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人数学差,却能获得那么多诺贝尔奖,我们的教育究竟差在哪?

 处处留心皆文章 2021-11-25

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新闻和视频,美国人经常因为他们糟糕的数学技能而被嘲笑。

美国的中学生甚至不会算乘法表,许多著名的电影演员也不喜欢数学。

长期以来,在许多中国人的眼中,美国人糟糕的数学技能一直令人印象深刻,

有些人甚至说,我们小学生的数学技能已经超过了美国学生。

但这种刻板印象,真的真实地反映了美国的数学能力吗?

实际上,我们的想法真的太片面了,1992年-2019年近30年的诺贝尔奖,美国的获奖人数占据了世界获奖人数的一半。

美国这样盛产科学家的国家,数学能力真得不好吗?

数学能力不仅代表着加减乘除的运算,还代表思维能力,只有数学好才能带来真正的科学进步。

所以事实上,每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隐藏着其数学实力。

著名的数学大家高斯说:“数学是科学之王。”

由此可见,美国的数学能力是很强的。

这样的结论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美国学生的数学那么差,却能获得一半的诺贝尔奖,中国的教育又差在哪里呢?

美国和我们国家对于孩子的教育方法确实很不同。

归根结底,美国的教育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这点上,对于数学的教育重点也不一样。

一、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美国教育主张对不爱数学的孩子实施基础数学教育,给喜欢数学的孩子提供高水平的数学教育。

他们往往喜欢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不去逼迫孩子做不喜欢的事,尊重孩子的意愿,结果反而对孩子的发展比较好。

二、数学教育的重点不同:

网络上的新闻和视频反映美国孩子的数学能力弱,特别是背乘法口诀的时候,这么简单的内容都需要思考。

我国小学的孩子们就已经对乘法口诀朗朗上口了。

实际上这是因为我国数学教育的重点是计算能力。

美国的数学教育注重逻辑思维能力,注重理解计算的具体过程,而不是孩子们张口会说就行了。

因此,在我国,数学好的孩子却很难写出优秀的论文,这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数学大师丘成桐曾经提起过这个现象,所以计算能力好并不意味着数学能力好。

我们的孩子获取知识能力很强,但如果需要将知识之间串联在一起,就需要有个路径让他们想通,

逻辑思维就是这个路径,而这个路径是需要孩子一点一点的走出来,给孩子不断地分析推理,关于这方面的训练,可是有讲究的、需要科学编排的,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行。

《美国儿童思维发展研究专家》曾经指出:

“思维能力是孩子数学、语言、艺术、音乐全面发展的基础。天才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超强的思维能力。”

未来的社会,只有那些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孩子才会更有竞争力。

相反,如果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好,就会显得智力不足。不仅影响数学成绩,还影响各科成绩,甚至影响他以后的工作和事业。

孩子学习不好,可能长时间学习没有成就感。

如果你想提高孩子的数学成绩,不如给他们数学上的成就感,而不是打骂说他们笨。

我们可以从一些孩子能做的简单题目入手,让孩子通过轻松完成这些作业获得成就感,重拾自信;然后慢慢地、循序渐进地给孩子讲一些难的问题,让孩子逐渐提高。

基于这种需求,这本书可以帮助孩子在趣味阅读中建立数学思维,这就是刘薰宇编著的《写给孩子的数学三书》。

在刘薰宇先生创作的数学著作中,“数学三书”堪称是经典的数学科普之作,共涵盖了3本经典数学著作,分别是《马先生谈算学》、《数学趣味》和《数学的园地》。

著名数学家谷超豪,如此评价这本书:“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刘薰宇的《数学的园地》。它介绍的微积分和集合论的初步思想,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3本书循序渐进,从趣味数学开始,带您的孩子一步步建立对数学的兴趣,然后通过幽默的段子,讲解函数、方程式、变量、微积分等概念,以及相关的应用。

可以说,熟读这套书,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就不用担心了。

经过作者巧妙的手法写出来,只要学过初等代数和几何的人,就会很轻松、毫不费力读完并掌握,所以该书可以作为中小学生重要的自学书籍。

刘薰宇的这套《给孩子的数学三书》,小学高年级以及中学的孩子都可以阅读,能够帮助自己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所有科目的学习兴趣。

并且这本书的稿酬会捐 给中国的公益事业。读书的同时还做了公益,非常有意义。

媒体来源:人民微看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