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3125136050@qq.com 图文作者 时三文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秦岭北麓的少华山为古代名山,《山海经》、《水经注》、《元和郡县志》中均有记载,现为国家AAAA级森林公园。公园由少华峰、潜龙寺、红崖湖、石门峡、密林谷五大景区组成,自2010年9月17日开园至今已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近1000万人。 少华峰景区东西南北中五峰隽秀,风景如画,山上有:巨灵足印、蜈蚣石、老君劈石、飞来石、石鼓等五大自然之谜,为少华山增添了无穷魅力。主景区少华峰至今尚未开发,但每年慕名前来探险和游览的登山爱好者却络绎不绝。 隋朝末年,隋炀帝对内横征暴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荒淫无度;对外穷兵黩武,劳命伤财,致使天下怨声载道,农民起义揭竿而起。 当时,身处水深火热中的华州百姓在王伯当、齐国远、李如圭的号召下发动起义。起义军惩贪官、开粮仓、啸聚山林,形成以少华山为中心的武装力量。起义军攻城掠地、杀富济贫,直接威胁京城长安的安全,隋炀帝慌忙调集军队对起义军进行风狂镇压。王伯当率领起义军依托少华山山势险要易守难攻顽强抵抗,终因草尽粮绝撤离少华山,投奔李密领导的瓦岗军。 起义军撤离前,将积蓄的大量财宝秘密藏于少华山石洞之中,只留下“石门对石鼓,黄金二万五”的谶语。千百年来民间有许多关于石鼓的传说:一些妄想一夜暴富的歹徒前去寻宝,只落得葬身沟壑。因朝代更替、战乱、地震等原因,少华山石鼓的踪迹始终成为难以破解的谜团。 1983年高中毕业后我成为少华公社石料厂的一名员工,石料厂在刘家河村南、少华山左撵峪口东侧安装砸石机开山取石,组建左撵峪口石料队。我们小少华村的宋战义任队长,肖场村的王右治任会计兼食堂管理员,刘家河村的邵胜利任炊事员。我当年二十岁出头,却和六十多岁会计王有治十分投缘。闲聊中我问起少华山的历史,王右治便滔滔不绝地讲述了,隋末农民起义将领王伯当在少华山囤兵的传说,以及梁山好汉九纹龙史进等占山为王的故事。 有一次我和工友胡建华、李改成到左撵峪内游玩,胡建华和我是初中同学且关系要好,他家在左撵峪口北一里多的刘家河村,对峪道内的景点十分熟悉,他领着我俩来到五里处的山寨石门,我问他“石门对石鼓,黄金二万五”中的石鼓在什么地方?他说:“听村中老人们讲过,但都说不清石鼓的具体位置。”我们三人站在山寨石门前后,面向峪道内外寻找石鼓,却杳无踪迹。 1986年我改行学习建筑,成为一名瓦工。多年往来于少华山下的众多村庄,每到一处都会向村中老者询问少华山石鼓的位置都一无所获。2013年春,我给胡建华的哥哥胡建中家盖房子时,胡建中谈起少华山时如数家珍,交谈后才得他十多年间一直在少华山上斫笼绊,足迹遍布山上的大小沟岔;近年来又经常给登山的游客当向导兼解说员,曾先后登上少华山达120多次。胡建中说:“村中老人认为,少华山石鼓应该是:东峰南飞来石旁梁上石门向南300米娘娘庙东山梁上9米高的一块巨石。”我听后对此表示怀疑。 2017年至今我一直在外地打工,没有机会游览少华山,感到非常遗憾。2020年11月,我因事回家,心中突然间蒙发登少华山的想法。于是:心动不如行动。就立马打电话预约胡建中当向导,特意从好友家借来像机,准备好登山所需饮食和工具(绳索、斧子、卷尺、纸笔和手电筒等)。因冬季天短,就听从胡建中的建议,登山的前一天晚上就歇息在胡建中家里。 11月12日早上6点我们俩便起床,洗漱罢吃过早点,天刚蒙蒙亮便向少华山进军。一路上我们俩一边走一边拍照或录制视频。经过艰难跋涉,于中午12点登上了海拔1664.4米的少华山主峰独秀峰。 在峰顶南面倒坎崖壁下,陈抟老祖居住过的少华山石室拍摄了视频。当我站在南天门外的悬崖边举起像机拉近镜头拍照时,相机里突然出现一个数米高的白色石柱。仔细观察后发现,石柱顶端有一个白色的圆形石块。我当时激动的大声喊到:“胡大哥你快来看,西边峪道山崖下的石柱上好像就是石鼓。”胡建中迅速跑过来,我将像机递给他,他顺着我手指指向的方向终于看到了石柱上的石鼓,他高兴地说:“找到了,终于找到石鼓了!” 我们根据像机变焦拍摄照片的清晰度,粗略判断,石柱离南天门的距离约为2000米;根据像机成像与实际物体的大小换算得知,石柱为:正面宽度约4米,左右两侧面长度约6米,柱高约20余米的长方形柱体,顶部平坦;柱上石鼓为直径约3米高约2米的鼓形圆柱体。石柱通体洁白,三面外露,背依峭壁,形状规整,高大挺拔;石鼓则润如白玉,比例协调,形象逼真;石柱和石鼓浑然一体,实为难得一见的天下奇观。后来,我和胡建中采纳了好友孙瑞生的建议,将新发现的石鼓定名为:石柱天鼓。 令人不解的是:少华山石鼓到底是人为开凿还是天然形成?王伯当的藏宝洞到底是真是假?这一切只能有待后来者前去探索…… 图文来源:作者供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