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的松沉劲

 太行森林 2021-11-25


什么是松沉劲,顾名思义松沉劲是通过形体放松和意气的修炼而形成的一种向下的松沉到脚底的沉劲。修炼出松沉劲,自己的感觉是百会虚领,空胸松腹,意气下沉,周身意气、肌肉像气流、像水流从头、颈、肩、胸腹、后背到胯、经膝一直流到脚底,快时瞬间就到,与大地相合,久而久之成为自然,人体上虚下实,脚下生根。

图片

图片

 
松沉劲的作用可使人体下盘稳固沉实,好像不倒翁;松沉劲是太极十三势的基础,没有松沉劲太极拳的“棚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都难以发挥作用;松沉劲可使两脚自然、平稳、轻松地分阴阳,行拳的预备式两脚平均承担体重,进入起势,只要意气沉向一只脚,该脚必然会逐渐承接全身体重而下沉变实,另一脚自然会逐渐变虚而轻灵提起,这就是松沉劲利用重力行拳,而不是用体力蹬地把脚提起;松沉劲可使行拳中的猫步轻灵、圆活、自然。拳经中“实中实”“虚中虚”就是松沉劲在两脚虚实转换中的运用要领,实脚一侧(例如右弓步的右脚),意气再一次向下松沉到涌泉,就是实脚的“实中实”,同时虚脚(左脚)自然会“虚中虚”变轻;当实脚涌泉沉满,气到脚跟,脚跟下沉,自然虚灵顶劲,意气像泉水一样从脚底上涌到肩井,带动右胯托(或称抽)左胯,左胯提左膝,随即左脚跟离地,最后脚尖离地,左腿轻灵向前上步,脚跟轻轻落地,此时仍为右实左虚;然后左膝放松使整条腿再次放松,又达“虚中虚”,同时右脚又一次“实中实”松沉下落。随着右脚的下沉,大地产生反弹力,从右脚上传,重心前移,意气像流水一样,从右脚过胯流向左脚,使左脚掌落地,左脚变实,形成左弓步,移换成左实右虚。此种轻灵、均匀而不断劲的猫步虚实变化,全是松沉劲的作用。否则,蹬地提膝,“砸夯”落步,绝对达不到轻灵的用重力、借地力松沉行拳的内功行拳效果;有了松沉劲推手时,可通过形体放松意气下沉到脚,把对方来力从接点吸入地下,让对方推而不动。还可以像弹簧一样,把对方来力吸到脚下,随即又像弹簧借地反坐而把对方弹出。松沉劲的作用还可列举许多。
总之,松沉劲是太极拳最基本的劲,是行拳推手须臾不可离的劲,我把它称为四母劲(松沉劲、圆撑劲、换脚劲或称移换劲、螺旋劲)之一,或称四象之一。

松沉劲在太极拳中如此重要,但没有经过修炼的自然人不仅没有松沉劲,反而有与松沉劲方向相反的不自觉的向上的力,要练出松沉劲,必须把这种向上的力减掉,否则,松沉劲只能是纸上谈兵。

什么是人体向上之力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是经历了好长时间探索才不断深化认识的。学拳时老师对松沉劲反复讲解要领,强调修炼的重要性,并指导修炼,但经过不短时间的练习,功夫还是难以上身。老师推我胸部,胸部还是不自觉地紧张,甚至僵硬,自感站立不稳而被推出。有的人几年也改变不了这种情况。为什么心里想着气要下去,气还是不自主的浮上来呢?其中症结在哪里呢?

如果说还是松的不够,但为什么松的不够气沉下去就这么难,而浮上来却是那么容易呢?在研究探讨松沉劲修炼过程中,因反复思索人的气力变化问题,生活中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背一个人比背同样重量的货物感觉轻一些?为什么推动一个人也比推动同样重量的货物显得省力?为什么死人比活人沉,叫死沉死沉?为什么刚会走路不久的小孩哭闹起来,大人却难以抱起来?为什么人越到老年,越是显得头重脚轻,站立不稳?为什么桌椅石头等一般物体,在没有外力推动时,因地球吸引而始终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而人同样被地球吸引却可以随意运动?而且可以瞬间摆脱地球引力而跳起来?为什么人有体重而感觉不到重量?即便是100公斤重的人走路也没有像背东西一样负重的感觉?
这些看似简单,却又难以准确回答的问题,应该属于深奥的人体生命科学和人体力学研究的内容,但与松沉劲的修炼有直接联系,太极拳修炼者应该从中悟出点东西,找出符合人体运动自然规律的科学依据。出于对修炼松沉劲的追求,我带着以上问题,在生活和练拳的实践中,进行了反复观察、思考、探索、体悟其中奥妙,终于深化了认识,形成了一个概念,即:人出生后因为生存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一种不自觉的、与地球引力相反的、向上的力,从而可以局部摆脱地球引力而运动,为叙述方便,我把这种力暂称之为“人体浮力”。
为了更好的消除“人体浮力”,必须把形成浮力的原因,进一步弄清楚。“人体浮力”是人出生后逐渐形成的。人离开母体时像一般物体一样,只有地球吸引形成的重量,只能躺着。随着岁月的增长,意识增强了,才逐渐有了起来的意识,在向上意念的引导下,气随之向上,形也向上,周身运动,同时不自主的产生了向下手按、脚蹬之力,也就是肌肉的伸缩、紧张产生了对地面的压力,因而产生反弹力。在意识和力量的配合下,逐步形成了能局部克服地球引力的向上之力,这就是向上的“人体浮力”。久而久之,“人体浮力”,也就是这种向上的意识力和肌肉收缩力,就成为不用大脑支配,类似条件反射的自然本能,伴随人体活动的始终,不自觉的发挥作用。此浮力促进人站起来,保持直立,会走路。
有了对“人体浮力”的认识,上述几个为什么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背人、推人感觉省力、人感觉不到自身的重量,这都是人体浮力在不自觉的起作用。哭闹的小孩难以抱起,是因为小孩意识浅,向上浮力小,又因为肢体柔软,内气通畅,保持了先天状态的松沉本能,哭闹时意气向下一坠,松沉向下,柔软沉重,难以抱住,所以,有的太极拳老师要求练出小孩劲,实际就是松沉劲。随着年龄的增长,因为劳动和生活的需要,肌腱变硬,内气难通,到老年逐步僵化,气只能浮在上边,因而上重下轻,步履艰难,死后僵尸没了向上的浮力,只剩完全向下的重量,所以很沉,因此有的老师也风趣的比喻要求练出死人劲。推手时如果功夫不到,松沉劲没练好,本能的“人体浮力”起作用,沉不下去,横气填胸,当然易被推出。所以,不经过修炼,不除掉“人体浮力”,它必然会不自觉的起作用,人体下盘得不到稳固,影响太极功能的发挥。
认识到形成“人体浮力”的两大因素,一是向上的意识、意念,二是机体的伸缩紧张,修炼松沉劲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其实修炼松沉劲的过程,就是改变两大因素,逐步减掉“人体浮力”的过程,练太极拳用减法,也含有减此项内容。“人体浮力”彻底减掉了,松沉劲就练成了。
结论:

1、松沉劲的实质:一是全身松开后意气顺畅的下沉,直到脚底涌泉穴,与大地吻合一体;二是全身重量的下沉,练到上乘应该是,人体也和其他物体一样,完全靠自身重量自然沉实的站在地面上。但需要时,比没有松沉劲前,会更加轻灵、圆活,自如地进退、转换、弹跳。

2、松沉劲不能改变人体重心的高低。推手时在人体高度保持不变的状态下,周身放松,用意引气下沉到脚下,即可达到下盘稳固,下重上轻的效果,可以把对手轻松的浮起来,或称擎起来。如果用意把气上领,就会感到上重下轻,容易被对方推出,这种现象好像是意气的升降,影响了人体重心的升降,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人体的重心在何处,是由人体的形状决定的,形状不变重心位置就不会变。那么是什么原因形成上述效果的呢?思来想去,没有其他原因,只有人的意气的流动、聚合。意气流动虽然不能改变人体重心位置,但确实起到了那种效果,这是我亲身的验证。其中的奥妙,即人体意气能量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起的作用?应该属于人体生命科学的内容,目前尚未弄清楚,所以,暂时我把这种现象称为“人体内气聚合效应”,这种效应确确实实是存在的,内气聚合在哪个部位,哪里的能量就增强。经过一段修炼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至于如何修炼松沉劲,想另文再叙。

作者/耿向林 

⊙ 2012年《少林与太极》第11期刊登,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