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进拴|深切怀念张进增老师

 智泉流韵原创 2021-11-25

郭进拴|深切怀念张进增老师

图片

       郭进拴,现为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1年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已出版《湛河大决战》《磊裕烽火》《洪流滚滚》《美女山,美人河》《六十岁说》《童趣儿》《人间真情》《命运》《我的鳌头》《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壮歌风云路》《月是故乡明》《岁月芬芳》《新城美韵》《乡情老更深》等六十余部。多篇作品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发表并获奖。

图片

        我是在20世纪70年代认识的张进增老师。那时我常到临汝县文化馆《汝水》编辑部送稿,他是《汝水》的美术编辑,对我这个山里娃很关心、爱护。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我成了张老师的同事,他在县文化馆,我在临汝镇文化站,我们每月都能在文化站的例会上见面。1981年底,他代表县文化馆到临汝镇检查验收考核我的工作,他用自行车带着我跑遍了临汝镇的山山水水。一有空闲,他就用手指在地下、桌上,甚至在我偶尔拦住的拉煤车上练书法。一天夜里住到我家,我对母亲说话声音大了,也受到了他的严厉批评,他教育我对老人要孝顺,要尊敬,千万不能对老人起高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片

        1985年底,临汝县首次文代会召开,我们都当选为文联委会,会后又一前一后调到县文联工作,他是《风穴文艺》的美术编辑,我是文学编辑,我们一个锅里搅稀稠,直到他退休。我于2000年4月调到平顶山市文联工作后,我们还经常保持联系。

       2002年春节,我回到汝州专门拜访了他,他提出要办个人画展,到时让我回乡参观他的画展,我欣然应允。从此,我一直盼着这一天的到来。谁知,这一见竟是永别,我等到的是张进增老师于2003年12月8日病逝的噩耗。

        张老师走了,这是一次和亲人朋友永远别离的远行。亲友们纷纷撰文悼念。

图片

图片

图片

       张文欣老师在《怀念远行的叔父》一文中写道:

     十一月下旬,叔父病情更加严重,想再见见我,我正

在郑州开会,接到弟弟们打来的电话,立即从郑州赶赴家

中。叔父这时已极度衰弱,听说前几天曾数度昏迷,今

日见我回来,神智却分外清醒,强撑着给我说了很多

话。他仍然关心着书画活动,文艺事业,还断断续续谈

了些家族历史的事,对我也表示了许多期望。他还叫人

拿来纸笔,要再教弟弟文崇如何画小鸡儿。这时他坐都

坐不住,连头也抬不起来,却硬是用颤抖的手握笔在宣

纸上勾画濡染,画了几只水墨小鸡儿。在他人生的最后

时光,病痛和虚弱已经过滤掉了许多烦扰他的世事,但

他仍释不下自己肩上的责任,他仍然顽强地表达着他的

执著和热爱。

    母亲听说叔父病危,不顾自己八十多岁的高龄,非要

回去看看不可。在叔父生命的最后几天,母亲和家人一

直陪在他的身边。母亲的回来,还有婶婶、弟弟妹妹们的

日夜守护,以及汝州市文联的领导、同事和许多亲朋的多次慰问探

望,给他最后的生命带来了许多温馨和慰藉。

  为叔父最后的送行非常隆重,汝州市委宣传部,特别是市文

联的领导们,不仅在他生前给予他很多关心,他去世后又给予

他很高的评价:  “张进增同志的一生,是平凡而又崇高的一

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是硕果累累的一生,是为党的文艺事

业鞠躬尽瘁的一生。”留得生前身后名,是许多文化人的人生

追求,特别是身后的名声,更为重要。听到这些评价,叔父冥

中有知,也该含笑瞑目于九泉了。

    12月10日上午12时,在风景秀美的风穴山麓,叔父化为天

空中的一缕青烟。按照家乡的习俗,他的骨灰被葬进了我家的

祖坟,依偎在我的爷爷奶奶们的身边。

    叔父走了,去了另一个世界,阴阳阻隔,遂成永别。再见

到他的时候是在最近的梦中。叔父的音容笑貌,依然鲜明生

动,宛若昨日。叔父生前,我们每年中总有几次相见,但大都

因为我所谓的忙而来去匆匆。原想等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

后有了时间,一定要陪叔父多聊聊,关于艺术,关于人生,关

于我们家族的历史,等等。但这如今都成了永远的遗憾和懊

悔。

    人生短暂,永恒的是业绩和精神。叔父的生命逝去了,但

他为汝州书画事业、文化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将会永远载

入史册。他的勤奋、敬业和执著,他的诚恳、谦逊和朴实,他

的宽厚、仁爱和诲人不倦的精神,将在他挚爱的事业和永远怀

念他的亲人们的心中永存。

图片

        陈雪先生在《音容宛在——怀念张进增老师》一文中写道:

       每当我清晨在丹阳路上跑步时,都仿佛看到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在我前面,手中掂着毛笔,碎步前行着。他就是张进增老师。他要跑到火车站广场,为上百名水笔书法爱好者进行书法辅导。尽管他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将近3年了,我每次晨跑中,还总是前望望后看看,总以为还能看见那尊熟悉的身影。因为我总是不相信张老师已经离开我们,总想着他还在每天一早就跑到火车站广场,与大家一起掂着水桶,挥动蘸着清水的长长的毛笔,在地板砖上书写着一个个美丽的方块字。

  世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有些事一

经发生便会忘得无影无踪,而有的

事却怎么也忘却不掉,成为永远挥

之不去的记忆。我对张老师的印象

就是这样。自从他与世长辞之后,我

怎么也忘不掉他的音容笑貌,忘不掉他的举止言谈,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印象竟越来越清晰,越

来越如在眼前。

……

    然而,上帝总是把厄运降落到好人身上。2003

年,万恶的病魔向张老师袭来,来势是那样凶猛,

使人防不胜防。在医院病床上,每遇书画界的朋友

前去看他,他总是强忍着病痛的折磨,与大家共谈

书画艺术,共谈水笔书法活动的未来……再后来,

用药对于他来说显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他便要

求家人把他弄回家去,在病榻上孤军奋战,以一个

共产党员的顽强意志,与病魔作着最后的斗争。就在

他逝世的前几天,我们去看他,已经十分虚弱的张

老师没有丝毫悲伤的情绪,只是吃力地嘱咐和勉励

我们要继续努力工作,使我市的文艺事业更加繁荣

……当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为我们文艺界有

这样坚强不屈的战士而自豪!

    正因为如此,张老师离开我们之后,我始终不太

相信他已经离我们而去,我总认为他还活着,不只

是活在我们的心中,而是实实在在地活在我们中间。

每逢路过他曾经住过的房子时,我总是下意识地扭

一扭脸,仿佛是张老师仍然满面笑容地站在门口,

向我笑着致意;每当清晨跑步时,我总是前顾后盼,

在搜寻着张老师那熟悉的身影——正如前文所述的

那样。

  其实,张老师真的没有离开我们。他是死了,但

他的确还活着。

图片

         文崇、文丰在《怀念父亲》中写道:

        2002年9月,由汝州市委宣传部、汝州市文联主办

的“张进增先生从艺五十年书画展”隆重开幕,多位

市领导出席祝贺并剪彩。这次展览的举办,是对父亲

从事书画事业50年来成绩的总结,也足对父亲一生从

事艺术执著追求付出心血的肯定。    

    父亲的一生别无追求,始终爱恋着他的书画事业。

。画品即人品,父亲实际上是一个无比坚强的人。在病

重期间,病魔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但他从不把痛苦

带在脸上,还经常给我们子女讲做人的道理,要求我们

要诚实守信,宽厚待人。

        在他生命垂危的最后日子里,仍然关心着汝州市的书画

艺术事业的发展。在汝州市文联领导看望他的时候,

父亲多次给领导提出发展书画事业的建议。在医院的

的病床上为驱逐病痛,父亲支撑着他那瘦弱的身躯靠在

床头给我们予女讲在收音机中听来的古典故事《回龙

传》,讲的异常细致,我听着听着泪水就流了出米,可

以想象,一个明知道病魔将要夺走自己生命的人此时

此刻是怎样的心情。就住父亲去世的前两天,他还用

他那颤抖而僵硬的手教我画葡萄、小鸡。我明显地看

到他已力不从心,但他画后用那含着一丝苦苦的微笑看

着我,我的泪水止不住流了下来。父亲那坚毅的目光,

让我一辈子都忘不掉。我何尝不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

呢?他是多么留恋他所从事的书画事业啊!

        两天后,就在2003年12月8 日这个寒冷的凌晨,父

亲怀着无比的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博大的胸怀

间吐尽了最后一口气,却饱含着无尽的绵长和期望。

他那坚毅的目光直射我的灵魂,示意我要抛开一切羁

绊去追求远大的日标。我努力在做,冈为我的身体里

流淌着父亲的血液,我没有理由不听他的。今天我已

经接过了他的画笔,干着他末竟的事业。父亲在天有

灵,会满意地微笑的。

    在我写完这篇短文时,正是父亲去世三周年之

际,我边写边流泪。光阴匆匆,三年转瞬即逝,然而

思念无尽,情意绵长。值得欣慰的足,汝州书画艺术

事业正走向新的繁荣。父亲的在天之灵也一定会含笑

九泉的!

图片

         汝州市水笔书画爱好协会主席张铁拴在《信合杯书画选集》的《前言》中写道:

       感谢已故书画家、市文联退休干部张进增老师对我市水笔书画活动作出的巨大贡献。可以说,张老师是我市水笔书画活动的发起人和最热心的老师。1998年,他自荐为师,发起了水笔书画活动,自印字帖,每天早晨来到火车站广场亲自示范,手把手教初学者练习,引来了众多爱好者,最多时人数达三四百人,练字场也由一个发展到四五个。直到2003年病重,他才含泪离开了水笔场,但在医院病床上还念念不忘水笔书画活动情况,多次叮嘱看望者坚持水笔书画练习,不断扩大水笔书画队伍,条件成熟时要成立水笔书画协会。张老师离开我们已经3年了,他那无私的奉献精神始终鼓舞着水笔书画爱好者在艺术道路上锲而不舍,刻苦磨砺,练笔不辍。这本书画作品集,就是对张老师的最好纪念。我想,设若张老师地下有知,看到他亲自倡导发起的水笔书画队伍越来越壮大,大家的书画水平也越来越高,他会感到非常高兴的。

        张进增老师已离开我们18年了,但他为汝州书画艺术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却永载史册!

       张进增老师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