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前每日练 | 元谋河谷陷穴深,平沟建园得民生(2022届168)

 hjh2004 2021-11-25

山东临沂2021学年高三上期中考试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陷穴是在地表流水、地下浸水产生的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作用下,地表局部湿陷而形成的出露于地面的洞穴。金沙江干热河谷某些土层湿陷性强,陷穴地貌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是长江泥沙的主要来源,附近居民在沟谷部分地段栽培了灌丛以防治水土流失。干热河谷里生长的热带水果品质优良,畅销全国,于是当地人大量开挖土地,“平沟建园”栽培葡萄、芒果、蔬菜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图11示意云南元谋地区金沙江某沟谷纵剖面,图12示意“平沟建园”前后景观。

图片
图片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图12所示沟谷底部的地质地貌特点对陷穴发育的影响。(6分)

(2)指出栽培的灌丛对陷穴发育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

(3)简述“平沟建园”工程对耕地的有利影响。(4分)

解题思路

本题以云南元谋陷穴为背景材料,以沟谷底部的地质地貌特点对陷穴发育的影响、栽培的灌丛对陷穴发育带来的不利影响、“平沟建园”工程对耕地的有利影响为切入点,考查了水循环、农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

参考答案及解析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图12所示沟谷底部的地质地貌特点对陷穴发育的影响。(6分)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图片

答案:

沟谷底部具有汇水作用,为陷穴发育提供充足水源;沟底裂隙发育,有利于地表水下渗,转化成地下水;陷穴上游的沟底坡度较小,水流速度慢,利于地表水下渗转化成地下水;陷穴下游局部隆起的地形可阻滞地表水的流动,下渗的地下水增多,溶蚀作用增强;整体沟谷具有一定的坡度,利于保持地下水的流动性,增强地下水的侵蚀和溶蚀能力,促进陷穴的形成。(任答三点得6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能(辐射)和地球重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地表和地下)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循环)运动的运动。

水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降雨是水循环的一个环节,而蒸发是其初始的、最重要的环节。水循环一般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即水量收支平衡),但是在局部区域会有不平衡。其中,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

【继续滑动查看】

根据材料,沟谷底部地貌(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为谷地,具备汇水功能,足以形成水面(地表及地下径流),为陷穴(在地表流水、地下浸水产生的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作用下,地表局部湿陷而形成)发育提供充足水源。

其次,据(图文)材料可知,陷穴上游的沟底坡度较小,水流速度慢,利于地表水下渗转化成地下水,而整体沟谷具有一定的坡度,利于保持地下水的流动性,增强地下水的侵蚀和溶蚀能力,促进陷穴的形成。

【继续滑动查看】

最后,沟谷底部,一方面垂直节理(裂隙)发育,地表水下渗较多;另一方面局部隆起的地形,积水除蒸发外,只能渗入地下,溶蚀作用增强。

(2)指出栽培的灌丛对陷穴发育带来的不利影响。(4分)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图片

答案:

灌丛阻碍地表水的流动,更多的地表水下渗转化成地下水;地表水减少,减轻了对灌丛附近地表的冲刷和溶蚀,遏制陷穴的发育;灌丛根系有固土功能,地下水很难侵蚀、搬运根系附近土壤,阻止了陷穴的发育。(任答二点得4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注意,该题让我们回答“栽培的灌丛对陷穴发育带来的不利影响”,即植被覆盖率的提升,对于陷穴发育的坏处。一者,“附近居民在沟谷部分地段栽培了灌丛以防治水土流失”,即灌丛根系具有巩固水土的作用(流动水体减少),地上、地下水系都较难侵蚀、搬运根系附近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阻止了陷穴的发育(减轻了对灌丛附近地表的冲刷和溶蚀)。

【继续滑动查看】

二者,在人工灌丛与原先的冲沟底部局部隆起的地形共同作用下,阻碍地表水流动(存在潴水),积水下渗转化成地下水,但受植被根系的影响,地下水溶蚀、侵蚀减弱。

(3)简述“平沟建园”工程对耕地的有利影响。(4分)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图片

答案:

增加耕地面积;地块面积增大;耕地土层厚度增加;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园地利于雨水下渗,改善土壤水分;减轻流水侵蚀带来的土壤养分流失等。(任答四点得4分)

【继续滑动查看】

解析:

元谋干热河谷冲沟(侵蚀沟中规模最大的一种)侵蚀发育,水土流失严重,人地矛盾突出,影响当地脱贫致富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谓的“平沟建园”,就是在原先沟谷地的基础上,平整土地,打造果蔬园,是集“水土流失治理、土地开发和果蔬园建设”为一体的土地治理工程。

【继续滑动查看】

注意,此工程在增加耕地面积和增加土地收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存在局部新造地边坡沟蚀发育、水资源利用及其土壤水分平衡变化,以及农药化肥大量施用威胁水体安全等

【继续滑动查看】

由此可见,“平沟建园”工程可以平整沟谷,扩大单一地块面积,增加耕地。其次,在人为的干预下,类似黄土高原的打坝淤地,可以增加耕地土层厚度(提高地力)。再次,对于原先荒废的干热河谷(水土流失荒地),重新改造再利用,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最后,一方面种植(果蔬)园地,地形平坦,并不利于地表水流动,但利于雨水下渗,改善土壤水分(保墒);另一方面则可以减轻流水侵蚀带来的土壤养分流失(及风蚀的破坏)等。

课后链接

元谋县、元谋土林和元谋猿人

元谋县隶属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滇中高原北部,邻接四川省,金沙江及其支流龙川江流贯其境,总面积为2025.5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0.15万,县政府驻元马镇。2020年,元谋县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96.11亿元。

图片

元谋县古称华竹,又名环州。《清史稿·地理志》:“《华阳国志》谓县有元(傣语意为“飞跃”)马,日行千里,元马河以此得名。土人呼马为'谋’,县以此氏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谋土酋归附,始置元谋县。

元谋境内多高原山地,河流属金沙江水系。三山(三台山、白草岭、鲁南山)起伏,二水(金沙江、龙川江)奔流,整个元谋被划分为形成了山区、半山区、盆地(即“坝区”)三大地域。元谋属南亚热带干热季风气候,年均温21.9℃(极端高温达40℃以上),年均降雨量613.8毫米。

图片

在数百万年的地壳运动和历史变迁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精雕细琢,造就了元谋千奇百怪的沙雕泥塑。其中,土林是该类景观中的典型代表。土林是由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柱状地形,因远望如林而得名。

土林是流水侵蚀地貌的一种特殊形态,一般都出现在盆地或谷地内。在距今150万年前的第四纪早期,元谋(盆地)湖泊密布,森林茂盛,生物质类繁多。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河流带来了大量的泥沙、砾石,龙川江两岸形成诸多沉积物质。

图片

其后,在新构造运动作用下,低缓的湖泊盆地隆起形成山岗丘陵,并在局部发育了铁质风化壳(即土林柱顶部的“黑色帽子”,可以保护土林少受溶蚀)。铁质风化壳,实际上是在风化作用下,钙、镁、钠、钾等溶解物质流失,残留铁、铝、硅等形成硅铝氧化层。

最终,该地受雨水的冲刷剥蚀作用,外加河流的下切(侵蚀)和整个地壳的抬升(地质构造抬升),形成大量土林。注意,元谋土林,是著名的云南“三林”(土林、沙林、石林)之一,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自然奇观(地质博物馆)。

图片

滇中高原的盆地地形,干热河谷气候(热量充足,光照丰富,全年基本无霜),外加龙川江、金沙江的水源,让元谋成为了金沙江畔的大菜园。此外,元谋盛产稻、棉花、甘蔗、花生,并产亚热带林木和多种药材。矿产有云母、铁、铂(其中,砂矿有金沙江的砂金,龙川江的石英河沙则尤为丰富)。工业除采矿外,有电力、制糖、造纸、建材等。成昆铁路和京昆高速公路经此。

元谋猿人,又称“元谋直立人”或“元谋人”,是中国猿人的一种。元谋猿人的绝对年代为距今170万年左右,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猿人化石。1965年5月,化石在中国云南元谋上那蚌村地层中发现,故名。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