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聊到了洛阳,那个从史前社会就灿烂得一塌糊涂的历史名城,屈指算来,中国响当当的名人在洛阳争奇斗艳数不胜数,偏偏在我脑子里一闪而过的,居然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女人——徐淑。 徐淑不出名,虽然她可以算是个领时代风骚的女诗人,诗歌成就也算不低,五言诗在她手底下翻出不少花样来,但若是和洛阳的众多明星级人物比起来却真的是不值一提,而且若是细论起来,她一辈子只去过一次洛阳,目的是把丈夫的遗骨取回家乡,严格说起来,她不算洛阳人,而应该归到甘肃中去,只不过他的丈夫,同为诗人的秦嘉曾在洛阳当过几年不算大的官职,她居然也可以在洛阳名人的圈子里闪亮登场且毫不逊色。所谓洛阳名人,大多以丰功伟绩或文采卓然而名垂千古,唯独徐淑,却是以人格取胜。 丈夫秦嘉原来不过是甘肃的一介小官,与徐淑新婚不久妻子便一病不起,被家人接回娘家治病,偏巧这里秦嘉被一纸调令转入洛阳为官,夫妻二人从此天各一方,只能诗歌互答望月传情,没过几年,秦嘉因工操劳英年早逝,于是妻子拖着病身不远千里护送丈夫遗骨返乡。 那时徐淑正值妙龄,加之文采飞扬,求亲者络绎不绝,她哥哥也逼着她重新嫁人,徐淑念旧情不忘,操刀割面,摔镜闭窗,“毁形不嫁,哀恸伤生”,只以诗琴寄语,再不出门见客。没过几年也撒手西去。 自古贞洁烈女听过不少,孟姜女甚至悲恸一哭长城为之倾倒,徐淑却只是自毁容颜,誓与秦嘉百年相和,不否认有“从一而终”的思想余毒在作怪,但同为诗人,相濡以沫的真情谊应该还是重于道德约束的。 厚厚的史书里,对于秦嘉徐淑着字甚少,廖廖数笔轻轻带过,只是对二人的诗词造诣推崇倍至,是一首赠夫诗还是那迎面一刀让后人记住了徐淑?似乎没有人深究,历史深深浅浅浓浓淡淡,塑造了众多白娘子、杜十娘般的刚烈性情,对于一个徐淑,实在勾不起太多兴致,做为妇道贞洁的样板,比徐淑更典型的人比比皆是,故尔几乎所有相关的记载中,都仅仅把徐淑做为诗歌奠基人的形象推到人前,如此一来,在多少知晓了她自毁容颜孤独绝然,便更衬托了其做为一个弱女子的坚贞可爱与卓然不群。 钟嵘在《诗品》中把秦嘉夫妇的诗列为中品。认为徐淑诗仅次于班婕妤《怨歌行》,至少到汉代为止,徐淑的诗代表着中国诗词的最高水平,而除了诗,人格清纯,徐淑也无疑具有最真实可信的代表性。有关徐淑,似乎跟“撼天动地”、“贞洁烈女”不沾边,她只是淡淡地静坐幽室,默默的遣词造句,轻轻地苦笑追忆,便把一种坚强,根植于后人心中,如水一样浸过人性中最柔软的某个部分,在历史的天空下,留一声细不可闻的叹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