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史】民国首位大学女校长:18岁嫁傻丈夫,41岁遭鲁迅痛批,54岁惨死日寇枪下,有个侄女叫杨绛!

 老黄说史 2021-11-26

多面杨荫榆:国首大学女校长,因貌丑被逼嫁傻夫,鲁迅笔下的反派最终却惨死日寇之手,有个侄女叫杨绛!

引语

中学语文课本中,曾经收录过一篇鲁迅先生的文章——《纪念刘和珍君》,文章里有个反派人物,时任女子师范大学校长的杨荫榆。

鲁迅先生是这样评价杨荫榆的:“她依附北洋军阀,推行封建奴化教育,肆意压迫学生,激起进步师生的强烈反对。

因为被贴上了这样的反动标签,所以,很长时间以来,杨荫榆就成了残害进步学生的同谋,是双手带血的“刽子手”。

其实,纵观杨荫榆的一生,我们并不能用非白即黑的二分法来界定。因为,她的一生是复杂的,除了依附军阀外,面对日军的凶残时,她还有不畏强暴、痛斥敌酋的壮烈之举,最终惨遭日寇杀害。

更客观地说,杨荫榆的一生,也是非常不幸的:虽然出身于世族大家,但是却被一桩不幸的婚姻所伤害,从而使她选择与自己的封建家庭决裂。

早年不幸的婚姻,使得她终生不再嫁,从而致力于学术。她曾留学异乡,颇受现代知识的熏陶。学成归国后,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大学校长。

1/出生于书香门第的逃婚者

杨荫榆是江苏无锡人,出生于1884年(清德宗光绪十年)。杨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世家,著名作家杨绛就是杨荫榆的亲侄女。

只是,由于杨荫榆的相貌并不出众,“皮肤黑黝黝的”,所以并不受父母宠爱。杨荫榆刚满17岁时,就被嫁给了一个蒋姓的痴傻公子为妻。

据杨绛的回忆,她的那位姑夫“老嘻着嘴,露出紫红的牙肉,嘴角流着哈喇子”。

杨荫榆18岁时,被父母嫁给一个傻子,也许并不是父母有意为之,而是循了当时定亲时只求门当户对,并不知对方底细的缘故。

但是,这样的一桩婚姻,对于接受过现代教育的杨荫榆来说,是无法忍受的。所以,新婚之夜就发生了一场撕斗,她撕破了新郎的脸,第二天一早就毅然返回家中。

结果,婆婆亲自上门来接,杨荫榆却怎么也不愿再回蒋家,从此就和夫家断绝了往来。

2/女学霸的成才之路

逃离不幸婚姻后,杨荫榆将心思完成投入到学习上,继续她的学业,于1902年进入当地的教会学校——景海女学堂。

两年后,她又转入上海务本女中。1907年5月,杨荫榆从上海务本女中毕业,后赴江苏省参加官费留学考试合格,并于当年7月启程赴日本留学。

她先入青山女子学院,后在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理化博物科学习。6年后的1913年,杨荫榆从日本毕业归国。

留日回国后,杨荫榆就开始了她的从教生涯。1913年,她被聘为江苏省第二女子师范(新苏师范前身)教务主任,教生物学课程。

1914年,她到了北京,任国立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监兼讲习科主任。

1918年,北洋政府首次选派教授赴欧美留学,她应选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专业。

3/被贴上“反动”标签的女校长

留美学成归国后,杨荫榆成为女子师范大学的校长。

任女师大校长期间,杨荫榆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在管理上施行封建家长的粗暴方式,限制学生思想和行动的自由。

身为大学校长,杨荫榆强调校风校纪,不赞成学生上街游行,荒废学业。作为校长,虽然用心是好的,但其处理方法却是糟的,引警察入校,使对抗骤然升级,尤为不妥。

1924年秋季开学之际,由于南方发大水以及江浙战乱的影响,部分学生没能按时报到。杨荫榆决定进行整顿校风——凡是逾期返校的都要开除,并严厉处置了平时不听话的国文系三名学生,而对于和自己关系好的学生却放过不问。

杨荫榆这一显失公平的做法引起了学生和教职工的严重不满,女师大“驱杨风潮”由此爆发。

1925年1月,女师大学生自治会向杨荫榆递交了要她去职的宣言,并请求教育部撤换校长。4月,教育总长章士钊强调“整顿学风”,公开支持杨荫榆。

5月9日,杨荫榆借故宣布开除刘和珍(1926年3月18日,年仅22岁的刘和珍牺牲)、许广平等6名学生自治会成员。杨荫榆此举,遭到许多进步人士的谴责,女师大“驱杨风潮”由此爆发。

期间,鲁迅先后写的《寡妇主义》、《“碰壁”之后》、《并非闲话》、《我的“籍”与“系”》、《记念刘和珍君》等文章,尖锐地批评杨荫榆在女师大推行的是“寡妇主义”教育,是迫害学生的“一广有羽翼的校长”。

鲁迅先生的一篇篇檄文,更是让杨荫榆身败名裂,从此与“反动”一词有了洗脱不净的干系。

从此,杨荫榆成为头号“标靶”,遭到口诛笔伐。北洋政府扛不住强大的舆论压力,时年41岁的杨荫榆被免职。

4/惨死日寇枪下的巾帼烈女

被罢免后的杨荫榆,只得羞愤出京,回苏州赋闲。1927年,杨荫榆重出江湖,赴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并在东吴大学兼授外语。

由于她声名狼藉,学生们并不待见她。加上有人旧事重提,一次次在报上揭露她在女师大的种种劣迹,弄得杨荫榆在苏州的处境极为狼狈。

1935年,杨荫榆再次辞去教职,但她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丝毫未减。不久,她自掏腰包,利用私宅,在苏州盘门小新桥巷11号创办女子补习学校——二乐女子学术社,自任社长,招收女生。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苏州即告陷落。因为杨荫榆的日语很好,又曾任过大学校长,侵华日军要杨荫榆出任伪职,遭到她的严词拒绝。

杨荫榆住在盘门,四邻都是小户人家,常常受到日军的骚扰与蹂躏。面对日军在苏州烧杀抢掠的暴行,杨荫榆还曾几次到日军司令部提出抗议。

因为杨荫榆的特殊身份,日军也会给她些“面子”。街坊上的妇女怕日本兵挨户找“花姑娘”,都躲到她家里去。

杨荫榆一而再、再而三地与日军作对,就彻底地惹恼了日军。

1938年1月1日,两个日本兵跑到杨荫榆家去,不知用什么话将她哄骗出门。杨荫榆刚走到一座桥上,一个日本兵就从背后向她开了一枪,另一个日本兵把她抛入河里。日本兵发现杨荫榆未死,又连补击几枪,见河水泛红,这才扬长而去。

杨荫榆就这样死了,以壮烈的方式,给自己54岁的生命画上了一个句号,也给后世留下了一个褒贬难一的难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