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脚后跟经常痛,多半是肾虚了

 文炳春秋 2021-11-25

从中医的角度讲,脚后跟疼主要是肾虚所致。因为足少阴肾经从足跟这个位置穿行,当肾虚的时候,骨头的精髓失养,就容易发生脚后跟经常痛。

脚后跟经常痛,多半是肾虚了

从现代医学来看,脚后跟经常痛的原因主要有:

1. 中老年人多是因为局部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从而引发骨刺、骨膜炎、跖筋膜炎等;

2. 长时间行走、过度负重引起跖腱膜劳损;

3. 运动损伤、长期穿高跟鞋或外受风寒而引起的足跟脂肪纤维垫无菌性炎症。

4.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比如生活中常见的脚后跟疼的类型:

1.气滞血瘀型

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血行缓慢、瘀血阻滞,脉络被阻,则气血运行不畅而痛,且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行走受限。

2.肝肾亏虚型

肝肾及其分支别络绕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肾主骨、主藏精、精生髓。年老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经脉失充,则筋失所养,骨失所主,骨痿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时跟部酸痛、隐痛、乏力,疼痛喜按,触之痛减。

为什么肾虚会导致足跟痛呢?中医认为,脏腑的病变会通过相对应的经脉表现出来,肾脏对应肾经,肾经经过足跟。所以,当出现肾虚时,足跟就会出现疼痛感。

如果足跟在经过久立或久行后出现疼痛的感觉,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眼昏花等,同时还有舌质红的现象,一般是肾阴虚。

如果在经过久立或久行后出现疼痛的感觉,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眼昏花等症状,同时还有舌质淡、舌苔白的现象,是肾阳虚。

3.寒凝血瘀型

气血运行缓慢,复感寒邪,寒主凝滞、主收引,致使经络被阻、气血凝滞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热怕凉。

如何缓解脚后跟疼痛呢?

1.皂荚外洗。皂荚、血余(布包)各100克。加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烫洗、浸泡患处(注意水温适度,以免烫伤)。

2. 每日七踮

八段锦里有“每日七踮百病消”的说法。经常踮脚有利于通畅足少阴肾经,起到保肾、益肾气、固肾中阴阳。经常踮踮脚,肾经通畅,气血流动顺畅,脚后跟得到滋养,疼痛也就随之消失了。

脚后跟经常痛,多半是肾虚了

但是,骨质疏松的人群最好不要做这项运动,以防症状加重。老年人腿脚不灵便,做这项动作的时候可能会摔倒,所以一定要小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