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介绍了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及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以经典例题结束。 实验目的 1.观察种子种胚的染色特点,认识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实验原理 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不允许红墨水分子通过;死细胞的细胞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红墨水分子可以通过。 实验材料 玉米籽粒,红墨水,镊子,刀片,培养皿,烧杯,酒精灯。 实验过程 1.玉米籽粒20~25摄氏度水中浸泡36h。 2.取4粒已泡涨的籽粒,其中2粒沸水煮5min后,冷却,作为对照的实验材料。 3.取煮过和未煮过的玉米籽粒,用刀片沿胚的中线纵向切开。用稀释20倍的红墨水染色2min。水洗数次至冲洗液无色。 4.观察胚的颜色。 实验现象结论 1.未煮过的玉米籽粒的胚未被染色,煮过的玉米籽粒的胚被染色。 2.高温煮沸后,玉米籽粒的胚失去活性,其细胞的细胞膜丧失选择透过性,墨水进入细胞,使之染色。未煮过的细胞,细胞膜仍具有选择透过性,墨水无法进入。 讨论分析 1、活的质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性? 答:脂双层和部分膜蛋白均有选择透型 2、为什么煮过的玉米种子与活的种子胚乳均被染成红色? 答:胚乳细胞都是死细胞 例题 1.(2017浙江4月选考,21,2分)以玉米籽粒为实验材料进行“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的选择性”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将玉米籽粒放在20~25 ℃温水中浸泡适当时间 B.先用红墨水染色玉米籽粒,然后纵切并观察其颜色变化 C.未煮过的玉米胚比煮过的染色浅,说明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 D.若煮过的玉米胚乳与未煮过的均被染成红色,说明胚乳细胞是死细胞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2(2019浙江绍兴联考,5)下列关于“验证活细胞吸收物质具有选择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温水浸泡的目的是使种子泡胀变软,便于横向切开 B.本实验通过观察胚乳的染色情况,说明活细胞具有选择性 C.两组玉米先经染色,再切开进行观察 D.染色后,用水冲洗两组籽粒数次,直到冲洗液无色为止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 3备注:该实验的常见考察点:(1)对照组为煮过的玉米;(2)观察胚的颜色变化,且未煮过的种子胚染色为浅红色,这与纵切破坏部分细胞有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