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组织学内分泌系统(1)脑垂体、下丘脑、松果体

 元亨技术 2021-11-25

内分泌系统

由内分泌腺和分布于其它器官内的内分泌细胞组成

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称激素(Hormone)

大多数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远处的特定细胞;

少部分内分泌细胞的分泌物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称旁分泌(Paracrine)

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

腺细胞排列成索状、团状或围成滤泡状;

无导管;

毛细血管丰富

激素分类:化学性质 

含氮激素(包括氨基酸衍生物、胺类、肽类和蛋白质类激素)。

分泌含氮激素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是:胞质内有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及有膜包被的分泌颗粒等

含为固醇激素:

分泌类固醇类激素的细胞超微结构特点是:线粒体较多,嵴呈管状;胞质内有较多的脂滴

激素作用的器官或器官的细胞称靶器官或靶细胞。靶细胞上有激素结合的受体

含氮激素受体位于靶细胞的质膜上

类固醇激素受体位于靶细胞的胞质内

一、脑垂体

位于蝶鞍垂体窝内,体积5*10*10mm,重0.5g

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表面有结缔组织被膜

腺垂体:来自胚胎口凹的外胚层上皮。分远侧部、中间部和结节部三部分。远侧部最大,中间部位于远侧部与神经部之间;结节部围在神经垂体的漏斗周围。远侧部又称前叶

神经垂体:来自间脑底部的神经外胚层向腹侧突出的神经垂体芽发育而成。分神经部和漏斗部两部分。漏斗与下丘脑相连。神经部和腺垂体的中间部合称后叶

(一)腺垂体

1 远侧部(Pars distalis)

腺细胞排列成团索状,少数围成小滤泡。细胞间有否定的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

分类:HE染色,腺细胞的嗜色性,分为嗜色细胞和嫌色细胞,嗜色细胞(Chromophil cell)又分为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

(1) 嗜酸性细胞

数量较多

形态: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4~19微米;胞质含嗜酸性颗粒(较大)

分类:电镜下

①生长激素细胞(Somatotroph,STH cell):数量较多,电镜下,胞质含电子密度高的分泌颗粒。

功能:合成和释放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Somatotropin,GH),促进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尤其刺激骺软骨生长,使骨增长

幼年时期,GH分泌不足致垂体侏儒症;分泌过多引进巨人症,成人肢端肥大症

②催产激素细胞(Mammotroph,prolactin cell):男女均有,男性较多。胞质内有分泌颗粒。妊娠和哺乳期,分泌颗粒增大,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数量增多增大。功能:分泌催乳激素(Mammotropin,Prolactin),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2)嗜碱性细胞

较少,椭圆形或多边形,胞质内有嗜碱性颗粒,含糖蛋白类激素,PAS阳性。分三种:

①促甲状腺激素细胞(Thyrotroph,TSH cell):多角形,颗粒小,分布在胞质边缘。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hyrotropin,Thyroid simulating hormone,TSH),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和释放 

②促性腺激素细胞(Gonadotroph):体积大,圆形或椭圆形,胞质颗粒中等。分泌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FSH促进女性卵泡发育,刺激男性生精小管的支持细胞合成雄激素结合蛋白,促进精子发行。LH促进女性排卵和黄体形成,刺激男性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又称间质细胞刺激素(Interstitial cell stimulatin hormone,ICSH)

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Corticotroph,ACTH cell):多角形,分泌颗粒大。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 ,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分泌促脂素(Lipotropin,Lipotrophic hormone,LPH)使脂肪细胞产生脂肪酸

(3)嫌色细胞(Chromophobe cell)

数量多,体积小,圆形或多角形;胞质少,着色浅;细胞界限不清。电镜下,部分细胞胞质有少量分泌颗粒;大多数细胞有长突起,伸入泉细胞之间

2 中间部(Pars intermedia)

由嫌色细胞和嗜碱性细胞组成,立方上皮细胞围成大小不等的滤泡,腔内有胶质。鱼床和两栖类动物的中间部能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Malanocyte stimulating hormone,MSH),使皮肤黑素细胞的黑素颗粒向突起内扩散,体色变黑

3 结节部(Pars tuberalis)

包围神经垂体的漏斗,在漏斗前言稍厚,后方较薄或缺如

纵形毛细血管丰富,腺细胞呈索状纵向排列于血管之间,细胞较小,主要是嫌色细胞;其间有少数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FSH,LH)

4 垂体的血管分泌:垂体门微静脉

大脑基底动脉环-->垂体上动脉-->结节部上端至神经垂体漏斗-->袢状窦状毛细血管(第一级毛细血管网)-->下行至结节部-->数条垂体微静脉-->下行至远侧部-->第二级毛细血管网-->小静脉-->注入垂体周围的静脉窦

垂体门微静脉和两端的毛细血管网共同构成垂体门腺系统(Hypophyseal portal system)

二、下丘脑

下丘脑又称丘脑下部。位于大脑腹面、丘脑的下方,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较高级神经中枢所在。通常将下丘脑从前向后分为三个区:视上部位于视交叉上方,由视上核和室旁核所组成;结节部位于漏斗的后方;乳头部位于乳头体。下丘脑位于丘脑下沟的下方,构成第三脑室的下壁,界限不甚分明,向下延伸与垂体柄相连。

神经垂体主要由无髓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含有较丰富的窦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神经纤维

下丘脑两个神经核团含有大型神经内分泌细胞,其轴突经漏斗直抵神经部,是神经部无髓神经纤维主要来源

视 上核和室旁核的大型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一般神经元的结构;胞体内有许多直径100~200纳米的分泌颗粒,颗粒沿细胞的轴突运送至神经部,轴突沿途呈串珠状膨大,膨大部(膨体)可见分泌颗粒聚焦。光镜下,神经部有大小不等的嗜酸性团块称赫令体(Herring body),为轴突内分泌颗粒大量聚焦形成的结构

神经部的胶质细胞称垂体细胞(Pituicyte),形状、大小不一。电镜下,常分布在含分泌颗粒的无髓神经纤维周围并有穿越附于毛细血管壁上。功能:支持和营养神经纤维;分泌一些化学物质调节神经纤维的活动和激素释放

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大型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促进肾远曲小管重吸收水,减少尿量;分泌过量,导致小动脉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又称加压素(Vasopressin)

催产素(Oxytocin)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促进乳汁分泌

神经内分泌细胞胞体内的分泌颗粒(含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沿轴突运送至神经部储存,释放入窦状毛细血管内

下丘脑和神经垂体是一个整体,下丘脑、神经纤维和神经垂体构成下丘脑神经纤维束

神经部的血管主要来自左、右颈内动脉发出的垂体下动脉,进入神经部分支为窦状毛细血管网:部分毛细血管血液经垂体下静脉汇入海绵窦;部分毛细血管逆向流入漏半,从漏斗再循环到远侧部或下丘脑

下丘脑、腺垂体和其它内分泌腺的关系

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释放激素或释放抵制激素,调节腺垂体的腺细胞分泌活动;腺垂体分泌的激素调节相应靶细胞分泌及其它活动

靶细胞分泌物或某种物质如血糖、血钙等,影响腺垂体和下丘脑的分泌活动

三、松果体(Pineal Gland)或脑上腺

是人间脑顶部的的一个灰红色椭圆形或扁圆锥体组织,以细柄连于第三脑室顶,表面有许多不规则的小叶,形似松果。光镜下,松果体表面包有软膜,脑膜结缔组织随血管伸入腺实质,把实质分成许多小叶。小叶内主要由松果体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无髓神经纤维等组成。

(一)松果体细胞(Pinealocyte)

松果体细胞:HE染色,胞体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大;胞质少,弱嗜碱性。银染,细胞有突起,短而细的突起终止在邻近细胞之间,长而粗的突起多终止在血管周间隙。

电镜下,细胞内线粒体和游离核糖体较多,高尔基复合体较发达,少量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小圆形分泌颗粒(含褪黑激素Melatonin),突触带(Synaptic ribbon,电子致密的杆状体和周围的许多小泡组成)

低等动物,松果体为光感受器,其突触带为突触前成分的组成部分;哺乳动物,突触小带分布于相邻松果体细胞接触处,或松果体细胞与细胞外间隙或脑脊液相接触的部位。突触带可能与化学介质的运输和释放有关

功能:分泌褪黑激素。两栖类,使皮肤褪色;哺乳动物,抑制生殖腺发育

抗紧张、抗高血压、抗衰老、抗肿瘤、增强免疫力、促进睡眠

(二)神经胶质细胞

位于松果体细胞之间

较小,核小色深。成人松果体内常见脑砂(Brain sand),是松果体细胞分泌物经钙化而成的同心圆结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