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说:“妈妈,我失败了!”会讲故事的妈妈仅用5分钟,让孩子充满自信!

 长沙7喜 2021-11-25

史斯克兰·吉利兰说: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读书给孩子听,从孩子一岁就开始了。他很喜欢听故事。

我发现,孩子听故事,轻松愉悦地,就懂得很多。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遇到的很多事情,我都讲故事给他听。

1


儿童文学作家冰心说:
“讲故事是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也是孩子们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教育形式。”

我的大宝旸旸,二年级时,面临一次朗诵比赛,既然是比赛,总要择优录取,旸旸没有选上。
接他放学,他有点难过。
我直接带他去麦当劳,请他吃汉堡。
落座,我说:“宝贝,妈妈今天要奖励你。”
他疑惑地问:“为什么?”
我说:“为你的勇敢呀,为你的积极参与。”
听我这么说,他瞬间笑了,紧接着他又难过了:“我没被选上。”

人在面临失败的时候,第一时间难免难过。可是只在乎输赢的时候,很容易忘记了,这个东西到底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我抬起头,刚好看到店里漂亮的电灯,我指着电灯问儿子:
“宝贝,你知道电灯是谁发明的吗?”
旸旸说:
“爱迪生。“
“你知道他怎么发明出来的吗?”我问。
儿子摇摇头。

我说:“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你觉得他一下子就能发明出来吗?“
 “他可是经历了13个月,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才把电灯发明出来的。”
“这么多次?”儿子吃惊地睁大了眼睛。
“是呀,如果他一次失败就放弃了,就觉得是自己太笨了,现在是不是就没有电灯了?或者就是另外一个人发明的了。”
图片

看着他吃惊且专注的眼神,我拿出手机又搜出成龙的照片:
“你是练武术的,他也是练武术的。他拍了好多功夫电影,每一个镜头都拍好多遍。如果失败了一次他就放弃了,他还能不能成为明星了?“
我看到儿子眼睛里开始放光:“妈妈,我们杨老师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儿子笑了,他用一句话做了总结。

此后的日子里,很少见到儿子因为一次的失败而难过。相反的,他一再尝试,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成功。
有一次做数学作业,为了达到老师的要求,需要在30秒内用18张扑克牌做算法,他练习了三十多次。从最初的60多秒到35秒,又到几次的31秒,最终以25秒完美收官。
整个过程,他不急不躁,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再来!”

有一天晚上组装小书柜,他用了将近三个小时,自己看图纸,自己拼装。
我困到不行,想让他第二天再组装,但是他坚持组装完,还对我说:
“妈妈,你以后不要等爸爸了,靠我就行了。”
说真的,我被儿子的意志力所折服,也为儿子的孝心和担当所感动。
教育,从来不是靠说教、打骂、指责。
正如莫子老师在《14天智慧父母营》提出:
孩子的自我负责,是不会在道理中被培养出来的。

2


美国故事家吉姆·科根说:
“听故事能够打开那些直接教育无法触及的区域,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可以从故事的含义中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稳妥办法。”

一天晚上,接到老师通知,旸旸入选了校内网球社团,儿子欢呼雀跃。
“妈妈,原来是真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如果前几天被绘画社团选中了,网球社团我就不能参加选拔了。”(学校规定只能参加一个社团)
“对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前几天,他落选了绘画社团,我给他讲过这个故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没想到,他居然听明白并且用上了。
“你还记得那个故事吗?”
“当然记得!我将给你听。”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从前有个国王非常喜欢打猎,他也非常喜欢带着他的宰相一起出游。这个宰相有句口头禅: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有一天,国王带宰相出去打猎的时候,射死了一头豹子。国王下了马想走近确认下豹子是不是死了,这头豹子猛然抬头,拼尽最后一点力气咬掉了国王的一个手指头。
国王非常郁闷,就找宰相喝酒,一边喝一边说:“我真的很倒霉!”
宰相说:“国王啊国王,你不要郁闷,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国王听后,大怒说:“如果我把你关进监狱也是最好的安排吗?”
宰相说:“如果非要这样的话,那我相信这是最好的安排”。
于是国王一道圣旨把宰相关进监狱。

过几天,国王又出去狩猎,这时候从山上冲下来一群土著人,土著人把国王抓了起来。

土著人有一个习俗,就是每当月圆之夜,就要向月满女神奉上一个活的贡品,也就是祭祀。土著人准备把国王俸给月满女神。

正当巫师在跳大神要把国王烧死的时候,巫师忽然发现国王少了个手指头,于是就说:“这是一个不完美的贡品,如果献给月满女神,女神是要生气的。”国王这才得救。

后来土著人把国王给放了,回到皇宫,国王想起了那个喜欢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宰相,于是就立马把宰相放出来,盛宴款待宰相,诉说自己的经历。

这时候,国王猛然想起什么就对宰相说:“宰相啊,你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我把你关在牢房里一个多月你觉得开心吗?”

宰相哈哈大笑说:“我在监狱好吃好喝,有什么不开心呢?试想一下,如果国王当初您不把我的关起来,那么你昨天就会带我一起去打猎。那么土著人发现您不适合做贡品,我就要代替您做贡品,被烧死了”。

国王听了也大笑起来。


故事讲完了,我跟他一起哈哈大笑。
我问他:“那如果这次还没有选中呢?“
儿子说:“说不定后面还有更好地等着我呢。”
看着孩子快乐而又坚定的脸庞,真是令我感到惊叹。
一个小小的故事,就可以让一个8岁的孩子坦然地看待一些事情,失败时没有哭闹,没有自卑,没有感到挫折,有的是过程中的全力以赴,有的是对结果的坦然接纳。
正如莫子老师在《14天智慧父母营》所说:
想让孩子表现好,可以在三个方面下手——
第一,停止干扰孩子;
第二,疏导孩子内耗;
第三,激发孩子潜能。

3


有一天,儿子问我:“妈妈,豆芽是怎么长出来的?”
还没等我回复,他就用手机,自己搜索出了答案,然后说:哈哈,这么简单呀,我知道啦。
“你要不要亲自试一下呀?看看是不是真的!”
他很吃惊:“妈妈,会有假吗?”
我谨慎地回答:“以前妈妈也觉得,课本或者书籍,不可能有错误。但是后来发现,那也只是作者的观点。可以怀疑,咱不盲目相信,也不盲目否定。实践出真知。”
 
妈妈给你讲个故事。

古希腊有个科学家教亚里士多德,他说:
“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物体本身的重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反之,则下落得越慢。”
他的理论影响了其后两千多年的人。
后来,有个物理学家伽利略,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不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但是只怀疑不能证明什么,他就在比萨斜塔上,拿着两个不同重量的铅球,从同一个高度同时丢下去,结果,两个不同重量的铅球同时落地!

儿子听完,两眼放光:“实验这么有趣呀,我也来试试!”
他按照网上搜索的步骤,亲自验证了一下豆芽的生长。并且写下了日记,记录并总结经验。
图片
图片
莫子老师在《14天智慧父母研修营》讲到:

最好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亲身体验!

体验是人生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何让孩子的体验发挥最大化并且对人生成长有益呢?

在训练营里,提到一个“简单教育模型”,也叫“成功三角形”,父母从自身状态、能力、方法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而轻松地协助孩子。

4


儿童教育学家孙云晓说:
“讲好一则故事,胜过给孩子上一百堂课;一位优秀的故事讲述者,强于一万个空洞的说教者。”
 
我和儿子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也会经常在路上,他指着蓝天问我:“看到白云你能想到什么?”
我说:“碧海云天,风轻云淡……你能想到什么?”
他说:“孙悟空腾云驾雾,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
……
我们从成语,聊到神话故事,聊到为什么“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我们随手从地上捡到一片树叶,从叶子发芽,讲到飘零入土;
我们吃香蕉,聊到月亮,聊到小船,聊到浮力,聊到阿基米德,聊到检测纯金皇冠的故事……
 
完形教育创办人陈焰老师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孩子是种子,不是石头。我们对孩子,要分享而不教导。
“分享而不教导”,一句话,虽简单,但耐人寻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