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孩子可以读点武侠吗?

 庙论阅读 2021-11-26
【悦读专栏】利用碎片时间读过的书,偶尔会生发出些碎片化的感受。那就以简评的方式,在【庙论阅读】公众号上留个印记。




阅读简评

我想让我家闺女接触一下武侠小说,我觉得那是另一种形式的童话,更主要的是想让她了解一下曾风靡一个时代的文学体裁。

虽然我自觉是有点冒险的,毕竟这类书营养不足,怕读多了是浪费时间。故而给她买了两套武侠,一套金庸的《天龙八部》,一套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

我自以为冒险的结果是,我家闺女并不感兴趣,天龙读了个开头就不看了,七剑碰都不碰。却花了老长的时间看电视里的《斗罗大陆》、《有翡》之类的古装剧(像是也算武侠),气得我不行。反倒是我,摸摸索索的,把《七剑下天山》又给看了一遍。

选书的时候我是有些关于武侠的回忆的。

小时候看的武侠很少,却专对梁羽生的感兴趣。究其原因,一可能还在于梁先生小说中历史因素多一些,历史人物会在小说中出场,我觉得是特别有意思的事儿。比如像是在《大唐游侠传》中,突然冒出一个人,居然是李白,好玩儿。在《七剑下天山》里,有一个纳兰容若,是清代著名的婉约词人,我曾一度认为“纳兰容若”是人的名字里最好听的一个。

还有可能是人物的完美化,小时候是特别喜欢的。梁羽生的武侠体系里,好多人物都完美得不行,武功盖世,大义凛然,嫉恶如仇,洞察秋毫,料事如神。这很符合少时的心理对完美主义的一种期待。

长大后再回看,发现这样的完美反而显得单薄,哪有如此非黑即白的江湖啊!

金庸与梁羽生一对比,就发现他塑造的人物更有烟火气,更立得住。加上像六神磊磊对金庸小说人物的(过度)解读,好像金庸的故事就是过去了的现实。

故而对于武侠小说来说,梁羽生更适合小一点的孩子读,更容易满足他们的预期。

武侠小说能引人入胜,大概是因为武侠是一种理想,崇尚正义追求完美。“侠”的定义通常被认为是有极强的正义感,武功高强,见义勇为,扶弱济贫,舍己助人的人。

尚侠之风古来有之,但这种理想也许从未实现过,只是人们面对不公而滋生出的一种良好的愿望。

当然从历史来看,侠并非从武侠小说中产生,而是历史上曾有侠(士)这个阶层,武侠小说把侠给理想化和夸张化了。 东汉以前,都是有侠士的,易中天有书中说,梁启超认为中国武士道(即侠)起于孔子而终于郭解。至于为何起于孔子,这个不大清楚,而终于郭解,则是认为郭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侠。 最近在读《司马迁的记忆之野》这本书里重温了一下郭解的故事,真也算是侠之大者。

不过即便说“侠之大者”,他终究还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或许对于我们每个个体,个人英雄主义会有意无意的在自己的脑海中闪现,它实际上表现为一种臆想,有自己的一套法则,欲以一己之力施加于整个社会。

可是现实社会不是一个侠客的时代,我们只有通过杜撰的小说、电影去寻找我们心中的个人英雄主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