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较正确地评价杨振宁?

 小朱的读书笔记 2021-11-25

最近正逢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虚岁100周年诞辰,有关庆祝活动受到了国人的瞩目。

杨振宁在学术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加上他年迈娶了翁帆,还为此赢得了学术界之外的广泛名声(不管是好是坏)。对于杨振宁在学术上的工作,绝大多数人只是吃瓜群众,是没有资格评价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家不可以谈论。试想,对于任何一个伟大科学家,如果因为群众没有资格评价而不去作丝毫谈论,那么科学精神何以广泛深入人心呢?

但奇怪的是,在中国乃至世界,大概也没有比杨振宁引起的争议更大的科学家。对杨的评价走向两极,捧的人总是喜欢拿他跟牛顿、爱因斯坦、霍金比,贬的人总是喜欢拿他跟邓稼先、钱学森、李政道比。这种比较本来就没有多大意义,人们却乐此不疲,似乎杨老前生就跟那些人多有缘(纠缠态?)。

而且过去对某个科学家的争议,往往在于他是否剽窃、是否有优先权之类,但对杨振宁,却主要是被某种所谓的“爱国主义”标签化;然而奇特之处又在于,杨振宁并未涉足任何政治活动,过去某些外国科学家倒是由于为军事服务而臭名昭著,但是杨既没有参 拜 神 社,也从未跟台 当 局一个鼻孔出气,凭什么看他不顺眼呢?

也许就是因为名气太大、寿命又长的缘故吧。本文不去探讨对杨的两极评价究竟是怎么产生的,也不去重复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所谓“理由”,而是试图探讨一下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如何较正确地评价杨振宁?这个问题本来不算很复杂,只是被很多人混淆了。如果这个评价方式澄清了,那么我们对别人的评价(比如牛顿、爱因斯坦)也都可以比较公正客观了。

关键一点是,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范围来评价一个人。以下就对牛顿、爱因斯坦、杨振宁三人作一粗浅的比较。(当然,爱国主义这一点姑且不涉及。)

物理学家角度来看,牛顿、爱因斯坦都是划时代的、开创性的、革命性的,引起了后续很多的工作;杨振宁的工作也是影响同样深远,但相对要偏弱一点。而且我们要记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名言。现在一个数学家知道的东西远远超过阿基米德的,但有几人能与之比肩?所以评价一个人的工作一定要把他放在时代背景中,不能随便拿不同时代的科学家直接比较。总之,在物理学家这个范围内,杨离开牛、爱不太远。

科学家的角度来看,牛顿不仅是经典力学之父,也跻身三大数学家之列,他是微积分的创立者之一,历史上对数学、物理学的贡献都达到时代顶级的人,也只有牛顿和阿基米德了(高斯是“弱版”的牛顿,牛顿≈黎曼+麦克斯韦>高斯>黎曼≈麦克斯韦,高斯说莱布尼茨精力分散,其实他因为家里穷为赚钱养家也分散精力,很可惜没成为第二个牛顿——即使他的智商可能比牛顿高一点,也给了黎曼、麦克斯韦乃至爱因斯坦很多机会)。我们知道,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不仅是数论专家,也是围棋高手。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杨深知数论和围棋都是很难的东西,他在那些方面不够擅长,比不过父亲。为此,杨对数学家哈代、陈省身、丘成桐、陈景润、张益唐、围棋高手吴清源都给予高度评价。因此,从科学家的角度来看,杨离爱因斯坦不远,但他俩离牛顿就有不小的距离。

对世界的影响力来看,牛顿是文艺复兴晚期的巨人,甚至被誉为西方科学的“圣人”,蒲柏的著名诗歌已经概括了牛顿的价值:他是一个给世界带来光明的人。牛顿的工作照亮了17世纪,建立了欧几里得几何之后第一个自然科学体系,这是对人类世界观的影响极其深远的,因为牛顿之前很多人还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受到神灵或妖魔的摆布,但牛顿说“不”,运用数学,就可以精确地预言行星的运动,并且数学的法则是宇宙的法则,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在太空中都是一样的,牛顿定律适用于很大范围,微积分用处更广得多,两者至今都是学校的必修。后世评价说,自从牛顿以来,人类在科学上做出了无数重大发现,感谢牛顿给了人们信心:原来世界是可以认识的。牛顿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当然,牛顿还是保留了一点非科学的宗教色彩,到拉普拉斯就完全肯定科学的力量)。

爱因斯坦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作为犹太人,爱因斯坦跟政治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尽管他本人对政治并无直接的兴趣),他的理论还是原子弹、量子计算和激光的基础。爱因斯坦还发表了大量有关政治、人类和平、教育、宗教的言论,并且跟世界许多重要的政坛人物都有直接交往。和牛顿一样,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也深深地影响了哲学、文艺、世界观。这一切都使得爱因斯坦也远远超越了学术范围,成为一个世界级名人。

相比之下,杨振宁在对人类的文明进程、哲学、文艺和世界观方面的影响力是微乎其微的。就这一点来说,杨还比不过爱因斯坦晚年的好友——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最伟大的逻辑学家哥德尔。

这也就是为什么《时代》周刊评出的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0人(爱因斯坦列榜首,哥德尔也在其中)、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牛顿、爱因斯坦分别位列第2、第10)中根本找不到杨振宁的原因,即使把100名人改成1000名人,也不会有杨(但我想会有哥德尔吧)。

以上这些都近乎常识,但最近几年发现脑子里有贵恙的人似乎不少。谁要是怀疑常识,可以去找美国《时代》理论,说服他们大力宣传杨老;若是说既然常识还提什么,关键在于大家连常识都忽视了,所以才会有两极分化,在这儿,只是一个提醒。

杨老在百岁庆典的演讲上专门谈中国制造原子弹的事,跟他本人的工作、观点都没有直接的关系。喷子也抓不住什么说事。或许杨老自己对网络也有所察觉?

从综合评价而不仅仅是科学工作来说(人是多元的),如果牛顿有100分,爱因斯坦最多80分(我看到老外估计的数据在70分左右,与老爱相提并论甚至超出的有亚里士多德、阿基米德、达尔文、伽利略等人),高斯差不多60分(爱因斯坦和高斯之间有门捷列夫、开普勒、哥白尼、拉瓦锡、欧拉等人),杨振宁差不多40分(高斯、杨之间有麦克斯韦、黎曼、哥德尔、图灵、玻尔、海森伯、薛定谔、普朗克等一大批人,霍金大概是20分,说“杨老比霍金强得多”这种话也是会误导的,更准确地说,杨老和霍金之间有几百号人,但这不等于“强得多”)——不过,这也已经十分了得了。

还得说明一下,这种排名本身并无太大意义,但人们对科学大师魅力的崇敬是值得提倡的,作为茶余饭后讨论一下也挺有意思。苏联的朗道(他在杨和霍金之间)也做过排名,正因为权威做过,才使我们有了一定依据。

在前沿研究中,对先驱(选址、打地基)总是不太公平,关键概念的成熟、理论体系的架构的集大成者(设计者、造毛坯房)是最被人记住的,之后那些不断完善的人、编写教材的人(装修者)也就默默无闻。但科学史不能只关注一两个人的风光。就像足球比赛中观众喜欢看临门一脚,但教练(专家)的眼里还要看传球者的本事。

再强调一点,影响力比“真实水平”容易确定,要说思维的水平或智力,还真难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的水平和智力如何?估计初等数学的顶级难题爱因斯坦和杨振宁是做不出的;爱因斯坦和杨振宁要是去玩魔方、数独或折纸,也未必做到最好。不要老是拿意义说事,意义是一种主观的感觉,那些嘲笑初等数学或游戏的人,不妨看看你父母和孩子在干什么,自己又干了什么。

说到底,杰出科学家也就是人类的代表而已,他们能够成功,除了天赋和努力,也极其需要机遇,没有他们,迟早也会有别人发现。如果换一个时代,换一个方向,换一个环境,很可能无所作为(杨振宁很佩服他父亲,但杨武之在数论和围棋上并未获得顶级成就,杨振宁选对了物理方向,又选对了研究环境)。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力挺奥数、魔方、数独和折纸,这是学术圈之外、缺乏某种话语权的人获得智力享受的上佳途径。

最后,再谈一谈对杨振宁的所谓抹黑。撇开那些极端攻击,有人从杨的言论中得出一个结论:意思是杨是一个比较精明的人,很善于趋利避害。我觉得并无不妥,科学家不是圣人(圣人或许根本就不存在),也要考虑自己的利益。爱因斯坦不是也为了广义相对论跟希尔伯特差点闹不快;他还写文章批希特勒呢,看到这篇短文,我着实吃了一惊,爱因斯坦胆子怎么这么大?一查才知道那篇文章当时压根儿就没发表。爱因斯坦巡回世界的原因之一也是“保命”,当时的局势对他十分危险。这些事丝毫没有减少爱因斯坦的光辉,反而使得他的人性化更为饱满。

由此我又想到骆宾王大骂武则天的故事。这件事很有名、也很典型。说的是武则天专权,徐敬业造反,骆宾王为此写了一篇檄文大骂武则天。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武则天听了非但不生气,还很欣赏骆宾王,她对朝臣说:“宰相安得失此人!”这个故事为大家津津乐道,既说明骆宾王的才气纵横,也表明武则天是宽宏大量的非凡之人。但我觉得还有值得深思的地方。武则天这句话含义深刻,意思似乎是说:

都怪我们朝廷今天没有重用你骆宾王,你骆宾王不是天生就非得跟徐敬业不可,徐敬业也不等于正义的象征(虽然口号往往是正义之类),如果我们重用你骆宾王,你不就走另一条道路了吗?现在你骂素昧平生的我,不是跟我有私仇,只是为骂而骂,分明就是自己不得志的怨气的发泄,好让天下知道,也正是我看出了你的这份私心,所以素昧平生的我不会生你的气。当然,既然你把我骂得如此不堪,我可以为你的才华感到惋惜,但也绝对不可能重用你。

从这个故事我们学到两点:首先,真正成熟、厉害的人,尤其像武则天这样优秀的政治家,必定是洞察人性的(真实的骆宾王心里怎么想,武则天不可能完全清楚,但说骆宾王毫无私心也不太可能,毕竟骆宾王也曾经被朝廷用过)。其次,无论一个人有多大的才,总要适应时代和社会,缺少机会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人生一旦选择了一条道路,往往必须甚至不得不坚持走下去,很少有反悔后还能推倒重来之可能。翁帆当年选择杨振宁时,你不能问“如果杨只是一个贫困潦倒的普通老头,你对他还有真爱吗?”但是人生除了抉择,又是一个过程,翁帆出于对杨老的仰慕,十几年来携手共度,也一定积累了真情。同理,尽管没有客观理由证明徐敬业比武则天更正义、更贤能,但骆宾王既然选择了徐敬业,就必须视武则天为不共戴天的政治对手。再比如文天祥殉国被传颂至今,但他写信叫弟弟投降元朝,为的是让家族继香火呢,说明文天祥也接受人生道路的多种可能性。还有顾城,这么一个生活在理想世界中的人,最后不可避免地成了杀人犯,居然也没多少人指责,甚至为之津津乐道(说明他的真性情?),作品还在流行。网络等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空间的语境往往截然相反。比如私人生活空间里大家对有钱人是羡慕的,对精神上的疾病如抑郁症等往往是鄙视、不解的,但网络等公共空间就对金钱十分排斥、敏感,对精神疾病则比较宽容。

而杨老当初对自己有利的选择,也就无法避免今天喷子的“口诛笔伐”。这人生的道理不仅仅对于杨振宁、骆宾王、文天祥等几人,对谁都是一样的,所以抓住杨老一人不放、诋毁他极不公平。诋毁这类行为其实是“反人性的”,正应了一句话:以贱人标准要求自己,以圣人标准要求别人。杨老的这场不明不白的遭遇,跟我们过去把科学家宣传得像圣人一样不无关系,果然,袁隆平和钟南山近年来也因为钱的关系遭到了攻击,只不过杨老遭受的攻击是最强烈持久的,当然,站在高处的他不会介意。


文稿|葛之

编辑|朱善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