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收购记录(四)

 积祥轩 2021-11-25
今天聊聊我早前收购的玉雕胡人。话不多说,先上图:

第一眼见到这个白玉胡人,直觉告诉我这就是唐代的。但直觉这东西即使再灵、再准,在古董鉴定面前也是白搭。因为直觉是自己的,别人没有啊!而且也不能告诉人家,我的直觉特别准,即使说了也没人信啊!(爱新觉罗溥仪、假专家、国宝帮除外)所以,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让人无可反驳才是王道。
一、器型、纹饰特征
唐代这类胡人纹饰肖生玉器多见于玉带板,圆雕类较少,也因唐代出土玉器数量较少。由于在网络上我未找到同类型圆雕胡人玉人的博物馆藏标准器物,所以也只能从唐代胡人玉带板的纹饰上着手进行纹饰对比。


唐代胡人多是头大而方,大眼高鼻,衣、裤、袖皆细瘦,身上饰满阴刻的细线表示衣褶,脚蹬长靴。
此件玉雕胡人,卷发、大眼、高鼻、多须、紧身衣服,身上饰满阴刻细线表示衣褶。右手持卷状卷轴,我个人观点应该不是书籍,而是账本。其依据为:从此件胡人的特征来看,与文献中记载的在唐代时穿行于古罗马——长安古丝绸之路上的撒马尔罕商人极为相似。文献记载:“撒马尔罕人又称粟特人,长相为高鼻、深目、多须,善经商。孩子出生之时便在其嘴里放置一块石蜜(冰糖),以为长大之后学会说话,嘴甜才好经商。”
此件玉雕胡人从同时期的胡人玉带板纹饰可以找到相同的时代特征,又在唐代文献记录中找到相应的文字记录。在纹饰方面,我个人判定此件玉雕胡人的纹饰有着明显的唐代特征。
二、玉料、工痕特征

阴刻线底部光滑无干涩,表面有经解玉砂打磨后留下的无规则痕迹。无论是器物平面还是阴刻线底部都可以看到氧化层,俗称包浆。工痕判定为古代水凳碾琢,排除现代电动砣具所制。

胡人背部布满褐红、黄色,无明显的籽料毛孔特征,且有打磨痕迹。符合古人“首德次符”理念。颜色深浅过渡自然,无片状颜色堆积现象。故判断为天然新疆和田籽料。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此件应为唐代白玉籽料胡人。
最后与卖家达成一致,以XXXXX购入。
这件玉雕胡人有着非常明显的唐代的文化及时代特征,换句话说,要么是到底真品,要么就是现代仿制。通过放大观察工痕,确定为砣机制作后,从而排除现代电动工具仿制后,那么这件玉雕胡人就很有可能是唐代真品。唯一遗憾的是没有找到可做横向对比的出土标准器物。但从其器型、纹饰、玉质、颜色及文献记载作为依据来论证其为唐代还是可行的。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推断,不能作为最终结论。如果我的推断正确,那么这件玉雕胡人也许有机会成为第二个“方相氏”。



闲聊几句:
可能会有人认为,你说真就是真,你说假就是假?其实你说对了,我花钱了,当然是我说真的就是真的,只有真的我才会花钱买;我说假的就是假的,因为假的我才不会花钱买的(这话只能放在心里,不能说出来,更不能对卖家说,说出来就属于没事找抽了)。换作是你,明知道是假的还买,那是出于什么心态呢?其实,对于鉴别一件古董的真假不是哪个人能说了算的,无论是国家法定的文物鉴定机构,还是各大顶级拍卖公司,对于一件古董的鉴别一定要由多位顶级文物鉴定专家进行会诊式鉴定,而且坚持一票否决制。只要有一位专家持有怀疑或否定意见,那就绝对不会鉴定为真品。对于古董真伪而言,真的永远假不了,假的也永远真不了,只是眼力限制了个人对古董的正确鉴别。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眼力、学识,才能减少在古董鉴别上的误判。
对于新手来说,宁可错杀,绝不买错;
对于行家来说,宁可买贵,绝不贪心!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作为新手,理论知识薄弱,实战经验匮乏,所以很多真东西即使放在面前也看不懂。正是因为如此,有些初学者会在购买古董的时候习惯赌一把,尤其是价格不高的情况下。导致眼力提高后,才发现自己当时赌运气购入的古董十有八九都是错的,积少成多,花了很多冤枉钱,也间接导致对自己的鉴别能力有了动摇之心。初学者最重要的是坚定信心,但不可盲目自大,眼力的提高源自努力学习、专研,跟运气没关系。
对于真正的行家来说,古董的价格永远是放在最后一位考虑的。真正稀少的古董其价值永远都是呈现上涨趋势,即使当时所谓买贵了,在未来的几年就会发现其价值越来越高。另外,古董的真假不是交易的价格来体现的,也不是通过讲故事来提高价值的。虽然对于行家而言,对讲故事卖古董是不屑一顾的。但却总是局限于,明明看到了一件心仪的古董,且也知道其未来的升值空间巨大,却总想着以更低的价格购入,导致失之交臂。最后,在未来几年后看到当时自己因为贪心而未购入的古董价格巨幅上涨时,而对自己为所贪图蝇头小利而错失金山的行为感到懊悔!
奉劝各位在古玩行里,
贵的未必全是好货,但便宜一定没好货!
眼力决定真假,心态左右成败!

下期更精彩,不想错过就点击关注我;如果下期不精彩,那么下下期一定会精彩!诸位看官的关注、点赞、转发是我继续下去的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