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没看到达·芬奇画鸡蛋,我该不该较真?

 庙论阅读 2021-11-26
【悦读专栏】利用碎片时间读过的书,偶尔会生发出些碎片化的感受。那就以简评的方式,在【庙论阅读】公众号上留个印记。




阅读简评

我翻完厚厚重重的一本《列奥纳多·达·芬奇传:从凡人到天才的创造力密码》,也没有看到达·芬奇画鸡蛋的记录。

从我读小学时的课本,到我闺女小学时的课本,都有达·芬奇画鸡蛋的课文,大概说的是老师连续几天只教达·芬奇画鸡蛋,达·芬奇厌烦了,老师教育他:要认真观察,认真练习。

所以达·芬奇画鸡蛋这个事,也深入我们幼小的思想,往往在枯燥的重复的时候,我们会以达·芬奇为榜样,希望坚持下来,我们就能成功。

虽然我们同样做下来,却总是不见成功,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佩服这种精神。

通读达·芬奇的传记,达·芬奇确实是伟大的人物,全能的天才,他的好奇心支撑他投入到各种领域中去研究。传记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通过达·芬奇的海量笔记,串起他传奇的人生。

但这洋洋数十万言的记录里,没有达·芬奇画鸡蛋的记录。也许,达·芬奇画鸡蛋,本是为了教育人,而杜撰的一个名人小故事。

假若,画鸡蛋这个故事真是虚假的,我们有必要为此而较真吗?我不知道。

就像同样是小学课文的《爱迪生救妈妈》,爱迪生用几面镜子聚起油灯的光,帮助医生顺利对妈妈实施了阑尾炎手术。有好事者根据医学时间线,说阑尾炎手术始于爱迪生40岁的时候,而课文中是爱迪生7岁时的故事。

大概我们只需知道爱迪生很聪明就是了,一百多年了,故事可能传变形了,也许是说的其他病呢!也许……就好比一个人的扁担,需要时是这个人的扁担,出了问题可以改成另外一个人的扁担,想塑造什么形象就塑造什么形象。

这个社会,对较真的人不太好,要较真的话,难度太大了,阻力太大了,只能不动声色的较真。

回到《列奥纳多·达·芬奇传:从凡人到天才的创造力密码》这本书,读下来,我感觉还是专业了一些,书中对某幅绘画的讲述,让我不易理解。也许,我只需要知道达·芬奇是个全能天才就可以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