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跑马溜溜的“崇祯通宝”

 童心驰骋品泉 2021-11-26
 

        大明王朝第十六位皇帝朱由检(公元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年号崇祯(公元1627年--1644年),后世称为崇祯帝。所铸行用钱为“崇祯通宝”。

崇祯皇帝朱由检

其异母兄熹宗朱由校病故,受遗命于同月丁巳日继承皇位,时年十八岁。第二年改年号为“崇祯”。在位十七年。

时值明朝大旱不断、瘟疫爆发、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内忧外患,明朝在中国北方的统治处于崩溃边缘。

崇祯继位后智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严于责己,是位期望中兴有为的皇帝。惜其既无治国之谋、又无任人之术,用人存疑,滥杀重臣,积重难返,无法挽救日益衰败的大明皇朝。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哀其一生,实是“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崇祯通宝,版别多多,《中国古钱谱》(文物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就列出其85种版别,是该书中明钱版别之最,确是明钱的奇葩。尤其是“崇祯通宝/背马”,更是在行用钱中独树一帜,而且还在民俗钱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连锁反应,更多版式的“崇祯通宝/背马”民俗钱,在民俗钱中亦独树一帜。

        对于“崇祯通宝/背马”(简称“跑马崇祯”)行用钱、民俗钱(钱文钱)的讨论文章,亦是独放异彩,众说纷纭。本文拟在了解行用钱“跑马崇祯”的基础上,分别对“跑马崇祯”(行用钱、钱文钱)的有关方面予以初步赏析。

行用钱“跑马崇祯”

        关于行用钱“跑马崇祯”,我们先来看看部分泉书是如何论述的:

        《古泉汇(下)》(北京出版社1993年版)列图三则:“禎”穿下马,“”穿上下双马,“”穿周四马。小平钱注:奔马形,利集不载花纹钱;此品据钱録曰,仿汉地用莫如马之义;钱币考,崇祯末铸钱有马形,民间谣曰,马乱天下,论者谓闯贼从马,又士英柄政亡国之兆,是此钱。并非厌胜钱,故收入正品。

        背双马、四马可能不是明末所铸,或是清代所铸的民俗钱;如是明代,亦或是私铸钱。未见其它史料表明背双马、四马“崇祯通宝”为明代行用钱。

       《中国古钱谱》(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崇祯通宝  思宗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始铸。分小平、折二、折五、折十,种类繁杂。

         《中国古钱币》(唐石父主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如是说:崇祯通宝钱中还有一种穿下铸奔马图形的小平钱,径小轻薄,俗称“跑马崇祯”。在中国古代铸钱史上,用动物图形作行用钱纹饰的,仅有唐乾元重宝背飞鸟纹和明崇祯通宝背奔马纹两种。前者视为“祥云瑞雀”以祈吉祥,后者寓意不明。崇祯跑马钱有阔郭、细郭之分,前者一般径23--24毫米,重2.5--3.5克;后者一般径20毫米左右,重仅2克上下。据其铸作风格考察,肉薄而规矩,应属南京所铸。

        《历代古钱图说》(丁福保原编,马定祥批注·校补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是这样介绍“跑马崇祯”的:崇祯跑马钱有大型样钱,稀。另见有穿下或穿上马之当时私铸钱

        《中国古钱大集(丙)》(华光普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有两枚崇祯跑马钱拓片图,一为穿下马、小平钱,一为穿上马、折二钱、样钱。小平钱注为:真品钱体较薄,轮郭规矩。

        综上所述,可见:

        行用钱“跑马崇祯”为南京钱局所铸。

      行用钱“跑马崇祯”版别亦不少,《大明泉谱》共罗列崇祯通宝跑马钱版别有12 种之多。有的藏者认为跑马崇祯之马有肥瘦之分、雌雄之别,马尾有长短之分,马身有接郭离郭之别,马有大小之分、图纹位置有上下之别等;跑马崇祯的钱文,祯的偏旁有“礻”“示”之分(上述诸泉书中的相关图片可见),通有单点双点之分等;形制有阔郭细郭之分等等。

        版别如此多多,当非一钱局所为,故认为其他钱局亦有铸“跑马崇祯”的可能。

        本文选列数图以欣赏。

图1 崇祯通宝(礻祯),背穿下左向奔马(图片源于华夏古泉网,诚致谢意!)

图2 崇祯通宝(示),背跑马(图片源于华夏古泉网,诚致谢意!)

图3 崇祯通宝(示,双点通),背跑马(图片源于首席收藏网,诚致谢意!)

图4 崇祯通宝(礻祯),背穿上立马(图片源于华夏古泉网,诚致谢意!)

        崇祯通宝跑马钱,后仿的亦不少,有的确实使人难以区分。版别多多,谓之“跑马溜溜”。

        跑马溜溜的“崇祯通宝”,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

        尤其是为什么在行用钱崇祯通宝的背面铸上跑马呢?众说纷纭,拟于下文中将各种说法予以罗列,供诸位赏析时参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