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如果不是疯子,你就不能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

 庙论阅读 2021-11-26
阅读简评

百度百科里对“理想主义者”的解释是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指善于运用直觉去认识世界,运用情感去对世界作出判断的人。理想主义是高于现实并能调校现实的一种思想倾向。

解释有点理论化了,其实简单点说就是,理想主义者是有情感、有信仰、有追求的人。

理想主义者的情感是丰富的,仁爱是他们的情感体现。理想主义者的信仰是坚定的,矢志不渝是他们的坚守。理想主义者崇尚追求,他们目标远大。

相对的,现实主义者是没有情感的,承认现实就是他们的情感。现实主义者没有信仰,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就是他们的信仰。现实主义者是没有追求的,务实逐利就是他们的追求。

可是,在我们这个社会环境下,现实的力量太强大了,强大得几乎没有理想主义者滋生、成长的土壤。

就像十六世纪的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怀着对已成历史的骑士道的热爱,立志匡扶正义,惩强济危,追求良善公义。可是理想主义的堂吉诃德,眼里看不到现实的残忍,征途的路上步履维艰,幻梦破灭成为必然的宿命。

我读《堂吉诃德》,很是感慨。《堂吉诃德》的简介是这样的: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反骑士小说。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诺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进而自封为“唐·吉诃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区的守护者),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

我愿意理解的堂吉诃德,是理想主义的化身,他执著于他那理想化的侠义精神,不怕人们的嘲弄、侮辱与打击。他四处碰壁,却越战越勇,百折不悔。他的理想,闪耀着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

可是,只有像他那样的疯子,才有成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不疯魔,不成佛。

堂吉诃德有大无畏的英勇气概。在游侠骑士诃德的眼里,即便风车是巨人,羊群是军队,他也不怕。可是我们普通人早就怂了,哪还有挑战的勇气。

可是仍然有一些人,有堂吉诃德那样的勇气。像马斯克,已经开始实施他的火星住人计划。可能他眼中的火星就是一栋房子,人们是可以去住的,他的任务就是先去打扫一下房间。

像诺贝尔,遍体鳞伤的从实验室跑出来,却兴高采烈的说他的实验终于成功了。现实主义者哪能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

他们可不是疯了吗?!

堂吉诃德有对弱势群体的体恤和关爱,充满了人文主义的情怀。堂吉诃德拯救被鞭打的小孩,释放被奴役的囚犯。在鸡蛋与墙面前,他总是试图站在鸡蛋的一边。

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在某种集体主义仍盛行的当前,在一定程度上似乎仍然是稀缺的。敢于践行人文主义,一定是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但代价,不可谓不大。只有疯子,才可无所顾忌。

不说那么宏阔,从小处着眼,让我来说说理想主义者的现实困境。

我们很多人,总觉得可以改变别人的观点、观念,种理想主义,循循善诱有之,畅声激辩有之,语重心长有之,潜移默化有之。可结果多是鸡同鸭讲,对牛弹琴。观念的鸿沟难以逾越,我们只能各自表述,各自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

就连生二胎这种事,也是一种理想主义。拥护者总畅想着未来的种种美好,却不料眼下只有无尽的琐碎破烦,一地鸡毛。

所以,理想主义者那么少,即便看似是理想主义者,也多是被忽悠的。

但堂吉诃德的随从桑丘·潘沙却乐意被忽悠。在《堂吉诃德》的结尾,堂吉诃德在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最后返乡的路上,头脑渐渐清醒了,推翻了自己一直坚持的骑士道精神。据说有一个版本最后写到了桑丘,说在堂吉诃德慢慢清醒快要逝去的时候,桑丘却疯了,无限怀念堂吉诃德那个浪漫丰富的世界。平庸冷漠的现实让人难以忍受,他希望主人能好起来,在另一个盛夏的早晨,野花盛开,他们再次上路。





【悦读专栏】利用碎片时间读过的书,偶尔会生发出些碎片化的感受。那就以简评的方式,在【庙论阅读】公众号上留个印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