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编者1999年8月调入百年名校常德市一中,任教高中语文,从2004年1月起兼任行政事务至今,联系宣传接待等工作近20年,有幸接待过来自全球各地的校友和朋友几千人,不断丰富了我对这所百年名校历史和文化的感知。 几年前,朋友要我用文字跨越时空地记录有关常德市一中校史校情的故事,以期更多的朋友对这所百年名校的多方面了解。这些年,我忙得焦头烂额,实在无法静下心来,回忆这些往昔时光。本学期以来,我似乎轻松了些,想旧事重提,偷闲写下第一篇相关短文,期待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翦伯赞,湖南桃源人,是常德的名人名片之一。常德市政府设立了“翦伯赞突出教育贡献奖”,两年一届重奖在教育战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桃源“枫林花海”浓笔重彩重新打造了翦伯赞故居,政府邀请笔者高中老同学万俊华投资拍摄电影《翦伯赞》讲述翦伯赞在重庆时期建立统一战线的故事…… 毫无疑问,翦伯赞是从常德走向北大,走向世界的。 前些年,我到桃源翦伯赞故居,发现故居内有翦伯赞的生平介绍图文,有一张常德市二中教学楼的图片,并文字说明翦伯赞是常德市二中校友。很明显,这是值得商榷的,我随即告知了故居管理人员,之后,我一直没有再次造访翦伯赞故居,关于翦伯赞中学母校之事也不了了之,也不知道现在更正了没有。 翦伯赞就读的中学为常德府官立中学堂,1910年12岁的翦伯赞考入该校预科,他父亲翦逢吉(翦奎午)是该校知名数学教师。该校后来改名“常桃汉沅四县联合公立学堂”,1917年改成“湖南省立第二中学”,或许故居展室策划者望文生义,以为这“湖南省立第二中学”便是现在的“常德市第二中学”了,没做相关考查,于是,翦伯赞就糊里糊涂地成了常德市二中的校友。 查《常德市一中校史》,“湖南省立第二中学”1926年改组并入“湖南省立第二初级中学”,而这“湖南省立第二初级中学”就是“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因为师生共产党力量强大,被国民党反动政府停办、降格而改组的。关于这段史实,笔者在《杨智慧访谈录:关于百年中师教育文化(六)》简略说过,可以说,就是这抹崇高的革命红色,让湖南二师泯灭在人们的记忆中。 1919年,翦伯赞武昌商专毕业后,回母校任教,此时母校正是“省立二中”期间,他父亲翦逢吉依然在这学校任教。父子同校任教“省立二中”,犹如钱基博钱钟书父子曾同时任教国立师范学院(湖南师大前身)一样。后来,翦伯赞出国留学,走向了更远的未来。 翦伯赞父亲翦逢吉从常德府官立中学堂始,随着学校改名迁址任教30多年的数学,并在“四县联中”时期任过短期校长。关于翦伯赞父亲的图文资料,常德市一中校史馆展示着,翦伯赞的妹妹和侄儿曾来校史馆确认过。 2012年4月6日,翦伯赞妹妹翦素芬专程带着后辈一行回母校,探寻昔日学习、生活的足迹。我有幸陪同接待。 老太太深情地告诉我们:她是特意在有生之年,带孩子们回老家看看的,把在国外生活和工作的后人们都召集起来了,这里给她的回忆太多太多,她也是来向母校做最后一次告别的。 她来到翦伯赞校友塑像前,很是激动,说她哥哥嫂嫂是含冤去世的,不应该选择自杀,其中的痛楚一言难尽。 老太太很低调,坚辞母校的吃饭留请,但还是一路深情款款地给我们讲她们一家在这里生活、学习、工作的往事。父亲在这里教书,家安在离校不远的青阳阁,步行到这里不到十分钟,读书非常方便。我还邀请陪她去青阳阁看看她家的旧址,她遗憾地说,她的家早已毁于抗日战火,已经毫无踪迹。几十年没回来,根本找不到方向了! 她来到校史馆,看了父兄的照片和相关资料,禁不住告诉我们,她也是从这里考入北京大学的,几十年来,她的梦里常常出现母校的影子,出现和父兄一起生活的情景。 几百年的银杏树还在,明朝荣王府的葵花井犹存,父兄已经离世好久好久了,这一次回故地就为这份难舍的亲情!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从校史馆出来,我们照了一张合影以作留念,写这字的时候,也不知翦素芬老人还安康如意否?以此祝福翦老一家幸福安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