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美玉】——南阳月河墓出土玉环、玉矛鉴赏

 睫毛上的风尘 2021-11-25

清风朗月,不期而遇

图片

#01

南阳月河墓 玉环

图片

月河墓 玉环

图片

此件春秋晚期玉环1993年出土于河南省桐柏县月河墓,现藏于河南省南阳市考古研究所。玉环直径69.8毫米,内径34.3毫米,最厚处1.9毫米,最薄处1.1毫米,重量为11.5克。经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综合检测,确认材质为透闪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环局部放大图

环体有8个孔,已残,正反两面光素无纹,黄色,局部有白色、黑色沁斑。残体两端各钻有对称的3个孔,似当时已损坏,修复过的痕迹。

#02

南阳月河墓 玉矛

图片
图片

此件春秋晚期玉矛1993年出土于河南省桐柏县月河墓,现藏于河南省南阳市考古研究所。玉矛长212毫米,宽50.1毫米,最厚处7.9毫米,最薄处3.0毫米,重量为127.2克。经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综合检测,确认材质为透闪石。

图片
图片

玉矛局部放大图

图片
图片

玉矛通体黑色沁色,扁平体,柳叶形,器物下部饰有两个单面钻孔,正反两面光素无纹,精工琢磨。

知识拓展

图片

商代晚期

玉矛铜骱

矛是一种纯粹的刺杀兵器。其构造简单,只有矛头、矛柄两部分。矛头分为“身”和“骱(jiè)”两部分。矛身中部为“脊”,脊左右两边展开成带刃的矛叶,并向前聚集成锐利的尖锋。有的脊两侧带凹槽,称“饮血”,为矛头刺入人体时出血进气,以减少阻力。“骸”是用来连接脊的直筒,下粗上细便于装柄。为防止拔矛时矛头脱落,有的矛矟两边铸有环状钮,可用绳穿过把矛头牢牢绑缚在柄上。矛柄有木柄和积竹柄两种。“积竹柄”是用细竹做柄,打通竹节,竹芯内填充木条,然后用绳裹扎起来涂上漆。积竹柄坚韧而富有弹性,不易折断,性能优于木柄。

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主要功能是刺击,由矛头,柄和柄末端的激组成,它与戈、戟、殳、弓、矢并列为“五兵”。《周礼》考工记对其规格的记述,步兵用的酋矛为4.5米,战车士兵用的九矛为5.4米。但是,当柄长超过使者身长的三倍,用起来就不灵活了。所以,仍以2至3米长的为宜。《考工记》上说,酋矛柄长二丈,是步卒使用的兵器,夷矛柄长二丈四尺(均周尺),是战车上使用的武器。当时的矛头多为青铜质,但形制开始从凸脊扁体双叶形趋向三叶窄长棱锥形,前锋更加锐利,刺透力增强。銎部有穿孔,使矛头能更牢固地安装在柄端。矛杆长度一般为270-290厘米。

版权声明:文字及图片、视频版权属每天美玉及古玉研究联合工作室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