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赏析 | 飞地,加里宁格勒(历史政治篇)

 hjh2004 2021-11-25

加里宁格勒(Kaliningrad)州(俄联邦最小的州),是俄罗斯西部港市,首府加里宁格勒。该地原属德意志帝国东普鲁士(德国普鲁士的“龙兴之地”),但在二战后连同东普鲁士部分地区划给苏联。苏联解体后,立陶宛和白俄罗斯(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独立,加里宁格勒成为俄罗斯的飞地。

图片

加里宁格勒,位于波罗的海南岸加里宁格勒湾东岸,南邻波兰(距波兰首都华沙400千米),东北部和东部与立陶宛接壤。加里宁格勒州,总面积1.5万平方千米(二分之一的台湾省),总人口约100万(主体民族是俄罗斯族,其余有乌克兰族和白俄罗斯族)。

注意,“飞地”一词,一般有三个释义:一是指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并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如隶属于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的加格达奇区,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二是指在土地私有制度下,属于某人所有、但与其成片的土地相分离而坐落于他人土地界线以内的土地。三是指属某国(地区)所有,位于他国(或地区)境内的土地,如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

图片

1946年前,这里通常被称作“柯尼斯堡”(或译作“哥尼斯堡”),与德国(普鲁士)关系密切。柯尼斯堡发迹于条顿骑士团。1255年,由德意志贵族组成的条顿骑士团(前期为神圣罗马帝国中世纪时期天主教军事组织)征服了普鲁士地区,并于此地修筑军事要塞,取名“柯尼斯堡”(为纪念波西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之作,意为“国王之山”)。在骑士团的统治下,当地逐渐德意志化。

17世纪,当时的勃兰登堡(位于德国东北部)选帝侯(指拥有选举罗马人民的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权利的诸侯)通过联姻继承的方式获得了普鲁士公国的统治权(其间,柯尼斯堡与德国本土隔着波兰,系飞地)。1701年1月18日,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腓特烈·威廉·冯·霍亨索伦在柯尼斯堡加冕,即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普鲁士公国升级为普鲁士王国。

图片

19世纪中后期,在由普鲁士人领导的德意志统一过程中,柯尼斯堡终于与国内连为一体此时的柯尼斯堡,是东普鲁士省的首府。一战以后,在《凡尔赛和约》中,为给波兰一个出海口,列强在东普鲁士和西普鲁士(德国本部)间的维斯瓦河划出了一条宽80千米的“波兰走廊”,东普鲁士(柯尼斯堡)再度成为飞地。

注意,俾斯麦(铁血宰相)的三次王朝战争,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871年1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镜厅加冕为皇帝,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1871年4月通过的《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一条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图片

1945年8月2日,苏、美、英三国在柏林发表《波茨坦公告》。为了根除(德国)普鲁士的尚武传统,给予苏联一个西方不冻港,外加红军在东普鲁士战损较大,故特意规定,将柯尼斯堡及其周围区域划归给苏联。至此,这片土地成了苏联(俄罗斯)的一个州。

1946年,为纪念刚去世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苏联早期领导人,教育家,长期担任苏联名义上的最高领袖),苏联政府将新获得的领土命名为“加里宁格勒”(自古以来,苏联、俄罗斯便有以人名作地名的习惯),从此与德意志无关。

图片

加里宁格勒的战略地位,尤其重要(波罗的海舰队驻地,苏联西进前沿阵地)。为巩固统治,苏联将该地居民(德国人)结构来了一次“大换血”,大批俄罗斯人迁入,另加普鲁士兴盛时期兴建的建筑物多在二战中摧毁,如今在这块德国故土已经少有德式风情——唯有柯尼斯堡大教堂,得以保留哥特式建筑风格(康德埋骨地)

注意,俄语“格勒”一词,起源于古教会斯拉夫语,意为“城市”,多作为斯拉夫国家城市名的后缀(与英语“garden”和“yard”同源),如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等。同理,俄语中的“斯克”亦有城市的意思,但规模一般比“格勒”要小,如摩尔曼斯克。

此外,由于俄罗斯与德国关系密切(如叶卡捷琳娜女皇即为普鲁士人),故有些城市后缀为“堡”,如圣彼得堡在德语中,“堡”为城市之意,为纪念彼得大帝而得名)——一战爆发后,俄、德分属不同阵营,故特意把城市更名为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逝世后,城市改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9月6日,恢复圣彼得堡的旧名。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