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 | “爱”的代价

 道德经学用 2021-11-26

五一回老家去了趟三舅家,吃饭间聊到了在孩子的教育中扎根德行的重要性时,表姐突然潸然泪下。我莫名间以为自己是不是说错啥了,后来才被告知,表姐的孩子已经辍学在家。所谓家丑不外扬,开始大家都不愿意说这个事情,舅妈因为“爱”太多,常在金钱上满足孩子,处处护着她。表姐是家中的独女,结婚多年无子,便领养了这个孩子,她平时教育孩子都是用打骂来表达自己的“爱”。孩子渐渐厌学不想去学校,结果被表姐逼着送去学校,造成孩子离家出走了一个月。

听完后这些事后,我无比震惊,社会上孩子叛逆现象很多,却未曾想这样的事会发生在自己身边,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所得到的回应也会不同,我想这个就是“爱”的代价。

随后我们召开了家庭会议,发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父母主要责任,表姐也承认自己领养后未尽到作为一个母亲应该尽到的责任,而舅妈的溺爱导致孩子的无所适从,孩子缺乏意识引导,结识了一些不良青年。爱也是基于道的,如果偏离了,就一定会付出代价。

我们再商讨了当下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决定从以下几点开始:

1、在家多微笑,沟通先深吸一口气,因为孩子的状态其实就是家长状态,孩子活泼的,家长一定是开朗的,孩子经常说脏话,家长平常估计就是常态。

2、主动与孩子沟通,是否愿意换一个学校学习,由我来找相关的传统文化书院或者特殊学校,主要是对德行和礼仪进行重点辅导。

3、13岁是一个花季雨季的年龄,父母进行正面和积极的沟通,转变观念和态度,用对方能接受的爱的表达方式进行有效沟通

4、孩子还小,面试几个学习好的家教进行沟通影响交流。多接触一些正能量的人,自然会好很多。

具体的效果需要等这些措施落实后才会有显现,但是从家人的眼中已经看到了希望,大家的脸上也有了笑容,或许已经在代价面前知道如何止损了,也理解了“爱”的表达需要同频共振,需要对方可以接收到。

五一时,弟弟去了南昌投标,把7岁女儿留在了赣州经过观察我发现这个侄女经常会说脏话,也经常让爷爷奶奶生气,我的爸爸妈妈年龄也大了,很少打小孩。于是我和侄女商量,并给她说了我的一个积分计划如果每天洗澡+1分,如果帮忙洗碗+1分,5:30早起+1分,只要是好事都加分,而说脏话-1分,不吃饭或者挑食-1分,如果分数达到10分,大伯我就奖励一个礼物(建立一个礼品库),例如20分可以兑换2个礼物,那满100分的再奖励100元。她很愉快答应了,并把这个计划告诉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我回苏州前她已经累积了21分。孩子快乐成长中还能提升数学,每天要记住她所得的分数。此事让我们想起了在《道德经》学用研习营学习的时候,也都是正向积分的,我建立了一个模型,如果我们把爱建立成一所银行,每天的正精进和善念都在往银行存进爱,如果是负面的,那爱就会负分,多了就要付出“爱”的代价。

对比两件事情我们可以发现:父母是原件,小孩是复印件,那如何教育小孩?更多的是在于父母的不言之教。孩子叛逆、不听话、早恋、内向、没自信、不爱说话、懒惰都是父母的问题。孩子也是有七情六欲,是可以通过语言交流、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来表达爱。如果我们把小孩当作自己的附属品,或者把小孩比作成自己的物品,那其实就很难与小孩进行沟通,甚至于进行一个对等性的对话。

培养孩子就像是盖房子,从打地基开始,再做结构,搞装修。地基工程如果不合格的话,光追求了“弹钢琴、拉二胡”的装修工程,那培养出来的孩子肯定是“豆腐渣工程”。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说:“孩子不听话,问题不在于孩子,而在于父母。”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要解决孩子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父母的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爱”付出代价。

《道德经》第72章中“无狎其所居”告诉我们要用表里如一的爱和关怀,“无其所生”告诉我们生活中不压制孩子的状态,“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告诉我们父母没有威信,就可能造成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道德经》第49章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接受孩子的好坏,并进行引导,多给孩子一些信任,这样的家才有温度,有信任,有大“爱”。如果用爱修养我们的玄德,同时修行我们的经典,例如《道德经》,让经典引导孩子,让经典成为孩子的指路明灯,那经典的力量就会慢慢地渗透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在生活中明辨是非,成长自己。



编辑整理:道德经学用 | 星火编辑组


道德经学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