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第一节药物的作用一、药物靶点和药物作用机制1、药物靶点:受体、酶、离子通道、转运体、结构蛋白、功能蛋白、基因2、药物 作用机制(mechanism):是指进入体内的药物分子对体内靶点的原发作用二、药物的治疗作用1、action: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原发 影响2、effect:是指药物原发作用引起的机体组织、器官、细胞、分子等不同水平层次上能被观察、记录、测定到的改变分类:1、对因 治疗:治本,针对病因治疗2、对症治疗:治标,改善疾病症状三、不良药物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是药物在 治疗剂量下发生对人体有害和意想不到的反应1、副作用(sideeffect):应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与治疗无关的反应,较轻微,一般 可逆2、毒性反应(toxicreaction):在用药剂量较大和(或)时间较长情况下发生的组织机体、器官及器质性损伤为主的严重 不良反应3、过敏反应(allergicdrugreaction):药物(或杂质)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引起生理 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4、基因毒性(genotoxiceffect):药物、化合物、放射线对基因的直接影响,可发生致畸、致突变、致 癌作用5、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reaction):个体对一种药物发生有别于常人的特殊反应6、光敏反应(ph otosensitivity):应用药物暴露于阳光下发生的皮肤超敏反应7、药物依赖性(1)躯体依赖性(physicaldepe ndence):反复用药造成身体适应状态产生欣快感,中断用药可出现强烈的戒断综合症(2)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ald ependence):用药后产生愉悦满足的感觉,使用药者在精神上渴望周期性或连续用药四、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和两重性1、药物作用的选择 性(selectivity):是指机体各组织器官由于受体种类、信号通路、代谢类型等不同,对药物的反应是不一样的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治疗作用于不良反应有时根据治疗目的为互换第二节药物的特异性作用机制一、药物与受体的作用(一)受体的概念1、受体:是一类介导 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或蛋白与多糖形成的复合物2、配体(ligand):配基,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3、结合要求:配体 与受体具有构象互补和相互吸引力4、结合方式:分子间吸引、离子键、氢键、少数为共价键(较难逆转)(二)受体的特性:特异性、高亲和 性、饱和性、可逆性(三)受体的命名、分类1、受体的命名(1)已知内源性配体的受体按配体命名(2)药物研究时发现、当时尚不知内 源性配体的受体按药物命名(3)受体及其压型分子结构了解的受体按分子结构命名(4)都不符合的孤儿受体2、受体的分类:细胞膜受体、 胞质受体、胞核受体(四)受体的调节受体脱敏(receptordesensitization):由于受体原因而产生的耐受性受体 调节(receptorregulation):受体与配体作用过程中,受体数目和亲和力的变化受体调节分类:向上调节、向下调节、同 种调节、异种调节(五)受体激动和信号转导1、配体门空性离子通道信号转导2、G蛋白偶联受体(GPCR)信号转导3、配体调节的跨 膜酶(含受体酪氨酸激酶)的信号转导4、核受体(胞内受体)信号转导5、第二信使和细胞内信号通路(1)第一信使:配体或药物(2 )第二信使:细胞内释放的胞内信号因子,有环磷酸腺苷(cAMP)、环鸟苷酸(cGMP)、钙、二酰甘油、三磷酸肌醇1)几乎所有第二 信使都涉及可逆的蛋白磷酸化,主要两个职能:放大和灵活调控二、药物与酶的作用1、酶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速度,生成或降解代谢产物2 、药物对酶的抑制或激活能显著改变细胞功能和生理状态,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三、药物与转运蛋白的作用1、主要作用是调节细胞内稳态2、 这个转运过程是特异和可饱和的四、药物与结构蛋白与功能蛋白的作用五、药物与基因的作用第三节药物的非特异性作用机制包括:1、渗透压 作用2、脂溶作用3、化学性作用4、结合作用5、吸附作用6、抗氧化作用第四节药物作用的量化关系一、药物量效关系中的 激动与拮抗1、激动剂(agonist):与受体具有高亲和力,也有高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产生最大效应2、部分激动剂(parti alagonist):在受体全部占领时仅能产生较小的反应,内在活性低3、反向激动剂(inverseagonist):与激动剂 一样结合到相同的受体,改变受体的固有活性4、拮抗剂(antagonist):与受体结合不引起生物学效应,但阻断该受体激动剂介导 的作用(1)竞争性拮抗剂:与受体有亲和力但不产生激动效应意义:1)竞争性拮抗剂的抑制程度依赖与拮抗剂的程度2)临床反应取决于 与受体结合的激动剂的浓度(2)非竞争性拮抗剂:结合到受体蛋白上与激动剂结合位点不同的部位,阻止激动剂引起受体激动的药物(3)变构 调节剂:结合到受体蛋白有别于激动剂结合部药物,改变受体功能,但不激动受体二、药物的量效关系1、量反应关系:随药物剂量变化而产生的 效应变化(1)效价(EC50):药物产生最大效应一半所需的剂量或浓度影响因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反应速 率(2)效能:药物产生的最大效应(3)意义:量反应的量-效关系曲线表明了药物的最大效能2、质反应的量效关系定义:人群中对一 个给定剂量的药物产生质反应的分数意义:质反应的量-效关系表明个体反应的差异治疗指数(therapeuticindex) :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第五节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机体方面的因素(一)心理因素(二)年龄和性别1、年龄(1)婴幼儿: 婴儿对影响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的药物敏感;婴儿血脑屏障未发育健全,新生儿及两岁以下婴儿对吗啡特别敏感;中枢抑制药可影响发育(2)老年 人:老年人对某些药物敏感;非甾体抗炎药易致胃肠道出血;M胆碱受体阻断药易致尿潴留、便秘及青光眼发作;对药物的转化及排泄能力减弱;老 年人用药剂量为青壮年的3/42、性别与体型(三)生理与病理状态1、肝功能不全2、肾功能不全3、营养不良(四)遗传因素1、 遗传因素对药动学过程的影响2、遗传性不良反应异常3、遗传对药动学的影响(五)种属差异1、动物种属差异2、人种或民族差异二、药 物方面(一)剂型给药途径的影响(二)给药方案1、给药时间2、反复用药(1)耐受性(tolerance):连续用药过程中, 有的药物的药效会逐渐减弱,需加大剂量才能显效(2)抗药性(resistance):在化学治疗中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3)药物依赖性(三)药物相互作用1、协同作用:相加作用、增强作用、增敏作用2、拮抗作用:药理拮抗性、生理拮抗性、生化拮抗性、化学拮抗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