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花摇曳在红尘中:梅艳芳 最好听的粤语歌是哪些?梅艳芳的《梦里共醉》一定能排得上。 梦里共醉 让我抛开挂虑 共你编织爱字句 是错是对几多悲欢散聚 梦里不必要绝对 梦里相对谁是你不想追 只想痴心暗许不想去面对 愿去梦里让风吹干眼泪 梦里缤纷有乐趣 是进是退得失不须顾虑 只想身边有伴侣共对 女人的歌里怎么能少得了爱?一个用歌来述说爱情的女人怎么会不懂爱? 梅艳芳也懂,只是她梅一样芳艳的生命里,独独没有爱。 《梦里共醉》的美不仅来自作曲者世界级的音乐大师喜多郎,更是由于MTV和唱片包装都复古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旧上海的原貌,无论是演唱风格还是服装道具,在如水般缓慢摊开的音乐里,十里洋场的奢华和落寞从每一个符号里一丝丝穿过耳膜,似乎无边落木、不尽长江都倒卷回去,旧时光就仿佛在那台老式的摇臂唱机下沙沙作响,发髻高高指甲红红的妖艳女郎在镶金旗袍的包裹下,脚踩莲花地款款信步在黄浦江畔,风中,飘着不肯落地生根的爱。《梦里共醉》由金奖电影《末代皇帝》的主题曲重新填词而成,也是经典粤语流行歌曲十强之一,被收录在1998年出品的专辑《似水流年》中,这张专辑,梅艳芳由此获得香港乐坛的奥斯卡“金针奖”,由一个二线苦吟的歌者一跃成为香港乐坛最年轻的终身成就奖得主。此后一路顺风顺水,2003年底,梅艳芳获中国金唱片奖“评委会艺术成就奖”和中国原创歌曲奖“杰出贡献奖”两项中国歌坛的最高荣誉,成为第一位获得中国国家级音乐艺术成就奖的香港歌手。 把爱唱到百转千回的女人,多是孤单的。四岁半便踏上舞台,梅艳芳已经学会了忍受寂寞。既要表演又要兼顾学业,这是个生下来就只能跑在路上的人。父亲早逝,母亲的“锦霞”歌舞团又雇不起红星撑场面,每天放了学她就一溜小跑冲上香港荔园游乐场的舞台,用一付金子般成色极佳的噪音成了她挣钱养家的唯一手段。 那是个不认同艺术的时代。“歌女”成了她遭人耻笑的理由,“以前艺人不受尊重,被人们呼为'歌女’、'戏子’。在他们眼中'歌女’是个不正经的行业,于是便阻止了同学与我来往,看着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自己永远是一个人,感觉十分孤单。”十岁时母亲的乐团毁于一场火灾,梅艳芳甚至连学都上不起了。 不过也好,世界上少了一个好学生,多了一个天才的歌唱家,也多了一个大气、豪爽的香港乐坛大姐大。 1981年,香港首届新秀歌唱大赛上,19岁的梅艳芳以硬朗的外形加上妙比梵音的《风的季节》一举拿下冠军,写下了《沧海一声笑》和《我的中国心》等名曲的“华人流行歌词宗匠”黄霑打出了满分,有《上海滩》等名作的顾嘉辉则也仅离满分相差一分,分数比亚军韦绮姗“胜出几条街”,几乎一夜之间就功成名就,被称做“徐小凤第二”,随后签约华星唱片,第一张专辑《心债》就拿到了四白金(业界术语,每达到五十万张销量称为一“白金”)。 人们习惯了周璇、邓丽君的甜美细腻后,徐小凤、蔡琴的风格中多少有了些硬度,但整个娱乐界还是“偏软”,华星唱片的形象设计师刘培基用西装礼帽墨镜和宽大厚实的风衣把梅艳芳从红粉堆里包装成豪迈的阳刚范儿,传统的华丽而高贵的舞台在梅艳芳手上成就了“女人的硬度”,加上她天然的带着男人气质的独特噪音,香港观众的耳朵忽然一阵兴奋,眼前一亮。多变的装束加上精湛的歌艺,甚至包括劲道十足的舞蹈,1983年第二张唱片《赤色梅艳芳》在当年的东京音乐节上获得亚洲特别奖,另一张唱片《坏女孩》打破了1985的香港唱片销量记录。一个崭新的梅艳芳时代终于横扫香江,成为上世纪香港华语乐手告别温婉型的邓丽君时代转而与世界接轨的摇滚风格。 《坏女孩》是自认开放的香港乐坛第一首直言描述女性情爱欲望的粤语歌,由于少儿不宜曾一度遭到电台的封杀,但这首歌却代表了一大批处于香港这样一个东亚前卫地带的既能接受西方情性自由又受中国儒家思想禁锢的年轻人的认同和赞美,歌中梅艳芳在伴舞“草蜢舞团”(“草蜢舞团”一直是梅艳芳的专职伴舞,后来在梅艳芳的建议下自成乐队,载歌载舞的演唱使草蜢成为香港最红的组合乐队之一,当时唯一能与草蜢一较高下的歌舞双佳的音乐组合只有小虎队)的配合下,夸张的表演和不羁的装扮将青春的躁动和叛逆的思想展现得淋漓尽致,时尚前卫的造型和能引起年轻人共振的歌曲把《坏女孩》的销量推到了八白金的位置,成为当年最叫座的唱片。而梅艳芳的造型面世之后,又引领了香港新一轮穿衣标准,她的发式和装扮甚至成为十八岁到四十八岁香港女人的穿衣标本。 不喜欢刘德华郭富城的香港人大有人在,但是不喜欢梅艳芳的人,几乎没有一个。这个反传统的叛逆女性给香港流行乐坛重新定义了新格局,甚至领导了香港服装的潮流,在一个极其辉煌的娱乐时代,梅艳芳独占香港“最受欢迎女艺人”宝座达五年之久,1987年梅艳芳在香港红馆创下连开二十八场演唱会的纪录,被戏称为“梅二八”,1990年破纪录的达到了“梅三十”,旷日持久地霸占着一整个时代的好时光。 “霞玉芳红”,四个字,代表着四个谁与争锋的女人。林青霞、张曼玉、梅艳芳和钟楚红,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香港电影的四朵金花中,只有梅艳芳是歌手出身,然而初出茅庐的一部《缘分》即让她拿到了金像奖的最佳女配角,1988年出演的《胭脂扣》至今被列为香港电影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中国电影百年百部名片之一,《梦里共醉》一曲就是《胭脂扣》的主题曲。这部妩媚生香的电影让全香港的影院爆棚,也让街头巷尾里每个人都在议论梅艳芳这个名字,凭借此片,梅艳芳一人独得金像奖、金马奖、金龙奖和亚太影展四座影后头衔,1991年《何日君再来》提名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1997《半生缘》中出色的表演令其再度荣膺香港金像奖、2002年,《男人四十》梅艳芳又斩获了长春电影节的影后。从遭人耻笑的幼儿歌手到世界瞩目的一代天后,无疑成就了一段独有的梅氏传奇。 1991年初梅艳芳在推出自己的首张国语专辑《亲密爱人》后决定暂别舞台,原因是“身体不适”,有媒体含蓄地指出幼年时与梅艳芳同台献唱的二姐和梅艳芳的母亲都有宫颈癌病史(二姐因宫颈癌在2000年去世),但梅艳芳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同年,她举行了30场“告别舞台演唱会”场场爆满,然后轻飘飘地淡出娱乐圈,三年之后因歌迷们强烈要求,她举行“感激歌迷演唱会”高调复出,连续推出《镜花水月》、《女人花》和《床前明月光》等专辑,依旧嚣张,依旧光彩照人,曲风多样,并以许志安、何韵诗、草蜢乐队为基础,成立了著名的“梅家班”,这些日后歌坛的中流砥柱都尊称梅为师父。 2003年,她愈发消瘦的身材再也无法掩饰病情,全香港都确切地肯定了这个女人和她的二姐和妈妈一样患上了宫颈癌。她有风光无数,有弟子无数,有至高无上的奖项无数,却没有一个爱人。虽然她有着所有女人都渴望的有一个家的梦想。不成功的爱,不如省些笔墨,以免让所有的歌迷心痛到无眠,“在爱情经历中,只有体验,没有后悔。我依然相信天长地久,但曾经拥有的,我会感激”。 爱情对每一个人微笑,并誓言旦旦地声称红娘仍在,月佬仍在。只是,他可能对梅艳芳撒了最大的一个谎。带着残缺的爱,2003年的11月,梅艳芳最后一次踏上当年给了她无限风光的红馆,终场时她身披白色婚纱出场,唱的当然经典名曲《孤身走我路》: 路仍是我的路 著名彩妆师连士良对于梅艳芳的爱情有着最到位的感慨:“我想,她是全球华人的梅艳芳,无法专属于某个男人”。 梅艳芳,1963年生于香港二十世纪东亚地区最伟大的乐影双栖巨星;香港演艺协会的创办人及首位女会长。“金针奖”及“中国金唱片奖艺术成就奖”的最年轻得主,华语女歌手全球演唱会场次最高纪录的保持者。荣获过两岸三地的影后,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2003年年末因宫颈癌导致肺功能衰竭,在香港养和医院病逝,终年四十岁。 她一生致力公益慈善,被誉为“香港的女儿”;香港国际经理人联合会:梅艳芳女士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她的自信、达观和与生命顽强抗争的品质,将会成为世人永恒的典范。刊登过邓小平毛泽东的美国权威杂志《时代周刊》则以“东方麦当娜”形容其在亚洲歌坛无以复加的崇高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