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药理学 第四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2021-11-25 | 阅:  转:  |  分享 
  
第四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1、传出神经系统包括:自主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2、自主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要支配心脏、内脏平滑肌
、腺体3、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4、根据传出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不同,将传出神经分为胆碱能神经、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或肾上腺素能神经)第
一节传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自主神经(一)结构特点:1、交感神经:起源于脊髓胸、腰段灰质侧角,交感神经节节前纤维短,全身
分布广泛2、副交感神经:起源于脑干内神经的神经核及脊髓骶段,副交感神经节节前纤维长,分布局限(二)生理功能1、共同构成心脏
、血管、内脏器官和平滑肌的神经支配2、大部分内脏器官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两者呈现生理性拮抗效应,通过中枢神经系统
的调节,他们既对立又统一二、运动神经1、自脊髓前角出发,直接到达所支配骨骼肌,因此无节前节后纤维之分第二节传出神行系统的递质
一、神经传递的基本概念1、传出神经之间或神经与肌肉之间冲动的传递依赖于突触的解刨结构和神经递质的生理功能(一)传出神经突触及其超微
结构1、突触(synapse):是指神经元与次一级神经元之间的衔接处或神经末梢与效应器之间的接头2、神经肌肉接头(neuroe
ffectorjunction):运动终板,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连接处3、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4、突触前膜(p
resynapticmembrane):构成间隙的传出神经末梢细胞膜5、突触间隙(synapticcleft):突触部位神经
末梢与次一级神经元或效应器之间的间隙6、突触后膜(postsynapticmembrane):构成间隙的次一级神经元或效应器的
细胞膜7、膨体(varicosity)交感神经末梢部分含有稀疏串珠状的膨胀部分8、膨体与效应器细胞膜之间形成突触,亚细胞结构为
线粒体和囊泡(二)神经行动的化学传递1、神经传递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2、传递过程:神经冲动到达传出神经末梢,囊泡向突触前膜移动,
外排释放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离子通道开放和离子流入或流出的改变,重新产生电冲动或生物学效应二、传出神经的分类分类
依据:末梢释放递质(一)胆碱能神经:主要释放乙酰胆碱(ACh)1、全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2、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
3、极少数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4、运动神经(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1、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三)多巴
胺能神经:部分外周交感纤维(四)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NANC三、传出神经递质的代谢(一)乙酰胆碱1、生物合成:在胆碱能神经
末梢质中,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化酶催化下合成ACh1)Ach与ATP、囊泡蛋白等共同贮存与囊泡中2)限制因素为:胆碱可
从细胞外由钠依赖性载体主动摄入胞质液中2、释放:静息状态下少量释放,神经冲动传至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去极化,细胞膜上电压依赖性钙
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升高,使囊泡向突触前膜靠近直至外流(胞裂外排)3、消除: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或者作用于相应受
体(二)去甲肾上腺素1、生物合成1)主要合成部位是神经末梢的膨体2)过程:在胞质中酪氨酸在酪氨酸羟化酶催化下生成多巴,再经
多巴脱羧酶生成DA,DA进入囊泡后经多巴胺β-羟化酶催化生成NA3)转运为轴浆转运2、释放:神经冲动达到末梢时,钙离子进入神
经末梢,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NA作囊泡内容物排出3、消除:摄取和降解1)摄取1:突触前膜通过胺泵将NA通过主动转运转至神经末
梢,使之作用消失2)摄取2:非神经组织摄取NA第三节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分类:1、根据分布部位分为:突触前膜受体和突触后膜受
体2、根据对递质或激动剂的选择性分为:胆碱受体和肾上腺素受体一、胆碱受体1、胆碱受体:能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2、分类:1
)M型胆碱受体:对毒蕈碱敏感2)N型胆碱受体:对盐碱敏感(一)M受体属于7次跨膜的G蛋白偶联受体,主要分布于胆碱能神经节后纤
维支配的效应器1、M1受体:主要分布胃壁细胞、神经节和中枢神经系统,特异性阻断药为哌仑西平2、M2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脏、平滑肌、中
枢神经元、一些节前部位,其特异性阻断药为阿托品3、M3受体:主要分布于外分泌腺、平滑肌、中枢神经元、血管内皮,其特异性阻断药为六羟
季铵4、M4受体: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元、迷走神经末梢5、M5受体:主要分布于血管内皮、中枢神经元(二)N型受体盐碱型受体,配体门空
型阳离子通道1、NN受体:主要分布于神经节,激动时使节后神经元去极化及肾上腺脊髓质释放儿茶酚胺,六羟季铵为竞争性阻断剂2、NM受体
:主要分布于神经肌肉接头,表现为骨骼肌细胞外钙内流和细胞内钙释放,肌肉收缩,筒箭毒碱为其竞争性阻断药二、肾上腺素受体1、肾上腺素受
体:能与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相结合的受体2、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3、去甲肾上腺素对α受体敏感,肾上腺素对β受体敏感(一)α受体1、
α1受体:主要分布血管平滑肌、瞳孔开大肌、胃肠道括约肌、肾脏和脑,被去甲肾上腺素激动,被哌唑嗪阻断2、α2受体:主要存在去甲肾上腺
素能及胆碱能神经末梢的突触前膜,负反馈调节NA等递质的释放,间接影响效应器官的反应;也存在于肝细胞、血小板、脂肪细胞、血管平滑肌和
脑内(二)β受体1、β1受体:主要分布心脏、肾小球旁细胞,β1占β受体总数的80%,阿替洛尔或倍他洛尔为其选择性阻断剂2、β2受体
:主要分布于平滑肌、骨骼肌和肝脏,以及突触前膜,激动后可正反馈的促进突触前膜内递质释放,布他沙明为其特异性阻断剂3、β3受体:
主要分布于脂肪细胞、心脏,可能对脂肪分解有调节作用,大多数β受体阻断药不能阻断该受体,用SR59230A特异性阻断三、多巴胺受体
1、多巴胺受体:能与多巴胺结合的受体2、DA1:主要分布于肾血管平滑肌DA2:主要分布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和平滑肌效应器上D
A3:主要存在于中枢DA4:主要存在于中枢及心血管系统四、受体的效应与其分布有关第四节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一、药物作用方式1、直接与受体结合:毛果芸香碱2、影响递质的生物合成:左旋多巴3、影响递质转化:新斯的明4、影响递质的贮存与释放:利血平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71810...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