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五月端午,每天美玉祝您幸福安康。 #01 南阳月河墓 玉片饰 图 玉片饰 此件春秋晚期玉片饰1993年出土于河南省桐柏月河墓,现藏于河南省南阳市考古研究所。玉片饰长48.3毫米,宽40.1毫米,最薄处1.1毫米,最厚处1.5毫米,重量为6.8克。经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综合检测,确认材质为透闪石。 滑动查看更多 玉片整体呈黑色沁色,局部受沁严重,有白色,赭红,黄色沁斑。上下边缘各琢有3个凹缺,左右各两个凹缺。四角处各钻一孔,为穿系所用。正反两面光素无纹。 知识拓展 年代久远的玉器会形成自然的沁色,而这种沁色也是鉴别其真假爱的重要标准。但是随着如今玉器市场的走俏,仿古玉器沁色已经越来越多,大家要如何来鉴别呢? 1、看玉器断口:古玉的蛀孔、蚀斑以及腐蚀残破处多是由于自然侵蚀所形成的,所以没有锋利的尖角,手感特别的自然。而仿冒的大部分都是采用砣击等方法来伪作蛀孔与蚀斑,通常残破处断口为参差状,残痕比较锋利,扎手。 2、看玉器材质:作假的沁色古玉多是采用质地稍次的玉,而且其玉质颜色比较复古,绺裂比较多,石性很重。由于其质地不纯,色彩不正,所以肌理特别的粗糙,光泽也比较暗淡,与刚出土的古玉稍有些类似,这种仿冒的沁色古玉欺骗性很高。 3、看玉器颜色:造假的玉器多是为重蚀、重色,有的色彩过于鲜艳,腐蚀残破严重的玉器要格外留心。造假沁色的玉器颜色多是浮于玉器的表面,染料附着不牢固。将其放在水中浸泡一会儿沁色就会被泡出来。而如果是红沁或是铜绿沁采用酒精棉球就能够擦掉。 4、看玉器色形:色形就是指玉器颜色分布的情况,主要采用的是提油或是浸染等方式作伪的古玉沁色通常都没有过渡层次,成片分布着,采用的是“开窗”的方式。在玉器的表面多是淋油或是覆蜡,这样能够达到部分受沁的效果。 #02 南阳月河墓 玉锛 玉锛 此件春秋晚期玉锛1993年出土于河南省桐柏月河墓,现藏于河南省南阳市考古研究所。玉锛长119.3毫米,宽51毫米,厚3.7毫米,重量为40.9克。经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综合检测,确认材质为透闪石。 ![]() ![]() ![]() ![]()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玉器呈片状,平面呈梯形,正反两面光素无纹,一角残缺,近背部居中有一单面钻穿,单面直刃。 知识拓展 ![]() 1 —玉锛 马家窑文化 2 玉锛 齐家文化— ![]() 玉钺是由石斧或玉斧演变而来的,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钺的形状像大石斧,多有大穿孔。商代玉钺多琢有兽面纹。商周时期的青铜钺由玉钺演化而来,但青铜钺属兵器类,用于砍杀,而精工制作的大玉钺已失去原有实用功能而发展成为礼仪用玉或陪葬用玉,是象征氏族首领或军事首领的权力的礼器。 玉锛 商代晚期 ![]() 玉锛是比较小的侧锋玉斧,它与其他玉制生产工具一样,是用来切割、凿削的生产工具。我们所见的玉锛极大多数是实用工具,商代玉锛发现较少,西周未见。而新石器时代及商代的玉锛皆为素面。 版权声明:文字及图片、视频版权属每天美玉及古玉研究联合工作室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