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为什向光弯曲生长? 学生分析达尔文父子实验,得出结论:幼苗具有向光性,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由此推测有种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下面。 到底有没有化学物质从苗尖端传递到下面呢? 波森·詹森 演绎推理 他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于是得出结论:达尔文父子提出的假说是正确的:的确有种化学物质由幼苗尖端向下传递。 波森·詹森基于假说—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验证了达尔文父子假说的正确性。但是他没有直接观察到化学物质由幼苗尖端向下传递,仅仅是根据实验结果间接地证明了化学物质由幼苗尖端向下传递。 温特的演绎推理 温特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达尔父子实验的推论是否正确,或者说为了验证波森·詹森实验的结论是否正确。 温特(演绎推理)认为:若波森·詹森实验结论是正确的,则(1)苗尖中的化学物质会扩散到琼脂块中,这种琼脂块就可以代替苗尖;(2)将接触幼苗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幼苗上面,幼苗直立生长,放在一侧,幼苗向对侧弯曲生长;(3)将接触幼苗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幼苗的一侧,幼苗向对侧弯曲生长;(4)将未接触幼苗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幼苗上面,幼苗不生长;(5)将未接触幼苗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幼苗的一侧,幼苗不生长。 温特基于波森·詹森实验的结论,进行了推理分析:若波森·詹森实验结论正确,则上述的(1)~(5)的预期结果就会发生。这里要强调的是:上述(1)~(5)仅仅是推理分析,尚未实验证实。 温特实验证明 温特的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证明了波森·詹森实验结论的正确性。温特终于分离出了这种化学物质,直接证明了幼苗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化学,促进幼苗的生长。 两点小结 1、假说——演绎的一般思路 2、科研过程是不断探究的过程 (1)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 (2)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3)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 (4)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以浙科版教材为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给小编留言,不胜感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