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虚则卧而悸动不安”……“肾病,目无精光,畏明,体骨重。” 心气热,导赤散(生地黄、生甘草、木通、竹叶)主之;心实热,泻心汤(单味黄连)主之; 心虚热,生犀散(生犀末、地骨皮、赤芍药、柴胡根、干葛、炙甘草);若心虚、肝热,用安神丸等。 (1)论治小儿疮疹 钱乙认为疮疹多由“外感天行,内蕴热毒”所致,从五脏分证立论:呵欠顿闷,归属于肝;时发惊悸,归属于心;乍凉乍热、手足梢冷,归属于脾…… 至于痘疹的预后,钱乙也有细致入微的描述,“疮疹属阳,出则为顺”。 小儿疮疹的治疗,当以“温凉药治之,不可妄下及妄攻发”,“有大热者,当利小便,有小热者,宜解毒”,以便于疹邪疫毒从外疏散、从里清解而不至于邪毒内陷。钱乙主治疮疹的代表方是紫草散。 (2)论治小儿惊风 急惊风是心肝“热盛则风生”,由外感热邪或素蕴痰热,或伤食积滞,或惊恐引起。慢惊风多因“病后或吐泻,脾胃虚损”而生风,表现为“遍身冷,口鼻气出亦冷,手足时瘛疭,昏睡,睡露睛”。二者病因病机不同,治法亦迥异。在治疗上,“急惊合凉泻”,主要用泻青丸泻肝热,泻心汤、导赤散泻心火,利惊丸利下痰热,抱龙丸镇惊开窍,地黄丸补肝肾之阴,皆为治疗小儿热病引起的神昏、惊厥实证之效方。“慢惊合温补”者,缘其大多续发于重病或久病之后,所以因病而异,对症下药,如用栝蒌汤、宣风散、钩藤饮子、羌活膏等解毒生津、豁痰开窍、祛风镇惊以治其标,使君子丸、益黄散、白术散、调中丸等温补脾胃以治其本。 肝虚:咬牙 肝实:目直、哭叫、呵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