走马路的左边。

因为规定行人走右边,车子开右边,车子从后面来撞到人很正常;

相反,如果车子开右边,行人走左边,车子迎面而来,你很容易闪开。

这就是得到的教训,不能说在街上被车撞,从此以后不上街,这个教训太大了,我们不能接受,只能说以后保护自己的安全。

当然也有大的因果。

有一位高僧,他讲道理很浅显,但是很深刻。

他说,如果你是一个卖便当的人,有两个原则:

第一,便当不要卖得比别人贵;

第二,自己吃自己卖的便当。

很多买便当的,自己小孩是不吃自己便当的。

很多农村种菜的人,绝不给自己小孩吃自己家种的菜。

他们去更偏僻的地方,去买一些虫子咬过的、没用过农药的菜来吃。

打农药的菜送到都市,给我们这些城市人吃。

所以,我们每年吃掉的毒菜好几公斤,现在看不出来,将来老了之后生病,冤无头债无主,你根本不知道找谁。

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明白自己的本分要做什么,你把本分尽好,这个世界就会比较稳定。

第三种思路,从别人的眼光来看自己。

练习从别人的眼光看待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

你碰到灾难了,不要自怨自艾,好像是我出事了,全世界的人都要来看我,这就是太自我膨胀了。

这个世界上从根本上说,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到另一个人。

因为生命在于内在的感受,外面不管如何,也许有人可以帮你,但内心的感受和体会谁能帮得上忙呢?

就好像参加群体活动会非常快乐,有种共融的精神,大家为了一个目的而奋斗,在一起非常愉快。

但是回到内心呢,你还是要单独去面对自己的问题。

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独特的课题,即使最好的朋友,哪怕天天在一起,只要看了一篇不一样的文章,一个不一样的电影,生命就开始不一样了。

我们这一生,有谁可以和别人的生命完全重叠呢?

不可能的。

你可以参加团体,但不代表你就完全成为团体的一分子。否则,你的个性何在?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我们活在世界上,要跟每个人和谐,就好像演奏交响乐,每种乐器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但是合起来可以很和谐。

我们生活在自由的时代,如何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面对自己的生命,这是很大的压力。

有位作家提到,现代人很多在逃避自由。

因为自由是让你选择成为你自己,你如果选择的话,就要为后果负责,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你不见得承担得起来。

所以,学习从别人的眼光看自己,就是避免自我膨胀,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即使问题是别人造成的,感受的也是你,这是基本一个新的生活态度。

如果学不会让自己的生命独立起来,练习自我防卫,不能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你就永远会有所依靠。

有所依靠的生命,表面看起来比较轻松,事实上没有内涵,一旦被你所依靠的人或物撤掉,你的生命就落空了。

第四个思路,明白一切终会归于平淡。

一个人努力奋斗,最后无非就是退休、年老、生病、离开这个世界,了不起有一个隆重的丧礼。

所以你这一生得到什么?

如果最后都要归于平淡,那么这一生的价值观就需要调整一下。

你需要分清三个概念:

我需要什么?

我想要什么?

什么才是重要的?

我们的需要其实很有限。

需要三餐,需要有个地方可以住得安全。

但是想要是无限的。

如果广告不利用人的想要心理的话,根本不能够成立。

整个商业社会就靠我们的欲望在推动,代表人的欲望永无止境。

有时候我们会向往田园生活,好像回归原始时代,跟自然亲密接触,人没有那么多需求,活得自由自在。

但是人类社会不可能回头,那样的境界永远不能再回来。

所以,还是要面对当下,面对自己的人生。

当灾难来临,可以有四个方法,让你对自己身上发生的事,重新做出安排。

如此一来,你这一生有了立于不败之地的条件,不会怨天尤人;

当然,方法怎么用,要看自己如何思考,如何接受它的暗示。

否则一有问题就希望别人安慰鼓励,虽然是人性正常的表现,但这样是不够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