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品文‖《 吃一片是B1,吃二片是B2?一组》 文/王金山

 山东精短文学 2021-11-25
吃一片是B1,吃二片是B2?一组》 

      作者:王金山

作者简介:
王金山,男,65岁,安徽省中医院退休医生。年轻时喜欢写点文章,也发表了不少,但大都昙花一现。我的座右铭是:默默耕耘,不问收获;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前不久,刘医生回家乡探亲,当他同一位亲戚正在喝酒时,亲戚的小孩放学回来了。
“爸,爸,我这嘴角和口腔发炎,老师说我是缺乏维生素B2……”小孩边放书包边说。
“B2?家里有,有啊,放在房里第二个抽屉,你自己去找着吃,我要跟你叔叔喝酒呢!”亲戚红着眼睛不耐烦地摆摆手。
一会儿,孩子从房里出来,失望地说:“爸,只有B1,没有B2……”
亲戚一听,脸色一沉,冲道:“真笨,吃一片是B1,吃二片不就是B2了吗!”
“啊……”刘医生闻言,一时不知说什么为好。
维生素B1,因其分子中含有硫和氨基,故又称硫胺,多含于各种种子的外壳及酵母中。高等植物、细菌和酵母等都能合成维生素B1,所以肠道内的细菌供给人类以硫胺,但其供应是不足的。谷类的胚芽和外皮含硫胺特别丰富,是人类所需维生素B1的主要来源。
维生素B1在人体内形成焦磷酸硫胺,该物质是糖代谢中间产物丙酮酸氧化脱羧酶的辅助组成部分。机体内缺乏维生素B1时,则糖代谢发生障碍。在正常情况下,神经组织所需的能量几乎全部来自糖代谢。维生素B1缺乏时,神经组织的能量供应不足,而且糖代谢障碍所致的中间产物丙酮酸、乳酸在神经组织内和心肌内堆积,从而影响神经和心脏正常功能。脚气病即是维生素B1严重缺乏造成的。
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维生素乙2,可与腺嘌呤结合成黄素腺嘌呤2核甙酸,也可和磷酸结合成为黄素单核甙酸,二者都是生物氧化还原酶——黄素酶的辅基。黄素酶在生物氧化还原中发挥递氢作用。维生素B2的人体每人需要量为1.5—2.5毫克,分布在各种组织中,浓度较低,很少储存,过量的维生素B2随尿排出。核黄素亦为维持视网膜正常功能所必需。主要用于治疗结膜炎、口角炎、舌炎、阴囊炎、脂溢性皮炎等。
口角炎,民间叫“烂嘴丫”,主要是由核黄素缺乏引起的口腔粘膜疾病。那么,为什么小孩容易在春天发生口角炎呢?因为春天尤其是初春,乍暖还寒,许多小儿不愿洗手和洗脸,因而手和脸部的卫生很差,于是,便容易在单侧或双侧口角上起些小泡,口唇周围发生细小的裂口,上面还盖着一层薄薄的痂皮,同时还伴有轻度的糜烂和水肿以及少量出血;孩子感到口角疼痛并有火烧一样的感觉,尤以张口吃东西时有刺激痛,裂口往往不易愈合,甚至出现溃疡。由此可见,家长要注意调整孩子饮食,教育他们不要偏食,多喝白开水,同时督促孩子多吃些绿叶蔬菜、白萝卜、胡萝卜以及各种水果,并适当增加豆制品、蛋类、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品;患有发热、结核病、慢性腹泻的小儿,除了补充大量的蛋白质以外,还要补充一定的维生素。其次,有的小孩有舔嘴角的坏习惯,家长必须教育他们坚决纠正这种坏习惯。另外,家长还要重视孩子面部的清洁卫生和滋润保健,饭后应及时洗脸,将嘴角擦干;孩子若嘴唇、口角干燥起皮时,可擦防裂油,如凡士林、鱼肝油或油脂性护肤霜,但不能擦甘油,因为甘油有脱水作用,会使皮肤干燥。如果已经发生了口角炎并干裂出血,属于口角疮疹引起的口角糜烂,可先用温热水或盐水将伤口面洗净,等到伤口面稍微干燥后就可以抹上一些抗生素软膏如金霉素软膏、红霉素软膏、四环素软膏等,如没有软膏用粉末代替也可以,但必须涂擦或粘敷2—3日,以防细菌感染,同时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病毒灵等药物。如果只是轻微的口角炎,可以选用鱼肝油核黄素糊剂涂擦,还可以将预先研成粉末的维生素B2粘敷在口角上,每天早、中、晚饭后和睡前各涂敷一次,一般3~5天也就可治好了;民间常用硼砂末、蜂蜜20克调和均匀涂擦患处,也有用饭烧熟时的米汤洗口角,每日3次,效果都很好。用药方面可口服核黄素5毫克,每日3次,连服2~4周。另外要记住的是,伤口面开始结痂时不要强行撕掉干痂,要让其自愈后脱落。在感染时应加用抗生素及维生素C、B1、B2等。
最后要交代的是,如果您的小孩口角炎或糜烂经上述办法效果不明显时,就要考虑是否有其它病变如肝炎、结核、肺炎或药物过敏等。其次,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最容易患的疾病,而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多基因遗传病,当身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月经失调以及体内缺乏铁、锌等微量元素时,都会诱发口腔溃疡,所以,这样的“病”单用维生素B2治疗是徒劳无用的。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孩子的维生素需要,家长在烧饭炒菜时要注意,淘米次数不要过多,尽量不要用手去搓洗,煮米饭连米汤一起煮干,这样才不会使维生素损失掉。同时,尽量让孩子少吃容易上火的食品如火锅等,也要少吃橘子。如果做到了这些,孩子一般也就不会受“口角炎”的折磨了。
维生素B1≠B2。口角炎及口腔溃疡,并非全是核黄素缺乏。亲爱的读者,您可别出现我那位亲戚这样低级性的错误喽!
 
 
孩子“闹夜”咋补充B1
 
 周艳女士的孩子今年1岁不到,却经常“闹夜”,弄得她夜夜睡不好觉。问办公室同事,有说孩子可能是缺钙,有说孩子可能是缺锌,甚至有的说是缺铁、缺镁、缺锰、缺维生素D,等等,因为电视广告上都是这么说的。于是,周女士“现炒热卖”,给孩子补了一段时间的钙和锌以及缺维生素D等,可孩子“闹夜”依旧。最近,她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说孩子缺维生素B1。周女士不明白,孩子“闹夜”怎么是缺乏维生素B1呢?她可从来没有听人说过呀?
 周女士的“纳闷”不无道理。我们常见的孩子“闹夜”,即孩子夜惊、烦躁不安、不明原因的啼哭等。现在,父母对孩子缺钙或缺锌、缺铁、缺镁、缺锰、缺维生素D等都非常重视,一提到孩子夜惊、烦躁不安等,就会联想到缺这些微量元素。当然,我们不否定这些因素,然而,造成孩子夜惊、烦躁的原因很多,除了平时常能想到的饿、渴、尿床、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衣着被褥不合适等,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维生素B1缺乏。因为维生素B1轻度缺乏也可以表现出烦躁不安、夜惊、啼哭等症状,而重度缺乏时可导致神经炎、急性心衰、猝死。据有关专家介绍,孩子的维生素B1缺乏,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母乳中维生素B1含量不多;(2)乳母主食摄入过少;(3)谷物加工过精,使母乳中维生素B1浓度进一步降低;(4)未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5)孩子长期喜食甜食等。
为此,希望做家长的要找找原因,即母乳喂养的妈妈平时要多食粗粮,淘米时不要过度淘洗,同时给宝宝及时添加谷类辅食,选择优质的配方奶和米粉,因为这些配方奶和米粉中都强化了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另外,不要给孩子养成喜食甜食的习惯,必要时可给予B族维生素制剂口服。
这里要说的是,维生素B1和所有的药物一样,也有其适应症及注意事项。维生素B1是水溶性的,空腹服用后会被快速吸收入血,在人体利用之前经肾脏等排出体外,使药物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饭后服用则有利于其药效吸收,所以,我们提出饭后40分钟后服用较好。其次,女性口服避孕药可加速维生素B1的代谢,降低其药在血液中的浓度,如果您长期口服避孕药,最好加服维生素B1,以免顾此失彼,导致维生素B1缺乏症。还有,口服维生素B1不宜同氨茶碱(碱性药物)、阿司匹林、药用炭以及含鞣质的中成药如四季清片、虎杖浸膏片、复方千日红片、感冒片、七厘散等合用,以免造成不良反应或使药效降低。另外,在口服维生素B1的同时,最好不要饮酒,以免酒精刺激而损伤胃肠道黏膜,妨碍黏膜运转机能,减少维生素B1的吸收利用。
可见,妈妈若需要补充维生素B1,要注意以上几点。
 
“脚气”≠“脚气病”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将脚气与脚气病混为一谈,这两种病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应该如何区别?
脚气与脚气病是两码事儿,根本不能等号。
脚气,是人们的俗称,医学上称为“脚癣”。脚癣,顾名思义,是脚感染了癣菌。这些癣菌常潜伏在皮肤的深层,一旦遇到合适的气候,如高温高湿度的气候,这些癣菌就会在人的皮肤内迅速繁殖,使人出现脚癣一样的症状,如长出水泡,皮肤干燥、泛白或溃烂,并引起发痒等。
对于脚癣的治疗,只要没有发生化脓性感染,一般治疗并不困难。坚持用食醋天天泡脚,或使用达克宁霜外涂,脚癣很快就会消失。在治疗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对袜子、鞋子、床单和被盖进行彻底消毒,避免脚癣的再度发生。
脚气病,又称维生素B1缺乏症。这种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B1的缺乏,影响糖代谢过程中三羧酸循环的氧化过程,从而使能量供应下降,导致神经及心肌代谢与机能障碍,造成以神经和心血管系统受损的全身性疾病。常因维生素B1的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消耗过多或需要增加引起。开始是双脚感觉失常,继而小腿肌力下降,有的发生足踝水肿,逐渐肿至全身,造成周身浮肿。后期可出现心血管受损症状,如心慌、胸闷、心悸、气短等。脚气病只要补充足量的维生素B1就可使症状明显好转并逐渐恢复正常。此外,还应积极去除病因,补充酵母、豆类、谷类、麦类、糙米、肉类以及动物的心、肝、肾等维生素B1含量丰富的食物。其实,在米汤、菜汤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食用时也不要丢弃。平时饮食不宜吃得太精太细,不要多吃那些快餐食品,以免造成脚气病。
 
 
精神病与神经病
 
生活中,我们屡屡听见有的人骂大脑不正常的人是“神经病”或“精神病”,也有的人自谑自己大脑“神经”、“进水”等等。那么,神经病与精神病是否同一意思?如果不完全相同,那么,异同点又在何处呢?
其实,文前那些人所说的“神经病”实质上是“精神病”的意思。那么,他们为什么将“精神病”当成“神经病”来说呢?可能是这些人将二者的定义和内涵弄混了,或是明知此义但为了顺口故意这么说的。
医学知识告诉我们,精神病和神经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神经病是我们身体里的神经系统出了毛病,是生理疾病。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运动神经、交感神经、感觉神经等。比如,视神经损伤所致的失明;一侧肢体不能支配运动的偏瘫;神经压迫出现的肢体麻木;耳神经损伤所致的听觉障碍或耳聋;腰部损伤脊神经所致的下肢瘫痪;大脑神经损伤所致的失语;味、嗅觉丧失及植物人等,它们都属于神经系统疾病。这些病人就应到神经内科、针灸推拿科等治疗。
精神病是指由于遗传、家庭社会环境、自身性格思维方式、病态心理等因素影响或激发下,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与正常精神活动相反或自相矛盾的一类疾病。这类病人精神活动与正常人不同,常不能与人正常交往,或有伤人毁物行为,或有明显的视听幻觉;有的疑神疑鬼不切实际,或有抑郁自伤自杀行为;或出现违背社会情理的事,如裸露身体在大街上行走,见人就骂等。临床上常见的抑郁症、疑病症、强迫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都属于精神病。这类病人一般身体健康,但精神紊乱,不能自控,不能正常的参与生产、社交活动,大部分不能意识到自己的疾病。鲁迅先生的代表作《狂人日记》中的那个“狂人”,就是个典型例子。
还有,精神病与精神障碍是不完全等同的。精神病是指由于遗传、家庭社会环境、自身性格思维方式、病态心理等因素影响或激发下,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与正常精神活动相反或自相矛盾的一类疾病。这类病人精神活动与正常人不同,常不能与人正常交往,或有伤人毁物行为,或有明显的视听幻觉;有的疑神疑鬼不切实际,或有抑郁自伤自杀行为;或出现违背社会情理的事,如裸露身体在大街上行走,见人就骂就打等。可见,精神病是指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等疾病,是严重的精神障碍。这类病人一般身体健康,但精神紊乱,不能自控,不能正常的参与生产、社交活动,大部分不能意识到自己的疾病。
精神障碍的范围则非常广泛,它包括了人格障碍、神经衰弱、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情绪障碍、创伤后精神障碍、癔症、性心理障碍,甚至单纯性失眠症、儿童行为障碍、儿童多动症等。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人中患“精神障碍”的很多,次数和频繁跟感冒差不多,只不过没有意识到自己有病,或不承认有病。可见,有精神(心理)障碍的人光靠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是远远不够的,有时甚至贻误病情。因为有精神(心理)障碍的人,发病不仅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还与脑内某种神经传递物质的变化有关。另外,一些脑的器质性损伤如脑炎、脑肿瘤、脑出血等可出现精神症状,就是一些常见的但又是疑难杂症的病,若长期治不好,也可能诱发病人精神(心理)方面的问题。
 另外,有的人不明白神经症是什么意思,以为是神经系统出了毛病,其实这是神经官能症的又一称呼。它不是特定的疾病,而是由于大脑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除癔症外没有精神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烦躁、紧张、焦虑、恐怖、强迫症状、心情抑郁、疑病症状、精神衰弱、癔症等。其表现上虽有很多精神痛苦和躯体不适,但经检验身体无相应的异常体征,没有器质性改变,而且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感到非常痛苦,能主动求医。且常常与社会、心理、生理因素有密切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神经病与精神病在某种程度上又有一定的关联。一些脑的器质性损伤如脑炎、脑肿瘤、脑出血等可出现精神症状,就是一些常见的但又是疑难杂症的病,若长期治不好,也可能诱发病人精神方面的问题。所以,神经病与精神病既有不同点又有相同点,但不同点毕竟占多数。因此,我们在称呼时,还是该称呼什么就称呼什么,以免造成概念上的混乱。另外据悉目前在香港,医生在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诊断时,已使用“思觉失调症”来代替“精神病”。
为此,正确的治疗应以药物与精神(心理)相结合,才能使效果相得益彰。
 
 
巫山云雨间,“痘痘”会消失?
 
有的人说恋爱中的男人很诡谲,因为他们为了得到自己的目的什么花招都能想得出。也有的人说恋爱中的女人很愚笨,因为她们什么花言巧语都相信。其实,有的女性在此时智商并没有降低,尤其是在男友提出一些“要求”时,只不过一时有点不知所措罢了……
湖北武汉某公司李筠小姐就碰到了这样“不知所措”的“事”。李小姐近日给编辑部打电话请教了本栏目编辑。李小姐说,她是个21岁的女青年,虽然面貌尚佳,但那讨厌的“青春痘”使她的形象大为逊色。面对着不断冒出来的“小痘痘”,为此她也确实花了不少工夫,无论是听别人讲的还是报纸上登的,凡是用来治痘的药物都想方设法买来试试,美容院更是隔三差五地光顾。另外,她腿上和胳膊还好长毛,弄得她夏天都不敢穿裙子和短褂子。她月经常常紊乱,受尽了“痛经”的折磨。由于脸上的“痘痘”频频“登场”,有同事和朋友取笑她“想老公想的”、“该结婚了”,说得她羞愧难当,往往骂他们“讨厌”、“胡扯”!前不久的一天,她在公园同男友初次约会时,男友(也是认识的“网友”)“正话”没谈几句,突然谈到了如今的“性开放”和“一夜情”、“试婚”等“敏感”问题,说得她耳热心跳,无地自容,羞愧地垂下了头。要知道,她可是个“循规蹈矩”的女孩,并非那种“一夜情”的“新新人类”。男友见她如此“羞怯”,取笑她是“老古”、“半封建半殖民地”、“星外来客”。她仍然不予“回应”。这时,男友借着昏暗的灯光好像发现了她什么秘密,有点欣喜地问:“筠,你脸上可有不少'小痘痘’呢,这可大大地有损你的光辉形象呀!”“是啊,你有什么好办法治吗?我可是用了不少办法,可'痘痘’仍然'纹丝不动’!”她低声地似乎无可奈何地说。“办法倒有,据说还很有效,但不知你能否接受么?!”男友诡秘一笑。“什么办法?只要能治好,上刀山下火海我都愿意!”她也半开玩笑半顶真地说。于是,男友在她的耳边悄悄地说,医学上有这样的说法,男女之间的“小痘痘”是人体激素平衡紊乱引起的,顾名思义,男的则是雄激素过多,女的则是雌激素过多,只有过过性生活,才会达到“雌、雄”平衡,即“阴阳平衡”。道理说了一大堆,说得她似信非信,一时没了主意。眼看男友就要对她“阴阳平衡”,也算她急中生智,急忙摆脱了男友的手,装作慌张地说:“坏了,刚才出门我反锁了门,我妈在家里要是有事出不了门了!”于是,借口跑了。回到家后,她对男友的“'痘痘’治法”越想越玄乎,性生活真的能治愈“小痘痘”?为什么同事和朋友取笑她“该结婚了”,不也是这个意思吗?这事又不好问妈妈,更不好问爸爸,只好将“悄悄话”悄悄问你们喽!
李小姐,感谢你对本刊编辑的信任,但我们不得不提醒你,姑娘,你好危险呀,还算你理智,否则可就要上当受骗而“失身”了!你那位所谓的男友(尽管是在网上多次“会晤”的“网友”)初次同你约会就如此“放肆”,大谈特谈什么“性开放”问题,并利用你脸上的“小痘痘”大做文章,妄想就此“占有”你,看来这家伙十有八九是个“爱情骗子”、“玩弄女性的'老手’”,望你引起高度警惕,以免下次落入他的“圈套”而被“玩弄”!
你所询问的“小痘痘”,即人们常说的青春痘、痤疮、暗疮、粉刺等,病因主要是由于雄激素的刺激,皮脂分泌过多,淤积于毛囊内,引起微生物感染而发病;其次,也不排除遗传因素。另外,化妆品使用不当造成毛囊口的堵塞,精神因素所致的内分泌紊乱,烟、酒及辛辣食物的刺激,食入过高的糖、脂肪、药物性雄激素等均可成为加重或促发因素。
青春痘多见于男女青年,但并不是他们的“专利”,中老年人也可能发生。近几年来,“青春痘”在成年人尤其是白领丽人们的脸上“卷土重来”,并不代表这些人青春依旧,而是说明患上了生活方式病。从医学角度来看,成年人脸上的痤疮(青春痘、粉刺等)反映了身体不同脏腑功能的失调。如果额头上有痤疮,表示你可能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分劳累及伤神,同时提示肝脏里含有过多的毒素;如果太阳穴附近有小粉刺,表示你的饮食中含有过多的加工食品,造成了胆囊阻塞,现在需要赶紧进行体内大扫除;如果鼻子上若有痤疮,表示你可能要注意饮食习惯,不要喝酒及嗜食辛辣油腻食物,以免消化不良;如果双颊上有痤疮,表示你可能要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同时不要暴饮暴食,努力做到肠胃自净,等等。同时,有些爱美的女士总喜欢使用过于油腻的发胶,易引起额头局部痤疮;刷牙时残留在嘴唇周围的含氟牙膏也易引起局部痤疮;使用泡沫塑料饭盒来盛菜,可以产生一种叫二戊英的有毒化学物质,它不但可以引起男性不育,亦会影响人体激素的分泌,导致脸部长痤疮。
那么,为何有人说性生活能治疗青春痘呢?因为青春痘主要是由于青春期体内性激素(主要是雄激素)分泌旺盛引起的,随着发育逐渐成熟,内分泌系统趋于稳定,一般到25岁以后“痘”就会慢慢自行消失。女性到了这个年龄,一般都有了男友(难免也有了性生活)和/或结婚了,这就给人造成一种假象,似乎有了性生活,脸上的青春痘也随着好了。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青春痘的消失或好转与性生活没有直接关系。当然,我们也不完全否认和谐的性生活对青春痘的“作用”。大家知道,如今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工作压力巨大,许多青年人,尤其是女青年,其“痘痘”即是由精神压力和激素不平衡引起的,而性生活能减轻精神压力和促进激素平衡。日本皮肤科专家说,性生活并未减少皮脂腺的分泌,而是能减轻精神紧张和调节激素平衡。如果性生活不和谐,就不能改善情绪,也不能消除“痘痘”。可见,性生活的和谐是前提,正如一位法国美容师说的那样,美妙的性生活能把脸上的“痘痘”一扫而光。可你同那位“爱情骗子”假如有了“性生活”,这种建立在“非婚”和“欺骗”的基础上的“性”,能达到健康、和谐、完美吗?况且,你脸上的“痘痘”病因不明,到底是精神和心理压力造成的,还是饮食、用药或使用化妆品不当或身体有什么疾病等原因造成的呢?分析其多方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根据你主诉有腿和胳膊毛过长和频频“痛经”的病史,建议你到医院妇科检查一下,看看是否患有一种名叫“多囊卵巢”的毛病。
医学告诉我们,卵巢发生多囊性改变后,它所分泌伪雌激素、黄体酮和雄激素也随之增多,后者主要是雄烯二酮和睾酮,尤其是游离睾酮的增加,对皮脂腺的分泌有高度的促进作用。这就是多囊卵巢引发“痘痘”的重要原因。明确了病因,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才好“对症下药”,怎么能听那位“骗子”的“胡言乱语”呢?
至于战“痘”的方法很多,如保持皮肤清洁,即温水洗脸与去除油脂和避免挤压等,少食多脂多糖类食物,不饮酒,不吃刺激性食物;内服维生素B6、维生素A等;同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这里要交代的是,囊肿性痤疮、玫瑰痤疮、药源性痤疮以及虫咬性皮炎、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湿疹、毛囊炎等均可表现为面部的丘疹、脓疱,这些,尽管是和谐的性生活,也对它们是无效的。
另外,有的女性错误地认为“痘痘”多的男人性能力强,以后结婚后可享受男人的“雄风”,其实这是误传。性科学研究表明,男性的性能力与他们的身体发育有密切的关系,只要没有严重疾病,面部“痘痘”多少,或其他诸如身体胖瘦高矮等,都与性能力无关。可见,有的女性考虑对方性能力可以理解,但如此推断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李筠小姐,你对我们的释疑解惑还算满意么?
巫山云雨间,即男女性生活,“痘痘”会消失吗?显然不大可能。
 
 
如何安抚额头压力痘
 
周娜是位打工妹,也算是位白领吧,虽然事业有成,但就因为额头上讨厌的“痘痘”使她的形象大为逊色。最近听小姐妹说,她这“痘痘”属于“压力痘”。那么,何谓“压力痘”?如何抚平呢?
“痘痘”,即人们常说的青春痘、痤疮、暗疮、粉刺等。据有关专家介绍,心火旺是额头上成人痘的主要成因。心事重、压力大、情绪不稳就容易产生这种大颗、红肿、分散、有脓头的“成人痘”。特别是35岁以后,女性由于肾水不足易导致虚火上延,这时候就易出现前额连成片的细小红粒,同时伴有手脚心出汗、心烦、口干舌燥的现象。
那么,出现了这样的“压力痘”将如何抚平呢?首先要做到有规律的生活,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工作中需长时间面对电脑的白领女性,建议每两小时左右可在面部喷洒喷雾,然后纸巾轻拭净,有助于去除一直面对电脑导致肌肤上堆积的微尘,避免毛孔堵塞。其次,每天坚持使用防晒产品,避免紫外线引发皮脂腺分泌过盛。还有,如能每天配合搓揉手心劳宫穴(手掌心,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200—500次,或每晚洗脚后,用掌心劳宫穴搓摩脚心涌泉穴(足底部,足前部凹陷处),到手脚心微微发热,这些“小动作”可使心火下降。另外,如果没有脾虚寒症状,可用莲子的绿心泡水代茶饮。亦可用30克生地泡/煮的水来煮饭或粥,每天食用可以温和调理。至于用药,一定要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最后要说的是,说到脸上长痘痘,一般的解释不外乎火气重或内分泌失调等等。但痘痘长在脸上哪个部位,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额头长痘说明近期精神压力过大,应主动减压,保持睡眠充足等。眉间长痘说明心脏功能或许出现问题,应避免剧烈运动和戒烟酒。至于太阳穴长痘,则说明体内毒素累积过多,应尽快清除体内毒素,不吃含有较多化学添加剂加工食品,多喝水等。
 
                      

山东精短文学编辑部

总编

张巧梅

执行主编

王瑞伟 李洪菊 潘杰 卢健生 周克

总审: 王焕东

副主编:尹延哲     陈雅萍 

本平台签约作家名单

宋欣   杨瑞雪  朱绪厚  程阳辉  侯秀莲

更多签约作家陆续添加中……

优秀平台推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