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盟碳价创新高,突破71欧元,中国企业快速建立碳交易能力!

 王欣荣rhdvlfqi 2021-11-25

欧盟碳价创新高,突破71欧元,中国企业快速建立碳交易能力!

路透11月22日在Cop26气候峰会就统一全球碳交易市场规则达成一致,取得突破性进展后。欧洲碳基准价格周一创下每吨71欧元(79.79美元)以上的新纪录,12月21日EUA合约触及每吨71.21欧元的高点,连续第6个工作日创下新高。

这个经过6年谈判达成的一套共同的工具,这将允许碳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运作和交易,并通过所谓的碳抵消计划释放出数万亿美元的绿色投资,进一步繁荣碳资产投资和交易市场。

碳市场通常采取两种形式:一是强制性减排,即由政府主导的排放交易市场体系,迫使主要污染企业用“配额”来匹配完成他们的年度排放,这些“配额”必须像商品一样在市场上买卖;其次是自愿减排的计划,污染者通过出资支持一些项目(如植树)来抵消自己的排放,以达到碳减排平衡。

这个国际合作框架将是一个可靠的方案,通过防止在跨境转让时重复计算减排量,确保完整性。在格拉斯哥峰会结束后的第一天,全球首批欧盟碳排放交易计划(EU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的碳排放价格达到了每吨近67欧元的创纪录水平,原因是工厂和发电厂所有者争相购买足够的碳排放许可,以应对疫情后不断上升的排放。

由于在设计上对可购买的配额数量设定了一个下降的上限,以确保碳价格上涨,因此向市场发出明确的信号,即排放二氧化碳是不值得的。通过市场,那些减少排放的公司可以出售他们不再需要的许可证来盈利,而那些继续污染的公司必须支付一个稳步上升的价格。

01

全球跨境交易繁荣吗?

格拉斯哥协议为这些市场的跨境交易合作奠定了基础,而无需双重计算减排的风险——潜在地扩大了那些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以速度和规模减少碳排放的国家的赚钱机会。例如,如果中国的燃煤电厂所有者减少排放,理论上,他们有一天就可以把他们的配额卖给英国钢铁制造商,从中获利。

全球范围内,包括英国、加拿大、中国、日本、新西兰、韩国、瑞士和美国在内的类似项目已经启动、运行或正在开发,总价值达2720亿美元。

但这十年所需的气候行动的规模和速度意味着,许多人仍倾向于政府将努力转向国内碳税,并结合碳边境税,给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国家带来直接的财政后果。

同时未来针对碳泄露,欧盟考虑征收碳边境税,这将要求进口商为能源密集型商品的碳影响支付一定的价格,无论它们是在哪里生产的。这可以减少排放,为当地制造商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预测显示:全球碳市场或统一的全球价格或税收在短期内都不可能实现。但明显的趋势是,全球碳排放市场的污染成本正在上升。

随着包括石油巨头和航空公司在内的大批企业最近做出了一系列净零气候承诺,已经导致承诺减少排放的绿色计划大量涌现。纷纷投资包括类似于巴西的植树计划或尼日利亚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以帮助实现其自己的目标。

全球范围的碳市场交易呈现四大趋势:

1,全球国家和地区碳排放市场的配额价格正在上涨;

2,排放交易将在实现更宏伟的气候目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银行、交易公司,甚至对冲基金和养老基金都在参与碳交易;

4,市场越来越多地融合了绿色和社会公正的ESG投资元素。

02

中国企业正快速建立碳资产管理和交易能力

来自中国私人股本公司亚洲绿色基金(Asia Green Fund)发现,在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之前,中国几家最大的石油公司、制造企业和电力公司已宣布净零计划。正在迅速建立温室气体排放计量和报告的内部体系,并发展碳信用额度交易能力。

声称:“这些公司中有许多已经拥有碳资产管理子公司。你会惊讶地发现,他们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要超前得多,超出了中国以外的人的预期。”

如发电公司华能、石油巨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和钢铁制造商鞍钢等已经聘请相关气候和碳战略咨询企业,协助计算企业的碳足迹、亿元碳中和绿色影响报告。

目前自愿碳市场的增长速度明显要快于强制减排市场,中国这个排放大国通过投资来实现绿色收益的趋势和行动愈来愈强力,投机资本认为中国未来的碳价格会上涨十分明确。

中国自愿碳市场自2017年以来,为了完善政策框架,暂停的CCER项目登记将很快重新开放,并将增加中国碳生态系统的范围。

截至9月30日,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总量已超过3.34亿公吨二氧化碳当量,交易额接近30亿元人民币(4.69亿美元)。但距离目标差距巨大。

投资者非常确定,中国碳市场的价格可能会增长到当前水平的数倍,这支撑了市场上的投机活动。随着碳的商品化和碳交易日益数字化,企业对碳足迹的透明披露和“像石油市场上的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交易的标准化对维持绿色投资和促进碳市场增长至关重要。

类似嘉能可集团聘请了两名英国石油公司BP前交易员——杰米·华莱士(Jamie Wallace)担任亚太碳交易主管,毛国强(Richard Mao)担任中国碳交易主管——来扩大其碳交易部门在中国的联系。

碳交易和能源巨头从荷兰皇家壳牌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英国石油公司(BP PLC)到汇丰、黑石已经拥有了重要的碳交易部门和增添人手。纷纷加码布局——全球最大市场:22万亿美元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根据碳交易数据提供商Refinitiv Holdings Ltd.的数据,去年增长了23%,至2,810亿美元。2025年,碳市场的价值可能会超过数万亿美元规模的石油市场。能源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估计,到2050年,全球碳市场的价值将达到22万亿美元。

关于开展碳市场能力建设培训的通知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上海)中心

应对全球气候剧变达成的碳中和共识,为中国实现“30/60双碳”战略目标,助力绿色低碳领域相关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和转型。尤其在电力、交通、工业、新材料、建筑、农业、负碳排放以及信息通信数字化等八大领域的可循环新能源技术、节能和碳减排、碳资产管理和长期绿色投资带来的革命性零碳经济转型发展已经产生趋势性影响。

2020年年底,生态环境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印发《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

根据相关安排,2021年发电行业将率先启动上线交易。“十四五”期间上述八大高排放行业也将陆续纳入全国碳市场,到“十四五”末,一个交易额有望超过千亿级的全球最大碳市场将在中国建成。

在全国碳市场交易深入扩容之际,为更好地服务全国碳市场,夯实基础,培养专业人才,规范行业管理标准,助力社会组织和企业在自身碳资产核算、减排和管理、碳资产交易能力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碳中和路径,实现碳排放约束机制下的低碳经济转型发展,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全程指导协助下,由上海联合钢铁交易所、上海现代服务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上海产业促进中心碳中和智能研究院、 中德碳中和研究院、济联环境平台·济联学院、第三城市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上海市现代文化旅游促进中心承办,拟于2021年12月29-31日在上海举办全国碳排放交易员培训班。学员经培训考试合格后,获得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交易员资格证书,取得参与全国性碳市场交易资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