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血查癌症 游离DNA和泳池里的一泡尿 用血液来筛查癌症有多种方法在探索,比如直接检查血液中有没有肿瘤细胞,术语叫“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也可以检测血液中有没有癌细胞的DNA,术语叫“肿瘤细胞游离DNA检测”。 后者是目前最主流的,也是前面提到的美国公司使用的方法。 肿瘤细胞游离DNA!?这是什么鬼?相信对很多人而言,每个字都认识,放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了。 别着急,所有术语都是纸老虎。菠萝今天就给大家拆解一下这个听起来很神秘,但其实很容易理解的技术。 “肿瘤细胞游离DNA”,无非就是肿瘤细胞+游离DNA。 这么一看,是不是好多了?至少“肿瘤细胞”这个词都是认识的。 关键什么是“游离DNA”? 用大家能理解的话讲,就是“飘在细胞外的DNA”。最常见的游离DNA,就是飘在血液中的DNA。 DNA是我们的遗传物质,平时都裹在细胞里面,为啥会飘到血液里面去了呢? 因为细胞也有寿命,会不断分裂,也会不断死亡。无论是正常细胞,还是肿瘤细胞,在死亡的过程中都可能会有一部分DNA被释放出来,进入到血液中。 这种被释放到血液中的DNA,就属于“游离DNA”。我们现在已经有成熟的技术可以收集这些游离DNA,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 因为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DNA是不一样的,释放出来的游离DNA自然也是有区别的。通过分析血液游离DNA里,有没有癌细胞的特征,就可能判断这个人体内是否有肿瘤。 大家看下面这个图,就会比较清晰。 在血液中寻找癌细胞释放出来的蛛丝马迹,就是“一管血筛查癌症”背后的基本原理。 这类似在一个大游泳池里找坏蛋。 游泳池里很多人(就像身体细胞),我们想知道这里面有没有一两个坏蛋(就像癌细胞),怎么办呢? 好消息,科学研究发现,坏蛋都喜欢往游泳池里面尿尿! 那就简单了,我们只要分析泳池的水里面是不是有尿的特征成分(比如尿素和尿酸),我们就能知道,游泳池里到底有没有坏蛋。 “分析游离DNA”这事儿听起来很简单,但其实技术上非常难。 因为我们真的是在“大海捞针”,或者说“泳池找尿”! 要在一个游泳池里检测有没有一泡尿,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尿被大量的水稀释了。 类似的道理,即使癌症病人,体内的肿瘤细胞也远没有正常细胞多。血液中99.99%以上的游离DNA,都是正常细胞放出来的,来自肿瘤细胞的很少。 因此,要在血液中检测是否有肿瘤释放的微量DNA,对技术要求是很高的,绝对是高科技中的高科技。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检测的精度不够,就很容易出现“假阴性”。也就是本来身上有肿瘤,但是却没有查出来。就像查不出游泳池里的那泡尿。 那公司具体在检查“癌细胞游离DNA”的什么特征呢? 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游离DNA,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不同公司选择的检测角度也不同。有的检测基因突变,有的检测DNA甲基化,有的检测染色体变化,等等。 这就像要区分两个人,可以看五官,可以看穿着,也可以看谈吐。 虽然各种检测方法都在尝试,但随着研究深入,检测DNA的甲基化已经成了最主流的方法。因为它有个特别大的优势,就是能“溯源”,也就是告诉你肿瘤可能长在哪儿。 这对筛查来说太重要了! 试想一下,如果筛查完了医生说:“我有两个消息,一个坏消息,一个更坏的消息。坏消息是,你体内可能有个肿瘤;更坏的消息是,我们不知道它在哪儿。” 大家是不是直接崩溃了。 如果血液筛查提示可能有肿瘤,下面最关键的就是知道到底是什么肿瘤?长在哪儿?肺部,肝部还是胃部? 通过分析血液中“游离DNA的甲基化”,就可能达到这个目的。那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我们下一期接着讲,一起继续“找坏蛋”! 致敬生命! |
|
来自: 刘得光3p6n6zqq > 《肿瘤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