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 车 管 理 邻 里 协 调 浦兴路街道金桥湾清水苑居民区“停车管理”协调会 一、社区背景 金桥湾清水苑小区是1998年建成的安居型商品房小区,现有户数2736户,常住居民8500多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周边商业街日益繁荣,小区“停车难”问题逐渐凸显。为此,2010年金桥湾清水苑居民区通过拓宽道路的方法增加车位,从原先开发商规划的194个车位拓展到960个停车位,车位的增加缓解了小区的“停车难”问题,满足了当时700多户有车业主的停车需求。同时,金桥湾清水苑居民区分幢分批召开多方、多轮、多层次的听证会、协调会,制定出《金桥湾清水苑小区车辆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办法》于2011年1月1日正式施行后,私家车在宅前屋后有相对固定的车位,同时又解决了夜间救急车辆行驶困难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停车难”问题再次成为清水苑社区面临的难题。一方面,社区车辆保有量不断提高,原有车位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另一方面,原先《办法》默认固定车位的存在,剩余的非固定车位成为了每天“抢车位大战”上演的“必争之地”,也有不少居民抱怨固定车位的做法太过死板,未考虑到购车时间较晚的居民的需求。围绕停车发生了一系列问题,不仅加大了小区安保人员的负担,同时有碍于居民间的和谐关系,矛盾事件成为日常。 二、协调会前:主动发现,全面排摸,凝聚多方合力 1.排摸调研,澄清问题真相。金桥湾清水苑居民区在了解到居民间的矛盾后,随即走访调研了社区中的“有车一族”,并集中询问了先前发生过争执矛盾的户主,了解停车位的使用状况及矛盾的主要焦点。根据调研情况,主要矛盾点集中在以下方面: 2.数据梳理,掌握关键信息。了解到居民间产生矛盾的原因,居委第一时间对现有的车辆信息及停车情况进行梳理。经过核查,金桥湾清水苑居民区发现在小区物业车辆管理系统中共有车辆1100多辆,其中800多辆为业主车辆。在对“多出的”300多辆车进行排查后发现,车辆有三类主要来源:租户车辆、业主家中第二或三辆车以及社区外人员车辆。这一结果与居民反馈的问题和矛盾点一致。 3.协商讨论,平衡各方利益。在对信息有全面了解后,居委组织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组成商议小组,针对社区中“停车难”矛盾进行讨论。经过深入分析居民间存在的矛盾焦点,小组一致认为,“停车难”矛盾的根源是《办法》中未涉及停车位的分配问题,需要对《办法》进行修改调整。并且,小组认为小区租户作为社区一份子,应当享有社区成员的权利。在协调过程中,需要保障租户方应有的权利。 在人员参与上,金桥湾清水苑居民区考虑到车辆管理不仅涉及到有车业主/户主/住户,也涉及到没有车的业主,因为车辆停放是否合规,同样也影响到这部分居民的出行。在综合考虑下,居委最终决定邀请包含居委、物业代表、有车业主代表、无车业主代表、矛盾当事人五方参与,并考虑到社区中租户的实际情况,在邀请人员中设定一定比例,保障租户的声音也可以得到体现。 【要点1】社区矛盾纠纷是影响社区稳定的重要方面,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对于和谐社区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社区事务中,居民表达的意见和看法往往是从自身立场出发的具体说法。因此,在矛盾调解中,需要整合居民表达,挖掘矛盾根源,从根本出发解决矛盾。 三、协调会中:精心部署,灵活调整,打破矛盾僵局 1.灵活应对,归纳矛盾焦点。协调会主持人由金桥湾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担任。协调会开始前,各方由于停车问题造成的矛盾由来已久,场面一度陷入争吵中。面对这一意外情况,主持人安抚各方情绪,并说明此次协调会的目的,承诺对《办法》进行调整,满足各方切实需求。在各方情绪稳定后,协调会正式召开。在协调会中,主持人汇报了前期走访调研的结果,以及商议小组对停车矛盾的汇总结果,即目前的矛盾可以归结为“停车位如何安排”和“什么人可以在社区停车”。在归纳的结果得到与会各方一致认同的基础上,主持人围绕上述的矛盾焦点提出改进的方案,主要涉及两方面的调整,即调整车辆进入的条件和社区住户的停车位使用的优先度。 2.增补方案,化解利益纠纷。在征求居民意见时,大部分居民表示对《办法》的细化,可以更加有效控制社区停车位的使用情况,既保障了社区业主的正当权利,同时考虑到社区租户作为社区一份子的基本权利。然而,也有部分有意愿购车的居民对方案表达不满,他们认为《办法》的调整以本次协调会的召开作为时间的分界线,确实有利于解决了目前社区中车位“供不应求”的现象,但却没有为未购车的住户留下空间。同样作为社区住户,他们觉得方案的修改对他们没有好处。为了有效缓解居民间的矛盾冲突,针对这一问题,居委决定在原先的960个车位的基础上,通过在主干道上铺设沥青等方式,增添车位,为社区内有意愿买车的住户提供预留空间,同时用以处理社区亲戚走访等预期外事件的发生。 【要点2】在协调会中,清水苑居委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第一手资料,为了防止矛盾恶化,居委在说明过程中,转移居民间的矛盾对立关系,从源头分析矛盾阐述的原因,并提前制定好方案。同时,在协调过程中,面对预期外的居民意见,从社区实际状况出发,灵活调整方案。 四、协调会后:落实方案,服务于民,助力社区和谐 在协调会后,各方对调整后的方案表达满意。同时,经过相关规范流程,金桥湾清水苑居民区对社区空地进行规划设计并结合主干道上铺设沥青重新画线,最终新增148个停车位。此次金桥湾清水苑居民区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以“三会”制度为抓手,针对社区中的停车位矛盾,安抚各方情绪,对已有的方案进行更新,从矛盾根源出发,协调各方冲突。 金桥湾清水苑居民区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工作思路,为居民创造协商平台,助力其在民主协商的良性互动中寻求共识,让群众“唱主角”,从根源避免矛盾的再次发生。 【思考与总结】 知民情、听民意是掌握社区工作主动权的关键。金桥湾清水苑居委在前期调研中做足了准备工作,一方面通过实地的走访,从居民的角度出发,探访居民意见,汇总停车矛盾产生原因;另一方面,利用“大数据”信息,呈现社区车辆登记情况,以客观、理性的视角看待矛盾的诱发原因,保障前期资料搜集过程中以点及面、由纵深横。在协调过程中,金桥湾清水苑居委灵活应对非预期的争吵,保证协调会可以在各方平和、冷静的状态下展开。为了防止居民间矛盾升级、互相攻击,居委提前汇报了调研结果,并对矛盾进行提炼总结,避免因居民间的冲突而影响协调进展。同时,由于社区规划方案具有较强的历史性、时效性,居委从实际状况出发,适时调整方案,以“便民、利民、惠民”的视角看待矛盾,避免陷入思维定式,从根本上满足了居民需求,以达到矛盾消解的作用。 从整体来看,金桥湾清水苑居委得以成功解决矛盾,达成一致意见是由于居委抓住了社区中的“变”与“不变”。在指导理念方面,居民在社区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变的,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实际操作方面,由于社区事务有很强的时效性、历史性,需要居委根据“此时此地”的状况灵活调整方案,以匹配居民实际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