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牢善根

 道德经学用 2021-11-26

主播 I 子淇          修音 I 亨达          图编 I 艳旎

当别人遇到困难时,

如果我们付出自己的爱心,

去帮助别人一把,

有时候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



人生一世,常怀一颗善良感恩的心,生活将会是与众不同。做个真诚善良的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别人真诚不真诚,善良不善良你无法左右。只要自己问心无愧,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灵陪伴着,将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会受益不浅。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太多的无奈,需要别人给予帮助和理解。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如果我们付出自己的爱心,去帮助别人一把,有时候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

有一个故事:在一个阴霾的下雨天,一位狼狈不堪的老妇人走进纽约市一家百货公司躲雨,她身上湿淋淋地淌着水,百货公司里没有什么人理会她。

这时一位年轻的售货员走过来,热忱地问候老妇人:“您在等人来接吗?要不要坐一下?等雨小一点再走。”并搬来椅子让老妇人坐下,后来还帮助她叫了出租车(人在做,天在看)。临别时老妇人要了年轻人的联络电话和地址。

几天以后,老妇人的儿子——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打通了这家百货公司的电话,表示他在苏格兰买了房子,打算向这家公司购买所用的家具,并指定这位年轻的售货员来做这笔生意,百货公司的经理十分惊异,问了其中的原因。卡内基说:“我母亲说这位年轻人对她非常友善,他根本不知道她是谁。这件事让我觉得这位年轻人不仅了解人,也了解生意之道。”这位年轻人不仅拿到了这笔生意的佣金,而且当了钢铁公司的副总经理(天在做,人在看)。

这就是善良仁爱诚心诚意帮助别人,最终自己也受益的故事。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说得很对。你种下什么因就结什么果,这就是因果循环的自然规律。在很多的时候,我们给予别人帮助时,受到益处的往往不是那个被帮助的人,而是我们自己。如果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有机会做善事,但是无论什么时候,恶事是万万不能做的,“害人之心不可有!”我们要时刻牢记在心!

有一个小故事,可能对大家有启示。

《于兰的面包》:每天早上,勤劳的家庭主妇于兰都会烤制可口的面包,不仅供家人享用,还会多做出一块给饥饿的行人。她把面包小心翼翼地包好,轻轻地放在窗台上,等待那些需要的人。

时间一长,她发现每天总有一个驼背老人把面包拿走。但这个驼背老人非常奇怪,她不但从来没有说过半个“谢”字,而且一边走还一边嘟囔着:“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你要小心注意啊!”这样日复一日,于兰就越来越感觉不舒服,甚至有些气愤。“连声谢谢都不说,”她自言自语,“每天这个驼背总这么嘟囔,他到底什么意思?”

一如平常,驼背老人又来了,拿起面包,嘴里还嘟囔着:“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你要小心注意啊!”驼背老人走在路上,却没有发现站在一边的于兰心中怒火在燃烧。

有一天,愤怒之极的于兰决定给他点颜色看看,“我要摆脱这个驼背的老家伙,”她说。她会怎么做呢?只见她给面包里放了毒药,正当于兰把面包放在窗台上的时候,她的手开始哆嗦。“我在干什么,我怎么会这样?”她赶紧把有毒的面包扔进灶火,把一块没有毒的面包放在窗台上。

其实,每天于兰把面包放在窗台上的时候,都会为儿子祈祷。倔强好胜的儿子决心独自去闯天下、寻出路,去了很远的地方。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有儿子的消息了,于兰一直忐忑不安,她每天总是默默地祈祷儿子平安归来。一天中午,突然有人在敲门,于兰打开门差点晕了过去,是儿子回家了。可眼前的景象把她惊呆了,儿子变得异常瘦弱,衣衫褴褛,又渴又饿,虚弱得说不出话来。

儿子一把抱住于兰,泪流满面,“妈妈,我能回家简直是奇迹啊,在离家还有几里路的时候,我已经饥饿得近于崩溃,身体马上要不行了。正在这时,有一个驼背老人经过,我祈求他给我点吃的,他人非常好,给了我一块面包,还给我弄来水喝。“

“当他给我的时候,他说这是他一整天的食物,今天把面包让给我,相信我比他更需要这块面包。幸亏那块面包,否则,妈妈我可能再也见不到您啦,我们得找机会好好谢谢人家。”当于兰听到这些话的时候,脸色苍白如纸。她斜靠在门上,想起曾把毒药放进面包里面,幸亏把它丢到了火里,否则将自食其果,面包被儿子吃掉而丧命。


这时候于兰认识到驼背老人那句话的含义,它告诉我们:不要停止做善事的脚步,即使不曾有任何的感谢都要坚持,相信终能等到被承认和回报的那一天。

人心只有向善,才能被阳光照耀,所以善的契约才在世界普遍存在。懂得珍惜这种契约的人是高贵的。

善良是生命中的真金,善良是人性中最可贵的生命之光,一个人不会因为自己的善心善德而损失什么,反而会因为他的善心善德而得到福报。善良之人经常造福于他人,实质是在造福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善良慈悲的心给予他人帮助,不管我们做什么工作,有多大的能力,我们都可以去帮助别人,善良是最好的美德。善心、爱心是可以传递的,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小故事:帮邻居救火,救出自己的孩子。

夫妻二人外出回来,快到家的时候,看见离家不远的邻居家失火,火势很大,一个孩子在外面吓得直哭,男士马上下车问怎么回事,孩子指着屋里说有小朋友在屋里,男士冲进屋里把一个孩子救出来说,还有一个孩子在里面!火势越来越大,女士拉住男士不能进去了,可是男士还是冲了进去,在浓烟滚滚的另一个房间,把孩子救出来了,女士一看,马上抱住这个孩子,原来是自己的孩子。

原来自己的孩子,到邻居家与这家的孩子一起玩耍,不小心失火了,大一点的孩子跑出来,小一点的两个孩子没有跑出来。正巧让他们夫妻遇到了,发生了上述一幕。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善的表象像水一样,很柔软,但它的内核却充满着力量。善良,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当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善良会转化为一种土壤,凝聚成一种气候,滋养着更多的善行、善德破土而出。一个人的善,可以带动身边更多人的善;对某件事的善待,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善行。做人,不一定要顶天立地,但至少要善良真诚。善良的人,就像一盏明灯,温暖身边的人,照亮世间的路。

 “道德”文化原本是扬“善”的文化!是“善”文化的根。让我们把“善根”牢牢种在自己的心里,处处、时时、事事心善、意善、口善、身善、行善;对上善、对下善、对己善;今天善、明天善、天天善。坚持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在一个接一个的扬善历程中,去进行心灵的一次接一次的涅槃,一步步“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大制不割”,成为“玄德”之人,颐享天人合一的境界!

道德经学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