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续文51:黛玉死后留下半本诗集,妙玉看后知道大祸临头了

 小涵读书 2021-11-25

红楼梦续文51:

  


林黛玉死后留下半本诗集,妙玉见后大吃一惊,知道好日子到头了。

林黛玉死后,很多人没想到妙玉会前来祭拜。

妙玉是神仙一般的人物,性格孤僻,不愿与世俗之事之人打交道。但是她对林黛玉却特别好,妙玉能在宝钗面前说她是一个俗人,(依据:《红楼梦》第41回,林黛玉品茶之时,细问妙玉煮茶用的是什么水时,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也能偷听她和史湘云月下联诗,更能三更半夜与她一起饮茶品诗。(依据:《红楼梦》第76回,妙玉请林黛玉和史湘云到栊翠庵里品茶)。

祭拜过后,她看到了林黛玉遗物中有一本诗稿,心里大吃一惊。

01

  


她知道林黛玉是一个有才华的女孩子。她听说过,贾政对她十分推崇,大观园里,凡是林黛玉题过的字,贾政一字不改,贾元春全都同意;她也听说过林黛玉能过目不忘,一目十行(依据:《红楼梦》第23回,林黛玉和贾宝玉读《西厢记》时,林黛玉跟宝玉说过:“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尤其是她诗词才华,更是一绝。

林黛玉写的诗,她在宝玉的扇子上看到过,她在大观园里听过别人议论过,尤其是听过她说出的“冷月葬花魂”更是心服口服,但是见她竟然写成了一本诗集,还是非常震惊。

  


一个人可以写出几首成名诗,也可能一诗成名,但要写成一本诗集,绝非易事。因为一件东西,往往是孤零零的存在,但是许多品质相同的东西叠加,不仅会消除内在的孤独,还会由个体的量变演化成整体的质变。

一本诗集,是林黛玉绝世才华的堆积,是她的一生心血,更是她精神世界的凝华。想到这些,妙玉面上不动声色,内心却波涛汹涌。

02

诗集就摆在那里,在妙玉眼里,它可能是残缺的。(依据:《红楼梦》第97回,薛宝钗出闺成大礼,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中一章中,“雪雁正拿进桌子来,看见黛玉一撂,不知何物,赶忙抢时,那纸沾火就着,如何能够少待,早已烘烘的着了。雪雁也顾不得烧手,从火里抓起来撂在地下乱踩,却已烧得所余无几了)

当然,也可能是完好无损的。林黛玉如果因病而死,就不会有焚稿断痴情的一幕。

  


但是无论哪种方式,诗集当中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诗句,(依据:《红楼梦》第27回,林黛玉所写《葬花吟》)都会一下击中她的内心。

生活在花团锦簇的大观园里的林黛玉,虽然吃穿住行,都靠贾府供给,但是仍然是锦衣玉食,养尊处优,根本不会有风刀霜剑,所以这种感受绝不是她对贾府生活的悲叹。

事实上,林黛玉的这种感受来自于贾府之外。

03

林黛玉原名李香玉,是(康熙年间)苏州织造李煦的孙女,其父是任两淮盐课的李鼎(依据: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巡盐御史)。李煦是曹雪芹嫡亲祖母的胞弟,李曹两家感情深厚,曹雪芹和李香玉从小相伴共读。李家后被革职抄家后病故,李香玉长期寄居曹家。

这一点秘密在贾府里是公开的。

  


贾宝玉和林黛玉说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中,通过开玩笑点出了这一个事实。(依据:《红楼梦》第19回,小耗子笑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所以,贾府收留林黛玉,冒了极大的危险。

林黛玉在诗里所写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其实不是贾府里的生活环境不好,而是贾府所处的大环境较差。

04

妙玉想到这里,自然也就想到了自己。

贾府里的大多数人只知道她是官宦之女,因为从小多病,所以带发修行,王夫人以信佛之名,在贾元春省亲前,将自己请进了大观园。

  


事实上,她的身份特殊,躲在贾府里只是为了避祸。

岁月永远不会静好,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只要活着,就无法逃脱岁月和社会关系的交织。

对于林黛玉的存在,贾元春早就有过预防。

省亲当晚,她把“红香绿玉”改成“怡红快绿”,就是把“香玉”之名隐去。而就在那天晚上,贾元春最终还是到了自己的栊翠庵,题写了“苦海慈航”四个大字。

贾元春的做法让她很感动。作为忠义王老千岁的女儿,(依据:《红楼梦》第5回,判词里明确写着“可怜金玉质”)宫里有了贾元春,宫外有了贾府,能得到这些庇护,她本以为可以春看繁花秋看月,夏来听雨冬观雪,但没想到,命运所馈赠的一切,其实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顺风顺水的金玉身份,在逆风逆水的时候,会承受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

林黛玉死前,有意焚烧表露心迹的诗集也好,故意留下悲愤心绪的诗本也罢,其实都传达了一个明晰的信息,一切要秋后算账了。

  


贾府没有能力保全林黛玉,自然也不会有能力再保护自己。

想到与贾府一直互相帮衬的江南甄家被抄家,看着林黛玉的遗体和留下的诗集,妙玉知道,大祸即将来临,自己的好日子到头了。

事实上,妙玉的判断没有错,她最终推动了贾府的庇护,最终“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落了个”无瑕白玉遭泥陷“,(依据:《红楼梦》第5回,判词里明确写着“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成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可怜人。

  


作者:小涵读书。一个有温度的人,有一支带温情的笔,熟读不同版本《红楼梦》,我不挖热点,不追八卦,只求每天写一个《红楼梦》的新故事,在不断探寻故事中,伴您共同感受文学之美。

写作不易,分享容易,您的关注、收藏、点赞、转发,在一瞬间就能给予我一生写作的动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