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笔下的盛唐园林

 夕妙斋 2021-11-24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不但诗写得好,还是当时最负盛名的画家,同时擅长书法,精通音律,在园林艺术领域也有极高的造诣,堪称全才。

他中年之后,在蓝田境内一个名为“辋川”的山谷中买下一处原属诗人宋之问的废园旧址。此园原名叫“蓝田山庄”,宋之问诗中描述:“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考室先依地,为农且用天。辋川朝伐木,蓝水暮浇田。独与秦山老,相欢春酒前。”王维在此基础上营造了一座新的园林,起名叫“辋川别业”,除主体建筑辋口庄而外,沿溪谷设有二十景,将自然山水、花草竹木与亭台楼阁融为一体,景致佳胜,意境超凡,被誉为园林史上的千古绝唱。

图片

明代仇英《辋川十景图》

王维的造园技艺一方面源自触类旁通的个人文化修养,另一方面则来自对其他名园的游赏经验。

唐朝是中国古代造园的高峰时期,皇家御苑、豪门园池和文人别业数以千计,各擅其胜。王维在朝中为官多年,虽然官阶一直不高,但经常有机会出入宫廷,亲眼目睹各大御苑的华美景物,又曾经四处游历,北出塞外,南至岭南,不但饱览大好河山,还造访过各地许多著名的园林,胸中自有丘壑。

王维去世后,后人将所其散落的诗文编成《王摩诘集》,其中有不少作品以其生前游赏过的园林为题,为同时代的园林留下宝贵的记录。

图片

大明宫遗址上的殿堂模型

大明宫位于长安城东北侧,高宗以后成为唐朝最重要的大朝宫殿,其北半部辟为苑囿,以太液池为中心,中筑蓬莱岛,周边殿堂林立,气势磅礴。王维好友中书舍人贾至曾经写过一首记述大明宫早朝的诗,岑参、杜甫等人纷纷作和,王维也和过一首:

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诗中所说的“凤池”就是后苑的水池,与北宋柳永《望海潮》词最后一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中的“凤池”意思一样。

图片
杨鸿勋先生绘兴庆宫勤政务本楼复原图

兴庆宫本是玄宗继位前的王府,登基后升格为宫殿,其中辟有大片园林,牡丹尤其称绝。南墙位置有一座勤政务本楼,玄宗经常在此接见臣僚,有时也与百官在此宴乐赏花。王维有一首《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诗描写的就是当时的场景:

彩仗连宵合,琼楼拂曙通。
年光三月里,宫殿百花中。

寥寥二十字,渲染出花团锦簇的浓烈气氛。天宝七载(748年)三月,兴庆宫大同殿前龙池中长出“玉芝”,王维也作诗庆贺。

图片
重建的大唐芙蓉园

长安城东南角地势较高,隋代加挖深池,形态曲折悠长,称作“曲江”,成为官民、僧俗重要的春日游览胜地。唐代将其南部辟为芙蓉园,修建许多殿堂建筑,还在此举办大型宫廷宴会。王维写过不止一首曲江宴应制诗,如“侍从有邹枚,琼筵就水开。言陪柏梁宴,新下建章来。对酒山河满,移舟草树回。天文同丽日,驻景惜行杯。”将此处比作汉代长安的柏梁台和建章宫。

图片
传北宋郭忠恕绘《明皇避暑图》

九成宫位于长安西北的麟游县,其前身是隋朝的仁寿宫,由一代巨匠宇文恺规划设计完成,成为隋唐两朝皇室的避暑胜地。其布局采用“内宫外苑”模式,即内部修建规整的宫殿区,外围是园林区,周边山峦起伏,清流萦绕,与殿阁争辉。唐代画家经常以此为原型,绘制宫苑图或仙山楼阁图。

相传北宋初年大画家郭忠恕所绘的《明皇避暑图》画的也是九成宫的复原想象图景。王维写过一首《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

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认为此处的景色也许比仙境更胜一筹。

图片
骊山华清宫复原景象

长安东郊的骊山有天然温泉,历代帝王在此建造汤池离宫,以作沐浴之所,唐玄宗尤其钟爱这里,屡次下旨扩建,天宝六年(746年)更名为华清宫,几乎每年冬天都要过来住上一个多月。王维多次扈从皇帝临幸华清宫,给宰相李林甫吟咏温泉的诗写下和诗。

长安、洛阳两京城内和城郊除了皇家园林之外,还有大量豪门贵族的园林。王维少年时代在长安曾经深受王公权贵们赏识,出入过宁王、薛王、岐王和玉真公主的园池。岐王待他最为亲厚,曾经带他一起游览过一些名园,除了九成宫之外,还有杨氏别业、卫家山池等。

玉真公主是玄宗的亲妹妹,拥有至少五处园林,王维陪伴玄宗一起去过骊山山庄,并奉旨写下《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碧落风烟外,瑶台道路赊。如何连帝苑,别自有仙家。此地回鸾驾,缘谿转翠华。洞中开日月,窗里发云霞。庭养冲天鹤,溪流上汉查。种田生白玉,泥灶化丹砂。谷静泉逾响,山深日易斜。御羹和石髓,香饭进胡麻。大道今无外,长生讵有涯。还瞻九霄上,来往五云车。

将这座山庄比作昆仑瑶台,描写其中景致沿着溪流辗转布置,泉声清越,洞口含日月,窗中可见云霞升腾,处处沾染仙气。

同在骊山的逍遥谷又名鹦鹉谷、幽栖谷,是名臣韦嗣立的别业,身后传与其子。当时的官僚文人经常来此谷游赏宴集,《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吟咏诗篇。王维也多次来过这里,在诗文中描写此处朱门映对青山,临近汉武帝的霸陵,山上建亭馆,路边围栏杆,其景象是“闲花满岩谷,瀑水映杉松”“啼鸟忽归涧,归云时抱峰”。逍遥谷对他后来修建辋川别业有直接的启发。

图片
卢鸿《草堂十志图》摹本

另一座对辋川有影响的名园是隐士卢鸿在嵩山所建的东溪草堂,设有十景,并绘图赋诗。卢鸿的从侄卢象有一首咏东溪草堂诗:

开山十余里,青壁森相倚。

欲识尧时天,东溪白云是。

雷声转幽壑,云气杳流水。

涧影生龙蛇,岩端翳柽梓。

王维与卢象是好友,旅居嵩山期间也到过东溪,并写下《东溪玩月》诗,应该对这座草堂别业有很深的印象。

王维的内弟崔兴宗和好友储光羲、钱起都在蓝田建有园林,与辋川近在咫尺,彼此经常往来游观。有一次王维与卢象一起拜访崔氏的东庄,崔兴宗作诗云:

穷巷空林常闭关,悠然独卧对前山。

今朝忽枉嵇生驾,倒屣开门遥解颜。

意思是自己住的地方人迹罕至,只能独自卧对屋前的群山,现在突然来了嵇康那样的客人,非常高兴,赶紧倒穿鞋子前来迎接。

王维和卢象也各写了一首诗,王维诗云:

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

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卢象诗云:

映竹时闻转辘轳,当窗只见网蜘蛛。

主人非病常高卧,环堵蒙笼一老儒。

分别描绘此园有重重的绿荫和厚厚的青苔,隔着竹林就能听见辘轳汲水的声音,窗户上却结满蜘蛛网。

储光羲在自己的园中写过一首《蓝上茅茨期王维补阙》:

山中人不见,云去夕阳过。

浅濑寒鱼少,丛兰秋蝶多。

老年疏世事,幽性乐天和。

酒熟思才子,溪头望玉珂。

格调与王维的《辋川集》很接近。

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他所建的山居园林对辋川别业有很重的模仿痕迹。他有一次离开长安回蓝田,王维作《春夜竹亭赠钱少府归蓝田》诗相赠:

夜静群动息,时闻隔林犬。

却忆山中时,人家涧西远。

羡君明发去,采蕨轻轩冕。

诗中充满知音之感。

王维有深厚的佛学修养,经常参拜佛寺,去过的不少寺院都位于山水佳胜之处,兼有园林之美,例如他写过一首《过福禅师兰若》:

岩壑转微径,云林隐法堂。

羽人飞奏乐,天女跪焚香。

竹外峰偏曙,藤阴水更凉。

欲知禅坐久,行路长春芳。

还有一首《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

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其中蕴含的禅意与辋川别业息息相通。

户部员外郎贺遂涉有一座药园,其中种了多种药草,王维游后大感兴趣,作诗云:

前年槿篱故,新作药栏成。

香草为君子,名花是长卿。

辋川别业中很少果树,大多数植物均可入药,与这座药园颇为相似。

图片
王维《辋川图》摹本

除此之外,王维诗中还提到过韦氏城南别业、尹谏议山池、崔驸马山池、沈居士山居、李处士山居等园林。诗人以其特有的艺术敏感和卓越才华,对这些唐代名园作了生动的描绘,也给后人提供了奇妙的想象空间。

时隔一千多年,盛唐园林大多早已不存,所幸大明宫、曲江池、华清宫遗址尚在,辋川山水旧景依稀可辨。挟一卷王维的诗集,去踩一下古人游园的足迹,别有一番滋味。至于辋川别业的详细故事,请参阅笔者在《读库2104》发表的长文《松风水月归辋川》。

作者:贾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