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马来穿山甲(拼音:mǎ lái chuān shān jiǎ);学名:Manis javanica (Desmarest, 1822)。马来穿山甲,又名爪哇穿山甲或爪哇鲮鲤,是东南亚的一种穿山甲,分布在泰国、印尼、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云南部分地区)。它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树上休息或觅食。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2019)列为:极危(CR) 马来穿山甲的身体由一列列的鳞片及纤毛覆盖。脚部的皮肤呈颗粒状的,前肢上有垫。马来穿山甲的爪厚及强壮,可以挖开蚂蚁的巢及撕开白蚁的土堆。马来穿山甲的视力很差,但有高度发达的嗅觉。它们没有牙齿,舌头很长及带有黏性,用来捕食蚂蚁及白蚁。它们的尾巴上有30个鳞片。它们体长约40-65厘米,尾巴长35-56厘米,重达10公斤。雄性较雌性大。它们的近亲是👉中华穿山甲,但马来穿山甲体型较大,颜色较浅,前爪较短。

 亚种与分类 Subspecies and Taxonomy在过去马来穿山甲与菲律宾穿山甲(M. culionensis)密切相关并不区分,因为两者都属于Paramanis亚属。 马来穿山甲喜欢森林栖息地(原始森林、次生森林和灌木丛)和种植园(橡胶、棕榈林)。它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树上度过的。

马来穿山甲有时会成对出现,但通常都是独居的,晚间活动,表现得很胆小。它们的天敌有虎及云豹。当感到威胁时,它们会卷曲成球状来保护腹部柔软的部位。它们有很强的挖掘能力,它们会在近白蚁的土堆及蚂蚁的巢穴筑巢,并以植物衬垫覆盖来保温,其巢穴可以帮助土壤通风。

 马来穿山甲每年会产1-2只后代。它们会在秋天交配,雌性则在冬季的洞穴中分娩。这个时候它们对洞穴的偏好会发生变化,倾向于成熟的森林树洞。据推测,这些树洞为产仔和照顾幼仔所带来的流动性下降提供了更多的加固和稳定性。在父母照料期间,母亲在任何一个巢穴中花费的时间都会增加。
 出生后的幼穿山甲约需3个月的照顾。在这3个月中,穿山甲母亲的活动范围急剧减少,因为她与她的后代一起旅行和觅食。在后代完全独立前的几周,母体和幼体可以表现出短暂的昼夜活动高峰。 马来穿山甲分布在整个东南亚,包括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以及婆罗洲岛、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和小巽他群岛。
 穿山甲作为一个家族,是被偷猎和剥削最严重的保护动物之一。与其他穿山甲物种一样,马来穿山甲被猎杀的原因是其皮、鳞片和肉,传统误认为一些部位有中医药的疗效,但此说并没有科学根据。鳞片被制成戒指,作为防止风湿热的护身符,而肉则被土著人民食用。皮则用来制鞋。尼泊尔人认为它们子宫的抽取物可以安胎。
 人类会挖开它们的巢穴来捕猎它们,或是以辣椒的气味来逼出它们。尽管穿山甲在其分布范围内几乎都享有保护地位,但主要由亚洲一些地区买家推动的非法国际贸易已导致其数量迅速减少。马来穿山甲目前被认为是极度濒危的物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